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鸭绿江(连载,1950朝鲜半岛坦克之夏)》
第47节作者:
燕大五 目前,在东线的联合国军各部态势如下(由西向东):美陆战1师和美7师麦克莱恩特遣队目前已在盖马高原上的长津湖畔陷入中国大军的重围;往东,美7师主力各部则分散在赴战湖——惠山津一线,其中美7师32团的金斯顿特遣队和美17团都已到达中朝边境,分别位于新葛帕津和惠山镇;再往东,则是北进中的南朝鲜第1军。该军的西翼南朝鲜第3师目前仍在和北朝鲜军不断战斗,向茂山、合水推进,离中朝边境近在咫尺;军的东翼南朝鲜首都师则已位于离边境不远的清津。此外,美3师则部署在元山、兴南,负责确保滩头阵地。也就是说,四个在前线的联合国军师没有互相照应,重围中的美陆战1师难以得到友军的援助。
鉴于东线联合国军上述的情况,11月29日黄昏,美10军军部下达了东线的撤退命令(此时,德赖斯代尔特遣队正在艰难地向下碣隅里挺进):美3师继续确保滩头阵地;南朝鲜第1军和美7师主力分别向咸兴、兴南退却;美陆战1师则首先救出长津湖东岸的美7师一部,而后向南撤退。此外,联合国军在长津湖畔的一切部队统归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节制。(这天上午,美7师麦克莱恩特遣队指挥官、美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阵亡,特遣队改由美32团1营营长唐•费斯指挥,特遣队改称“费斯特遣队”)
随着这道命令的下达,美7师主力和南朝鲜第1军的官兵们怀着失望的心情,踏上了向咸兴、兴南撤退的路程。其中,尤感失望的是美7师17团和金斯顿特遣队:第17团已经在鸭绿江边呆了多日。官兵们每天看着对岸的中国领土,满心欢喜地认为战争就要结束了,都在盘算着何时可以回家。然而,命令一下,他们突然要开始向南撤退了。就在不久前,“回家”这一最为重要的东西似乎还在眼前。可现在,他们的回家之路又一下子变得漫长无期。感到更为失望的是金斯顿特遣队的官兵——他们经过艰苦的战斗,好不容易来到了中朝边境。可现在,他们突然接到命令要撤退。算起来,金斯顿特遣队在鸭绿江畔的新葛帕津所停留的时间不过两天而已。这是一场仅仅持续了两天的空欢喜。
不过,美7师主力和南朝鲜第1军的官兵们所感受到的仅仅是失望而已,美陆战1师和长津湖东岸的美7师一部则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现在,中国20军和27军已把他们彻底围死,中国第26军也在南下的路上。他们能否在中国军队的汪洋大海中脱身,一切就要看自己了。
11月29日晚上7时许,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前半段共400人进入下碣隅里。得到这400名援兵后,下碣隅里环形阵地指挥官里奇中校立即将增援部队中的陆战1团G连调到东丘正面,替换了在那里构筑防线的勤务兵、通信兵以及麦亚斯的乌合之众,在东丘山脚下下和西坡上建立起了一道比较像样的防线。而随G连一同到达的英41突击队的主力则被里奇布置在下碣隅里镇内,担任预备队。现在,下碣隅里环形阵地终于有一定数量的战斗部队了。在寒冷的雪夜中,环形阵地上的联合国军官兵们严阵以待,等待着中国军队对下碣隅里发动第二次夜间攻击。现在,他们的信心已经比昨夜强了许多。
这一天入夜后,多日来一直笼罩在下碣隅里上空的乌云逐渐散去。一轮寒月当空高照,给酷寒的雪地投上了一层柔和的清辉。对于美军来说,这是个好消息:陆战队的海盗式飞机可以借着明亮的月光进行空中支援了。当夜,海盗式飞机一波波地飞临下碣隅里上空,对下碣隅里周围进行了持续整夜的猛烈轰炸和扫射,和下碣隅里的陆战队炮兵11团2营D连一起攻击了所有中国军队可能集结的地域。在美陆战队的猛烈空中打击和炮火攻击下,中国58师的官兵们试图集结起来发起新的攻势。海盗式飞机和美陆战队炮兵就针锋相对地把大量丨炸丨弹、机枪子丨弹丨和炮弹倾泻到集结在一起的中国士兵当中。中国军人血肉横飞,死伤惨重。中国第58师只得放弃了在当夜继续进攻下碣隅里的计划,隐蔽起来。只有173团在后半夜对H连和I连的阵地进行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试探性攻击,但经过短暂交火,进攻不久就停止了。这样,下碣隅里环形阵地上紧张待战的联合国军官兵们听着周围持续不断的爆炸声,渡过了基本平静的一夜。这些爆炸声有的是海盗式飞机制造的,有的来自南面的“地狱火之谷”,还有的则来自德洞关方向——这一夜,中国第59师对死鹰岭上的美陆战7团F连展开了第三次猛烈的夜袭。
在11月29日白天,已经连续打退了中国177团两次夜袭的F连通过空投得到了弹药补给。该连依然和前两夜一样布阵,迎来了困守死鹰岭的第三夜。此时,该连在阵地的核心处支起了许多帐篷,里面躺满了伤员。由于帐篷和药品不够用,只有重伤员才能进帐篷治疗。轻伤员们只能继续留在阵地上战斗。为了把他们和没有受伤的人区别开来,军医在每个轻伤员的脖子上都挂了一个看上去很滑稽的大牌子,上面写明了每个人的受伤位置。就这样,全连官兵在难得的月色之下一边驱赶着酷寒和疲劳给人带来的睡意,一边听着下碣隅里方向的飞机轰炸声,渡过了平安无事的上半夜。到凌晨两点半,F连阵地周围突然响起了略带东方口音的英语喊话声:“……我们遵守日内瓦公约,并要求你们投降。你们只要交出装备,中国人民志愿军就会给你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被服……”面对中国177团的劝降,F连以一梭子白朗宁自动步枪子丨弹丨作为答复。不久之后,中国177团见劝降无果,开始强攻。
这一夜,中国177团仅仅投入了两个连的兵力从南面猛冲F连的阵地——经过前两次夜战的消耗,以及酷寒造成的严重减员,中国177团损失殆尽,能战之人已经没多少了。但尽管如此,177团仍以能战的兵力发起了顽强的冲击。端着刺刀的中国军人在迫击炮炮火的掩护下呐喊着冲向F连1排和2排的结合部。F连以迫击炮发射照明弹,将仰攻上来的中国士兵照得暴露无疑。接着,F连1排和2排的陆战队员们向下投出如雨的手雷,配属给F连的“超级火箭筒”班则用一挺重机枪从暗处向中国军队开火。中国军人在明处,根本不知道在暗处的机枪在什么位置,被动挨打,死伤惨重。随后,F连又呼叫下碣隅里的美炮兵11团H连进行炮火支援。铺天盖地的105毫米榴弹炮炮弹随即纷纷砸落在死鹰岭南坡,把一名名中国军人炸得粉身碎骨。中国177团的这场进攻很快就失败了,幸存的中国军人纷纷退下去隐蔽起来。天亮以后,F连的官兵去南坡查看中国军人的尸体,发现许多战死的中国士兵连手上的步枪枪托都已被炸成碎片,惨不忍睹。这样,F连熬过了他们的第三夜。这一夜,F连的损失异常轻微:仅有1人被迫击炮炮弹炸伤。经过连续三夜对死鹰岭的猛攻,中国177团在美军猛烈的火力和严寒下伤亡惨重,已经失去了进攻能力。之后的几天里,中国军队再也没有对F连发起进攻。
11月30日天亮时分,随着德洞关附近激烈的枪炮声逐渐平息下去,下碣隅里东丘又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早上8点左右,里奇营长命令刚刚到达东丘下的G连配属工兵(从工兵中抽调出两个排的兵力配合G连)在海盗式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向东丘主峰1071高地山顶发起反攻,试图一举夺回山顶。此时,1071高地守军为中国172团1营3连。3连的中国军人在山顶用手榴弹和机枪、步枪顽强抵抗,让G连的陆战队员们难以靠近。在一小时内,G连向山顶冲了八次,但全被中国军队的射击和手榴弹雨压了回来。早上9点,G连在炮火掩护下顽强地向1071高地展开第九次冲击。此时,山顶的中国172团3连已经被美军猛烈的空袭和炮火炸得伤亡惨重,但幸存的官兵仍在阵地上顽强地坚持。当G连靠近山顶时,一名中国军官突然怀抱丨炸丨药包从阵地上一跃而起,毫无畏惧地向仰攻而上的陆战队员们扑去。G连的官兵们被这突然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眼看着中国军官扑了过来。随后,一声剧响,中国军官和几名陆战队员的残肢断臂一起飞上天空,在雪地上下了一场血肉雨。很快,G连的第九次冲击也被压了回去。里奇见1071高地上的中国军队太过顽强,下令G连暂停反攻。这样,11月30日白天美军对东丘的反攻就以失败告终。那名悲壮地用丨炸丨药包和美军同归于尽的中国军官在老一辈中国人中家喻户晓:他叫杨根思,是172团1营3连连长。
11月30日下午,阿尔蒙德第三次飞抵下碣隅里,召集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美7师师长巴尔和美7师副师长霍兹商讨目前的战局。阿尔蒙德说,陆战1师在救出湖东岸的费斯特遣队后,要立即向咸兴方向退却。陆战队在退却的途中可以遗弃重装备,轻装而行。史密斯则向阿尔蒙德坦明了陆战队的难处:目前,陆战师的兵力分散在各个环形阵地上,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能用以救援费斯特遣队。此外,陆战队在柳潭里、下碣隅里都有大批的伤员。如果要撤退的话,必须带上他们,这就会大大延缓师的撤退速度。陆战师不可能立即撤到咸兴。不过,史密斯依然胸有成竹地对阿尔蒙德保证——海军陆战队绝对不会遗弃任何装备。陆战1师将尽量保持完整地到达滩头阵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