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上当时有大、小勃律,均为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都城孽多城,即今吉尔吉特,大勃律在今克什米尔中部一带,都城巴勒提斯坦。后来小勃律王娶吐蕃赞普的女儿,转而归附吐蕃,吐蕃借道小勃律,“西北二十馀国皆羁属吐蕃”(《新唐书.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列传》),唐曾派田仁琬等三次讨伐,均无功而返。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命高仙芝率军一万再次征讨,“仙芝乃自安西过拨换城,入握瑟德,经疏勒,登葱岭,涉播密川,遂顿特勒满川,行凡百日。特勒满川,即五识匿国也。仙芝乃分军为三,使疏勒赵崇玼自北谷道、拨换贾崇瓘祐自赤佛道、仙芝与监军边令诚自护蜜俱入,约会连云堡”
(《新唐书.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列传》),在连云堡击败吐蕃军,继而进军收降小勃律,“于是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高仙芝升任安西四镇节度使,不久加封左金吾卫大将军。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 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侵犯唐属国吐火罗,吐火罗叶护向唐求援,高仙芝奉命远征竭师国,第二年俘竭师王而还。至此,唐在西域的威望达到顶峰。
但是高仙芝为人比较贪婪,垂涎石国(昭武九姓之一,都城拓折城,在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财物,诬告石国王"无蕃臣礼",领兵前去讨伐。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不想与唐为敌,遣使求和,高仙芝却诱扣那俱车鼻施,纵兵劫掠,回师途中又诬蔑突骑施反叛,攻打突骑施,俘虏其移拨可汗。高仙芝的行为激起昭武诸国反抗,高仙芝予以镇压。石国王子逃亡,联络昭武诸国,向大食求援。公元751年,高仙芝统领蕃、汉军三万,进军至已被大食控制的怛罗斯城,与兵力占优的大食军激战五日,葛逻禄部反叛,与大食夹击唐军,唐军大败,生还者仅千余。战后,高仙芝被解除安西四镇节度使,调离西域,由王正见接任,李嗣业任疏勒镇守使,次年,王正见死,又以封常清接任。封常清担任节度使期间,又出兵打击了依附吐蕃的大勃律。高仙芝征小勃律,封常清击大勃律,都是由疏勒向西翻越葱岭。
唐军虽然失利,但大食也领教了唐军强悍战力,停止了向东扩张,并与唐王朝改善关系,拔汗那、吐火罗等国也继续与唐修好。
日期:2017-06-06 14:31:25
9唐失安西四镇
但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西域“昭武九姓”的“胡人”。隋唐实行开放政策,各族乃至外国人都可以做官,如隋朝的王世充,本姓支,是月氏人,唐朝大批突厥籍将领如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等,铁勒籍将领如契苾何力、仆固怀恩,高句丽籍将领高仙芝,百济籍将领黑齿常之,羌籍将领夫蒙灵察、突骑施籍将领哥舒翰等,其中大多为唐王朝立下赫赫功绩,但也有安禄山、史思明之流贻害中华。安禄山是昭武九姓安国人,史思明是史国人。
昭武九姓是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对葱岭以西粟特地区的西域国家的统称,《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九国为昭武九姓,但东安、毕、捍、乌那曷、穆、漕也被归入其中,而曹国又分为东、西、中三国,故不止九国。根据《隋书》,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他们善于经商,大量移居西域乃至中原地区,安禄山、史思明的先祖,都是移民至今辽宁朝阳一带。公元8世纪以后,诸国逐渐被大食控制。
安史之乱爆发后,当时叛乱的是镇守北方与突厥、契丹等长期作战的边军,战力较强,内地唐军久疏于战阵,封常清、高仙芝被唐玄宗拿来“救急”,都兵败获罪,唐王朝不得不把另外一支身经百战的部队-西域守军内调。至德元年(公元756年),镇守西域的李嗣业、段秀实、李栖筠、马磷等率领万余人勤王。不仅如此,唐还征调诸国军队,如至德元年调于阗、拔汗那等国军队,连大食也派军助唐。公元758年(乾元元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乌那多与西域九国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唐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唐还屡次借回鹘兵平叛。唐在抽调西域驻军时,大量驻扎在河西走廊防备吐蕃的守军也被东调。
唐在河西、西域实力的下降,使得觊觎西域日久的吐蕃有了可乘之机。到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时,吐蕃军队已经尽陷兰、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占领了河西、陇右的大部分地区。西域守军与中原联系被完全隔断,但仍然坚守西域,并于公元765年(永泰元年)左右派兵帮助河西唐军抵挡吐蕃的进攻。公元768年(大历三年)左右,西域守军又与朝廷恢复了联系,唐代宗下诏褒奖,赞扬他们"不动中国,不劳济师,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以威以怀,张我右掖,凌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微三臣(指河西节度使周鼎、安西、北庭都护曹令忠、尔朱某)之力,则度隍逾陇,不复汉有矣" (《全唐书.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唐德宗任命郭昕为最后一任安西大都护。
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唐朝将领朱泚又发动兵变,占领了长安。唐德宗出奔奉天,遣使向吐蕃请求援兵,吐蕃借机提出以径、灵等四州以及安西、北庭作为交换条件。唐廷本已应允,后因吐蕃不仅未助唐,反而劫掠武功等地,于是反悔。
回鹘由漠北西进至阿尔泰山,压迫葛逻禄部南下,葛逻禄部南下后收服突骑施等原属于西突厥的部众。到大历年间,大食帝国仍然控制着葱岭以西的西域地区;四镇、北庭以及西州还掌握在唐朝守军的手中;吐蕃政权西据伊吾,东有陇右,占据河陇地区,隔断了四镇与朝廷间的联系;而回鹘汗国则占据了金山以东的漠北草原,并进而左右着北庭地区的局面。
公元789年(唐德宗贞元五年)冬天,吐蕃军队以葛逻禄、白服突厥作为向导,联合大举进攻北庭。回鹘大相颉干迦斯率军由漠北西进,援救北庭。回鹘军队与吐蕃军队在横口遭遇,回鹘大败,恰好这时颉干迦斯得到了回鹘可汗被暗杀的消息,于是在次年6月撤军返回漠北。失去回鹘的援助之后,北庭很快就被吐蕃攻陷,节度使杨袭古率残兵二千人逃往西州。同年,于阗被吐蕃攻占,此后,西域与唐朝本土消息完全断绝。据考证,最后一支西域唐军可能一直坚守到了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沙州(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先后收复了沙州、瓜州、伊州(今新疆哈密市一带)、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市一带)、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等十一州。唐朝令于沙州置归义军,统领十一州,以张议潮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唐懿宗咸通二年(861)三月,张议潮命其侄张淮深率蕃、汉兵七千人克复凉州。河西走廊彻底恢复,但此时的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又经藩镇割据,国力衰退,已经无力规复西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