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千年:这个历史挺好看——人人都能读懂的心灵国学史》
第24节作者:
邺下风流在晋多 新垣平是汉文帝时一个江湖望气骗子,自称能观天象、知未来,文帝后来发现自己被骗,把新垣平诛灭了三族。
其实窦太后想说的是:“这又是一个辕固生!”吸取上次辕固从猪圈逃脱的教训,直接把赵绾关进了监狱,又把侍卫大臣王臧也捎上,让他进去宿卫。
武帝替二人求情无效,只好把赵、王交司法机关审判。窦太后又派人构陷二人,给他俩找了一些罪名,逼迫甚紧。
赵绾、王臧仰天长叹道:“这么远把老师弄来,而术却不能推行,这是命啊!”双双自杀。明堂工程也被紧急叫停,成了烂尾楼。
申公在宾馆听说赵、王两个学生死去,不想垂暮之年,又遭此变,黯然神伤,递了个病假条,坐上普客回山东去了。没几年也死。
窦太后盛怒之下,又把侄子窦婴的丞相一职也免了,太尉田蚡更是别说,一起下课。太后奶奶彻底封杀了皇帝小孙子的儒学闹剧。
四年后,爱好黄老的窦太后驾崩,峰回路转,看来武帝的儒驾又可重启了。
不想武帝当初拉套的那两匹马又出了问题。
窦太后一死,窦婴没了依靠,闲居在家,田蚡却因是武帝的舅舅,当上了丞相。然而没听说田蚡上台后有何兴作,倒跟下野的窦婴因一贵一贱闹开了义气纠纷,中间又加上有个灌夫将军蹚浑水,替窦婴打抱不平,在田蚡的婚宴上来了个灌夫骂座,把势利眼儿的嘉宾们公然骂了一顿。田蚡恼羞成怒,把灌夫逮了起来,罪名是“骂座不敬”。窦婴为救灌夫,也陷了进去,被田蚡告了黑状,结果窦婴、灌夫二人被处斩。没多久,田蚡也因害怕窦、灌二人在阴间索命,发病而死。
田蚡、窦婴这对皇亲国戚闹矛盾,让武帝很是光火,最后二人拼了个你死我活算是收场。武帝当年的儒学闹剧原班人马到此彻底散完。
早在窦婴、田蚡闹矛盾前,武帝就开始物色新演员。清静无为的黄老术是不能满足雄心勃勃的武帝胃口的。在雄才大略的武帝看来,帝国如逆水行舟,无为就是倒退。儒家积极有为的学术品格让武帝念念不忘。雄心勃勃的武帝用人从来不拘一格,相信深水中必有大鱼,连连下诏求天下人才。
这时有一大儒浮出了水面,他的出现改写了以后中国2000年的学术格局。
此人名叫董仲舒。
日期:2017-05-31 09:38:52
董仲舒是今河北景县人,他从小学的专业是《春秋》,最擅长《公羊春秋》,在汉景帝时被授予博士官位(当时的博士不是学位),后来开始收徒讲学。他授课时有个特点,那就是面前放下帷帐,跟学生隔开,采取的授课方式是让一年级跟二年级学,二年级跟三年级学,用这种薪火传递的方式教学,以至于有的根本就见不着老师,也不用见。如果把董仲舒的那块帷帐比作屏幕的话,那董仲舒办的就是一所电视传媒大学。
传大校长董仲舒学问精勤,一心扑在学习研究上,家里虽有园圃,也不去料理,连去菜地里转一圈的工夫都没有,说是“三年不窥(kuī)园”。
他的这个历史记录让后来人争论不休,不知道他这三年是他生命中的哪三年,三年不窥园又是怎么个不看法。
其实我们对描写他学习投入的这句话不必过于执着,我们谁没有过三年计划。从道理上来讲,董仲舒也根本用不着去窥园,有那么多学生呢,用半工半读的方式就解决吃菜问题了。董仲舒这种办教育方法既扩大了教学规模,又摸索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子,在当时是很引人注目的。
武帝下诏求贤,对被举荐的贤良文学们亲自考试。
在汉代还没有科举制度,官员选拔有两种方式:察举和征辟。也就是地方推荐考察制和皇帝下诏聘用制。征辟到京后,再由太常署(相当于后世的礼部,现在的教育部、考试院)考试。
现在这批贤良文学士面临的这次考试就是一次殿试,董仲舒也在这群人里面。
武帝的策问题目是:
“朕自从即位以来,深知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夜里有时也睡不着觉,生怕万事没个统绪,有什么阙漏。因此把你们从各地找来,想听听各位对于上天降命和性命之情有何大道至论。希望子大夫要大胆发言,所有考卷都将严格密封,不会有所泄露。朕将亲自阅览,不必担心有人会打击报复你们。有话只管说,不要隐藏。”
董仲舒对道:“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这些都不是愚臣能有能力谈的。
臣曾谨慎地考察《春秋》中的事,再思考天人相与的关系,思考过后,大吃一惊。
真是可怕呀!
一个国家如果将有失道这些败的兆头,天就会先弄些灾害来谴告他。
如再不明白,又出一些怪异来警惧他。
如还不知变,伤败就会来了。
什么是道?道就是适合于治的路。
仁义礼乐都是道所必有的。
人君如果走错了道,就会人亡政灭。
臣听说命是上天下的令,性是生来具有的质,情是人的欲。性命长短好坏,都是陶冶而成。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桀纣行暴则民鄙夭。
臣考察了《春秋》,王道首先要正。
王者要想有所作为,从一开始就应求于天。
天道大者又在于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王要任德不任刑。
臣又考察了《春秋》,知道人君首先要正心,才能正朝廷,才能正百官,才能正万民。
要正万民,首先得立教化,靠教育,走立教兴国之路。”
董仲舒这篇对策起笔不凡,一开始就谈天人感应、阴阳灾异,堪称一篇神回复,一下子把武帝这个小青年惊得不轻。这个办法很像老奶奶讲鬼故事,很能吓唬住小孩,但越害怕越想往下听。
汉武帝又策问董仲舒说:
“听说古代舜为帝时,天天宅在家里,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天天忙得饭也顾不上吃,才把宇内治理好。帝王的治道不都同条共贯,差不多吗?为何劳逸如此不同?现在朕亲自下田干活,劝百姓孝顺,为何还是阴阳错缪,坏人坏事层出不穷。子大夫可好好给朕分析一下,把你们的异术殊方献出来,让朕看看。不要担心遭到官员的打击报复。一切保密。”
董仲舒对说:“臣考察《春秋》后发现,帝王的至道都互相贯通着,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劳逸也显得不同。
陛下亲自下地,忧劳万民,最后仍然没有收获,那是没有养士。
平时不养士却想求贤,就好像不琢磨玉而想让它有文彩,是不可能的。
养士最关键的是要有太学,太学是人才的摇篮,教化的本原。
现在的官吏只知道贪污腐败,暴虐百姓,老百姓贫穷孤弱,欲告无门,这都不是陛下所希望看到的。
阴阳错缪(miù),坏人坏事多,都是当官的不贤,才弄到这步的。整风肃纪,刻不容缓,也永远不能缓。
那些官员大多是官二代,官三代,甚至官N代了,要么是直接做官,要么是花钱买官,一蟹不如一蟹,一窝不如一窝(又以富訾,未必贤也)。当务之急是招纳贤人,选拔优秀干部,建立培养优秀干部人才的长期有效机制(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