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千年:这个历史挺好看——人人都能读懂的心灵国学史》
第42节

作者: 邺下风流在晋多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郑兴也害怕了,不知皇帝哪儿来的这么生气,赶紧说:“臣学识浅薄,不读谶是因为过去没有学过,不是非毁。”
  郑兴机灵,赶快装傻才让刘秀气消了,也没处置他。后来上书言政,说得再好也不被光武帝重用,政治生命就这样终结了。
  

  这对抗谶纬最有意思的是尹敏,他也是喜爱古文,擅长《左传》《毛诗》。
  刘秀知道尹敏博通经记,让他去校订图谶,删去王莽时著录的那些不利于朝廷的谶书。
  尹敏对刘秀言道:“谶书不是圣人所作,其中又多鄙字别字,语言鄙薄,恐怕校出来要影响我们的下一代成长(疑误后生)。”
  尹敏跟皇帝说了半天,刘秀不听,仍然让他去校订。尹敏没奈何,只好去校订图谶。本不情愿来,看了这些胡编乱造的话,越校越有气。
  忽然有一天突发奇想,他见一本谶书上缺了几个字,不知原来写的是什么,于是拿被皇帝奉为神圣的图谶开起了玩笑,拿笔一挥,在上面填了几个字“君无口,为汉辅”。
  君无口是尹,意思是尹氏当为辅汉大臣。(说句实在话,我每次看到这儿都莫名激
  动)刘秀见了这篇图谶感觉很奇怪,就把尹敏叫来问是怎么回事。尹敏说:“臣见前人增损图书,都是为了希图富贵。臣敢不自量,随便写了个谶语,也想得到个好处(窃幸万一)。”
  刘秀心里极为不满,也不好当场发作。要知当初刘秀兄弟起兵时,李通就拿图谶让刘秀看,上写“刘氏复起,李氏为辅”。李氏果然后来成了刘秀的重要辅臣。
  刘秀虽没加罪尹敏,尹敏也因此官职一直沉滞不迁。好友班彪来劝他,俩人常常谈到夜分,一对知音才依依相别。
  
  尹敏、班彪等人也没想到,全面批判谶纬迷信的任务就落在班彪的一个弟子王充身上。
  桓谭更没想到,他的《新论》在自己死后不久就遇到了个知音。
  此人就是王充,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王充看了桓谭的书后,对桓谭大加赞赏,说桓谭的《新论》那才叫好文章,一般人写的是赶不上的。《新论》论说世间的虚伪迷信,说得有根有据,让它们全都大白于天下,褒贬操作手法可比《春秋》。
  把《新论》比《春秋》,桓谭死也瞑目了。
  《新论》也是启发王充后来创作《论衡》的一大原因。

  王充从小是个孤儿,后到京师太学学习。家贫买不起书,常在洛阳京城书摊上看书,一看就是一半天,走时也不买一本。
  每次看到这儿我就想起小时候在集市的街摊上看书的场景,不过看了半天,走时我肯定是要买几本的,这倒不是我比王充仁义,而是我实在不如王充聪明。据历史记载,王充记忆力惊人(一见辄能诵忆)。摊主见他好学,也不赶他。摊主不知道的是,他的书一让王充看,大部分已经装到了脑子里,哪里还用着再出钱买。而像我这样的笨人就只能买上一本回去慢慢看了。
  凭着这种刻苦聪明功夫,王充竟博通众流百家。王充游学完后回到家乡,在衙门里当过小官,因跟长官说不到一块,回家教书为生。他断绝了一切婚丧嫁娶庆吊活动,门口、窗户、墙壁上各置刀笔,闭门潜思,开始写作他的绝世论文:《论衡》。
  有人见他搁置刀笔闭门著书,嘲笑他说:“你祖上也没听说过有什么好的基业,一纸半字都没留下,祖父也不过是个小贩,未尝履墨途、出儒门,典型的平二代(细族孤门)。现在你学了点东西,著书又不合流俗,不知想干什么?”
  王充答道:“那些俗儒为了点眼前利益,不肯说真话(俗儒守文,多失其真)。谶纬迷信,不可不批。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叫‘思无邪’。我的《论衡》也可一言以蔽之,叫‘疾虚妄’。”
  
  确实如此,王充把好多事都疑了个遍,并不盲听盲信,很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他批评儒家祖师孔子,专有一篇《问孔》,对孔子的言行批判不少,细微尖锐,让孔子听了都会赶紧说:“这是丘之过,丘之过。丘也幸,有不善就会有人指出。”
  比如说起孔子周游列国时到了卫国,卫灵公夫人南子要见孔子,孔子就去见了。众所周知,南子是个大美女,弟子子路听说孔子去见美女,很不高兴,认为没有必要去见她,见时怎么也不带着我们,是怕我们看还是怎么的,事属反常,情疑越轨。孔子对子路发誓说:“我要是做那些鄙陋乱情的事,让天厌杀我,让天厌杀我。”
  王充就问孔子发些子虚乌有的誓,引些未曾有的祸,以自誓于子路,哪里是圣人说的话,实比俗人还俗。
  王充又作《刺孟》,对孟子说命提出质疑。不过孟子此时和他的性命理论还处在冷库里,没有多少人去理睬,王充也没拿他当假想敌,他此时真正的敌人是谶纬这些虚妄言谈,是东汉市面上“九虚三增”之类的一切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造假行为(所以使俗务实诚也)。
  
  谶书这边君臣闹得关系紧张,经学内部那边儒生们又打起来了。
  起因是:古文经又要争立了。
  今文经和古文经有个天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今文经学认为要弄出经书中的微言大义,由于过度挖掘,往往借题发挥,穿凿附会。

  古文经学认为要弄清经书中的文字意义,对于名物、典制要深度打磨,弄明白它的真正意义,不要装神弄鬼,胡乱比附。
  因为对待经书的态度如此不同,双方自然要吵架。
  吵吵,吵吵什么了?不让人好好睡觉。
  两家回头一看,是谶纬来了。
  谶纬并不是一个人,是谶和纬的复合体。
  谶是预言吉凶的,和算卦差不多。
  纬是纬学,是经学产生后的衍生品,有经学就得有纬学嘛,是假托孔子对经做的神秘解释,内容八卦,剧情狗血。
  谶纬很快臭味相投,彼此卦气十足,打成一片。
  谶纬泛滥的两大推动者是王莽和刘秀,二人都是借符命中的谶语登上皇帝位的,得到过谶纬的理论支持,所以对谶纬大力扶持。
  纬学虽然比谶来得晚,但它借谶说经,以经证谶,把无厘头弄成了有来头,堂而皇之登上了经学殿堂。

  今文经学一看谶纬来了,立马上去拥抱,说:“你的说经方式真好,我们的老一辈创业者董仲舒先生就是这么干的呀,为你点个赞吧!”
  古文经学一撇嘴,说,好啊,你俩穿一条裤子,狼狈为奸,那我只有拍砖了。
  古、今、谶三家大战开始。
  日期:2017-06-14 14:50:05

  第二十一回平古今刘秀云台开论议鞭马迁班固上殿说汉书
  
  光武四年,古文经学家、尚书令韩歆首先上书,要求为费氏《易》《左传》立博士。
  对于立博士这么大的事,光武帝没有表态,而是召集公卿大夫、今文博士到云台阁公开论议。

  人到齐后,光武帝点将说:“范博士可前平说。”
  范博士名叫范升,字辩卿,是今文经博士,为人好辩,今日机会来了,见古文经要炸刺,想翻身,反了你了,有我范升,你就别想那个翻身,听到唤他,早已按捺不住,立即站起来说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