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千年:这个历史挺好看——人人都能读懂的心灵国学史》
第41节作者:
邺下风流在晋多 一天一儒生来见,乃是游学长安时的同学强华。强华献上一符,名“赤伏符”,上写“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刘秀看了,也觉费解,问强华是什么意思。
强华说:“大汉按邹衍五德终始论,本为火德(不知怎么推算的,贾谊、汉武帝都说汉是土德,经过一个王莽新朝,变成了火德,思想有点乱,据说是把土克水这些五行相克推算法弄成了木生火的五行相生推算法)。赤就是火色。四七之际是说高祖至于今日,共228年,正与四七二十八相合。符上说的火为主,当是火德要复兴。按天命,应属大王你。”
强华带来的这道符胜于十万天兵,上面还有上天大帝的书面批示,刘秀手下众将都激动不已。经过一番推让,刘秀在上天的感召下宣布了称帝,这就是后汉光武帝。光武帝借着符命的传递,鼓动得人心所向,没几年就顺利统一全国。
刘秀与刘邦不同,念过太学,有文化,爱好经术,每到一处,不等下车,先访儒雅。于是又立五经博士,共立了14家博士。
《易》有施、孟、梁丘、京氏。
《尚书》有欧阳、大夏侯、小夏侯。
《诗》有齐、鲁、韩三家。
《礼》有大戴、小戴。
《春秋》有严、颜。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4名经学政治局委员中,古文经一派全部被排挤出去,《左氏》《古文尚书》《毛诗》《逸礼》《周官》集体下课。为什么呢?因为是反动分子刘歆所立。
《周礼》在王莽篡位前后最忙乎,有反动嫌疑,名声最臭,被开除经籍,复名《周官》。
今文经内部也有调整。《穀梁春秋》被经学局解聘,因为思想保守,不能适应当前思想形势的发展。
同时考虑到《公羊春秋》如今也已分化,增立颜氏《春秋》一家,与原有的严氏并列。
十四家博士的建立,表明经学队伍的不断壮大。
自此,朝中大臣又多是彬彬文学之士。
只是有一样,刘秀应符命上的谶(chèn)语登基,当皇帝后正式宣布图谶于天下,从此谶书有了和经学一样的权威。
今文经不再是一家独大。
我们说一下什么是谶,它从此之后出场率很高。
谶在古代早就有了,是预言吉凶的话。如陈胜大泽乡起义前,吴广假装狐狸叫的“大楚兴,陈胜王”,秦始皇晚年夜过华**,有人献上的“今年祖龙死”,就是两个著名的谶语故事。
而图谶就是结合谶语配的插图,或者插图读物,图谶这两位干兄弟你给我捶背,我给你揉腿,勾搭连环,自解自说,互相舔抹。
刘秀借助谶语,统一天下,当了皇帝,对谶书大力扶持,每逢有了疑难事,往往以谶做决定。
这就太有点神神鬼鬼了,可上了神坛的刘秀就是不肯下来。
今文经对此津津乐道,但就有不喜欢这个的。
刘秀的做法受到了一群古文经爱好者的强力抵制。
第一个是桓谭,他上书劝刘秀不要信这些玩意儿,刘秀看了,很不高兴。后来会议讨论建个灵台,在如何选址时,刘秀问桓谭:“我打算用谶语来决定,你看怎么样?”
这是一个套。桓谭沉默了好长时间,但就像扣鸟笼外的鸟望了半天,最后还是钻了进去。
他说:“臣不读谶。”
刘秀问:“为何?”
桓谭说:“谶本是虚妄乱说,哪里是经。”
刘秀听了大怒道:“桓谭非圣无法,拿下去斩了。”
这时桓谭已70多岁了,叩头至流血,连连说了好多“桓谭有罪,不该偷人家的棒槌”之类的认错话,刘秀这才消了点儿气,没把他拖出去斩了,贬为六安郡丞,撵出京去。
桓谭忽忽不乐(叩头那么猛,得了脑震荡),回想起自己在王莽的“新”时代,在那么疯狂的日子里,许多人纷纷造说符命去巴结王莽,而自己独守寂寞,默然无言,甘守清贫。如今到了刘秀的新王朝,经人推荐到了刘秀身边,自以为遇上了明主,没想到刘秀是个迷信大王。
想当初桓谭把自己著的《新论》一书献给刘秀时,刘秀高兴地说:“前朝有陆贾著《新语》,今有桓谭作《新论》,真是太好了。”现在才明白刘秀那是领导说的漂亮话,他对自己的《新论》并不在意,都没仔细看就撂下了。自己的《新论》那可是反对谶语迷信的,是对王莽时代谶语符命的无声批判。谁想今天又碰上刘秀这么个和王莽一样迷信的主儿,就因为坚持自己的思想,驳了他的信仰,就要把自己开刀问斩,弄得自己磕出了一头血才算保住了项上头颅没被搬家。头颅没搬家,但身子得搬家,被远贬到六安(在今安徽省),从河南到安徽,这么远,又没有特快交通工具,一点点往前磨,70多岁的人了,自己真是来找罪受了。
桓谭越想越没意思,路上得了病,死了。
桓谭这次确实窝囊,他多才多艺,尤其擅长弹琴,被宋弘推荐给光武帝刘秀,刘秀对他的《新论》没兴趣,对他的弹琴技艺倒很欣赏,常命他对众弹琴。因为他弹的是民间曲调,很好听,光武帝很喜欢听,常常听得上了瘾。宋弘知道后把桓谭叫到跟前,臭骂了他一顿,又在光武帝面前告了他一状,说他弹奏的不是正音,是亡国之音。光武帝一听弹奏的是亡国之音,把桓谭给撤了职。
推荐桓谭的宋弘是个正经帅哥,他被光武帝守寡的姐姐湖阳公主看上了,光武帝问他是否愿意有钱了换个老婆,宋弘说了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表明了态度,和同时代的那首汉乐府诗歌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蕴藏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一样,成了千古佳话。
桓谭既被推荐人宋弘教训了几句,落下个不正经的名声,后来又上书谏光武帝不要相信谶语,给光武帝留下个假正经的印象,难怪这次就因为说自己不读谶而惹起光武帝大动肝火,要正正经经砍自己的脑袋。
而桓谭又没有前汉成帝时朱云的那股猛劲,朱云因为正直敢言得罪了汉成帝,汉成帝要御史把朱云拉出去砍头,朱云攀着栏杆就是不出去。朱云身高八尺,很是有劲儿,多少人拽他出去受刑,愣是没拽动,硬生生地把栏杆折断了。这么一折腾,汉成帝有了消气的时间,最后把朱云给放了。
虽然都是儒生,但桓谭老头没有朱云的武功,只能磕头求生,最后窝囊而死。
日期:2017-06-14 11:15:43
和桓谭遭遇相同的还有郑兴,是古文经《左氏春秋》专家。归属刘秀后,对建设东汉王朝热情很高,数次上书言政,刘秀多所采纳。
郑兴又上书劝刘秀不要相信谶语这些骗人的东西,刘秀就不爱听了。
一次刘秀向郑兴问起郊祀这些事,说:“我打算用谶来决断,你看怎么样?”
这又是一个套,郑兴看也没看就钻了进去,说:“臣不读谶。”
这句话把刘秀顶得够呛,心里暗骂,你是活腻歪了,找死吗!和对桓谭一样,刘秀怒道:“你不读谶,是等着要非毁它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