《梦断鸭绿江(连载,1950朝鲜半岛坦克之夏)》
第48节

作者: 燕大五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经过上述的讨论,阿尔蒙德最终在会议上宣布了他的决定:陆战1师要一边将下碣隅里以北的部队聚集到下碣隅里,一边确保长隘路下碣隅里——水洞段的安全,以使全师能够沿这条道路安全突围到海边。在柳潭里的部队退到下碣隅里之前,陆战队无法对湖东岸的费斯特遣队提供援助。费斯特遣队必须自谋生路,想办法撤到下碣隅里。于是,东线的美陆战1师终于接到了具体的撤退命令。“撤退”这种行动对美国海军陆战队来说是很忌讳的——海军陆战队的字典里没有“撤退”二字.对陆战队来说,退却是最可耻的事。因此,史密斯师长将阿尔蒙德的命令交给师部作战处,要求作战处的军官们拟定具体的退却方案后立即引来一片哗然。这些心高气傲的陆战队军官实在是难以接受陆战队将要撤退这一事实。对此,史密斯鼓舞士气道:“我们并没有撤退,我们只是在向南进攻。”当晚7点20分,位于下碣隅里的美陆战1师师部向在柳潭里的师主力下达了命令:“首先以陆战5团确保柳潭里,陆战7团疏通下碣隅里——柳潭里公路,为今后的撤退创造有力态势。”至此,美陆战1师的撤退之旅终于拉开了序幕。
  此外,在天黑以前,史密斯长又下令位于湖东岸后浦的美7师31团团部连和31团坦克连撤到下碣隅里,以加强环形阵地的防御。后浦位于新兴里、下碣隅里之间,部署在这里的美31团团部连和坦克连原本是费斯特遣队的殿后部队。但自从29日开始,该特遣队已归美陆战1师节制,这两个连只得听令。他们依史密斯的命令很快到达下碣隅里。里奇营长将其中的坦克连布置在东丘下的G连阵地上,以加强东丘正面的防御。
  11月30日入夜后,乌云在下碣隅里上空重新聚集起来。月亮不见了,下碣隅里又陷入一片黑暗和寒冷中。这就意味着中国军队将再次对下碣隅里发动大规模夜袭。事实果真如此——这一夜,中国第58师的进攻方案为:172团和173团仍按28日夜的进攻方向,分别向东丘正面和下碣隅里南面、西南面出击。原为预备队的174团在这一夜也投入战斗,和173团一同冲击下碣隅里南面、西南面。这样,中国172团就将面对美陆战1团3营G连和美7师31团坦克连的阵地,173团和174团则将面对美陆战1团3营H连、I连的阵地。从这样一种配置中,可以看出58师已经下了全部血本。58师以陆战队的H连和I连为主攻对象,用两个团从这里进攻,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其击破,从这里彻底摧毁下碣隅里环形阵地。

  这样,中国第58师三个团的进攻方向就全部撞在了三个美陆战队步枪连的枪口上。陆战1团G连、H连、I连是美军在下碣隅里仅有的三个步枪连,其防守的地段也是整个环形阵地最为坚固的地方。一场恶战将不可避免地再次降临在下碣隅里。
  晚上11点,气温接近零下四十度。在呼啸的寒风里,I连阵地前方首先响起了凄厉的号声。一波波中国军人和往常一样冲上前来,和I连稍稍交火就立即退去,以此摸清I连的阵地配置。随后,中国军队向I连阵地发射了所剩无几的迫击炮炮弹。在炮声中,中国173团和174团的官兵吹着冲锋号和哨子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了I连阵地。战斗和28日夜几乎一模一样:大批冲上来的中国士兵触动了I连阵前的照明掸绊索。闪亮的白光下,他们的身影暴露无疑。I连立即用各种火器一起开火,并呼叫美11炮兵团2营D连的105榴弹炮猛烈射击。I连阵地前的汽油桶、地雷、定向丨炸丨药也一个接一个地引爆,猛烈的爆炸声在火光里震耳欲聋。I连在阵地前的铁丝网上挂上了大量装满C3丨炸丨药的食品罐头。这种自制丨炸丨弹纷纷引爆,杀伤力非常大。在各种武器的共同作用下,I连阵地前宽340米的地带成了一片火网,大批中国军人和28日夜一样在这片火网中血肉横飞。可是,面对着如此密集的火力网,中国173团和174团的官兵们根本不在意。他们踏着战友的尸体继续向前冲去,一波接一波前仆后继,如同涌动的巨浪般不断冲击着I连的阵地,丝毫不顾自身的伤亡。不过,近在咫尺的H连却没有遭到任何攻击——中国军队已经铁了心要在I连正面打开突破口。终于,潮涌似的中国士兵在蒙受了惨重的损失后突进了I连的阵地。为了把涌进来的中国士兵赶出去,I连的陆战队员拼死战斗。经过一场残酷的近战,I连总算恢复了自己的阵地。在这一夜的其它时间里,中国173团和174团继续向I连猛冲。I连在炮兵的支援下发挥全部火力拼死射击,彻底挡住了中国军队突击的浪潮。直到天亮时分,两个中国团也再没有穿过I连阵地前的“死亡地带”,取得任何突破。这一夜,I连的损失是:战死2人,负伤10人。

  在东丘,激烈的战斗从子夜0点左右开始。伴随着迫击炮火的掩护,中国172团的官兵在号声中呐喊着从东丘上奔涌而下,如山顶的雪崩般杀向了山脚下和西坡上的G连阵地。中国军队的进攻浪潮很快就把G连在西坡上的阵地冲得支离破碎。山坡上的陆战队员们纷纷跑下山去,来到山脚下有陆军坦克支援的连主阵地。中国172团继续前进,居高临下地冲向G连在山脚下的阵地。G连连长西特上尉一边命令全连的陆战队员发挥全部火力射击,一边在阵地上来回跑动,鼓舞士气。很快,西特被飞来的中国军队的子丨弹丨打中,但他依然带伤坚持在阵地上来回巡视。连长的勇敢举动让G连的官兵们士气大震,陆战队员们和阵地上支援他们的陆军坦克一同疯狂射击,在阵地前形成了一道由坦克炮和各种轻重武器组成的弹幕,将中国172团在山麓的冲锋队伍笼罩其间。东丘的西麓是一大片没什么掩蔽物的开阔地,处在开阔地上的中国172团官兵面对G连和美军坦克一同射出的火力网根本无处可藏,成了美军的靶子。G连和美31团坦克连无所顾忌地倾泻着火力,中国军人纵横交错地倒了下去,鲜血染红了东丘西麓的雪地。随后,里奇命令预备队中的英41突击队主力出击,一举夺回G连丢失的山坡阵地。面对英军的冲击,中国172团的幸存官兵再也支持不住,向1071高地上顶撤去。这样,经过血腥的战斗,英军在天亮以前夺回了被美陆战1团G连的阵地。下碣隅里的态势又回到了11月30日白天的样子。是夜,G连伤亡60人。
  到12月1日早上,中国58师又一次停止对下碣隅里的猛攻,隐蔽了起来。下碣隅里又响了一夜的激烈枪炮声再次平息下来。经过11月28日夜和30日夜对下碣隅里的两次猛攻,中国第58师的减员数量在6500人左右。其中,有1500人战死(包括被敌军地面火力打死、死于空袭、冻死)、近5000人被地面敌对火力、空袭击伤或被冻伤(大部分是冻伤)。剩下的官兵们也都冻得发僵,又累又饿,全凭极度顽强的信念坚持着。作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中国20军58师已经被打残了。至此,下碣隅里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由于伤亡太大,中国第58师已经无力继续进攻下碣隅里。对美军来说,在中国军队的援军到达之前,下碣隅里暂时安全了。
  以上内容就是1950年11月末的几天内美陆战1师在长津湖畔的战斗行动。在下面的章节里,我们将讲述麦克莱恩特遣队在这几天里的情况。与精锐的陆战1师相比,他们又会有怎样的遭遇?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二十 麦克莱恩特遣队陷入重围——长津湖东岸战斗的揭幕
  如前所述,1950年11月27日,美7师麦克莱恩特遣队的三个营(美32团1营、美31团3营、美57炮兵营)已经全部进入长津湖东岸,接替了美陆战5团在那里的阵地。这一天黄昏,麦克莱恩特遣队在长津湖东岸的小村庄新兴里一带占领了阵地。
  新兴里是长津湖东岸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位于下碣隅里东北面约16公里处。村子依长津湖水而建,西面不远就是冰冻的长津湖面。在新兴里北面,与长津湖相连的东西向水流丰流里江横卧(已冻结),一直向东延伸到群山之间。从丰流里江大桥跨过丰流里江向北,沿山间公路(向北通往袂中物里的公路)走大约5公里,就会来到一个名叫内洞峙的村庄。该村西北面有1318高地,东北面则是1476高地。而从新兴里沿公路南下,则会到达新兴里和下碣隅里之间、距下碣隅里约7公里的小镇后浦。在这样的地形下,27日黄昏,麦克莱恩特遣队以美32团1营在内洞峙、美31团3营和美57炮兵营在新兴里、美31团坦克连和团部连在后浦分别建立了阵地。按照美10军的总攻计划,次日(11月28日),在新兴里的美31团3营和美57炮兵营应当超越在内洞峙的美32团1营,向长津湖东北面的袂中物里进击。在这一天早上,为了方便指挥战斗,美31团团长、特遣队的指挥官艾伦•麦克莱恩上校乘坐吉普车从下碣隅里北上,抵达内洞峙,在此和美32团1营营长唐•费斯中校共进早餐,并一同设置了前进指挥所。
  这样,在11月27日黄昏,麦克莱恩特遣队也面临着和美陆战1师一样的问题:兵力分散,极易被分割包围。由于麦克莱恩特遣队隶属于美7师,是一支陆军部队,其人员素质和战斗力远比不上精锐的海军陆战队,防寒手段也比陆战1师差上一截(一个美7师士兵的冬装为一件加衬里的作战服和一条制作粗劣的防水棉裤。这种棉裤极易破损,防水效果很不理想。11月14日,美7师17团在向惠山镇挺进的路上渡过小河熊耳川,因为部队配发的防水裤漏水,导致该团第2营的18名官兵严重冻伤,最后截掉双脚才保住性命),这就使麦克莱恩特遣队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7师由“帮对体制”编成,部队中每个连都有30到50名南朝鲜兵,这就使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在朝鲜战争初期(北朝鲜军南进时期,有兴趣者见《坦克之夏》),美7师的原本任务是留守日本。作为一支留守原地的占领军,该师的战斗力和人员素质甚至比不上同为陆军的美25师、美2师、美24师、美骑兵1师等部。所有这一切,都已经为麦克莱恩特遣队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