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到了康熙,因为接受汉文化做的比蒙古人好,已经得到了汉族知识分子和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同,太平天国的时候,维护清朝最出力的,大都是汉族的读书人,比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等,湘军、淮军,参加者也都是汉族。当然,清朝的统治者出于种种考虑,尊满抑汉,中前期比较突出,到了太平天国之后,想压也压不了了。我认为清朝对中国的一大贡献,是相对“和平”地权力移交,当然不甘心是有的,想复辟也是有的,但已经不是主流。张勋复辟,领头的张勋和康有为都是汉族,伪满的时候,虽然也有不少满族遗老遗少,但跳得欢的前期的郑孝胥和后边的张景惠都是汉族,溥仪也并不比殷汝耕、汪精卫之流更无耻,溥仪的亲叔叔载涛都不肯承认这个“满洲国”,不肯为日本人做事,这已经不是民族问题。我在博物馆看过满清的退位诏书,应该说,尽管是被迫、不情愿,这份诏书是有益于中国的。
所以我们如果仔细看历史(就从汉算起),一多半的中国历史不是“汉族历史”,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就是正史的“二十四史”,也没有像某些“大汉族主义者”那样,认为中国的历史就是汉族的历史。
我们必须警惕,某一部分人是别有用心,在少数民族鼓吹分裂敌视汉族,在汉族鼓吹“大汉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制造民族矛盾。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主体民族,无疑是中国历史主要的组成部分,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写的,以后仍将是所有中国人书写。我们不否认历史上的民族矛盾与冲突,以及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因此我们更加珍惜中华民族的团结,期盼中华民族的未来。
日期:2017-07-21 08:27:59
7玛纳斯
说到柯尔克孜族的文化和历史,就不能不说到《玛纳斯》。《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为全世界第二长的史诗,仅次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长度超过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另一个是蒙古族的《江格尔》)。该史诗叙述了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英雄和首领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人领导族人反抗异族的掠夺与奴役,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故事。全诗共分八部,分别以该部史诗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并以玛纳斯的名字作为总名称。2006年5月20日,《玛纳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居素甫玛玛依(阿合奇县人,2015年去世)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沙尔塔洪卡德尔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9年9月28日被录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我在克州曾经看过《玛纳斯》的片段表演,当然因为语言的原因,只是“看个热闹”,对这部史诗并没有多少了解。
《玛纳斯》第一部讲述的是玛纳斯的故事:玛纳斯诞生前,统治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卡勒玛克王由占卜者处获悉柯尔克孜族人民中将要降生一个力大无比﹑长大后要推翻卡勒玛克人统治的英雄玛纳斯。卡勒玛克汗王遂派人四处查找,并把所有怀孕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一一剖腹查看,以便杀死即将诞生的玛纳斯。但在机智的柯尔克孜族人民的保护下,玛纳斯终于在阿尔泰的布鲁勒套卡依地方平安地降生。目睹人民的苦难生活,使玛纳斯从小就对外来的掠夺者充满了仇恨,他立志要为本民族报仇雪耻。玛纳斯还在幼年时,已成长为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他同情贫穷的人民,把自己家的财产分赠他们;他参加劳动,在炎热的吐鲁番耕种庄稼。他长大后团结了四面八方的勇士,统一了被分散的柯尔克孜各部落,联合邻近被压迫的民族,南征北战,使各族人民过上了欢乐富裕的生活。他被拥戴为汗王,成为当时被卡勒玛克奴役著的各族人民公认的领袖。后来,他不听贤慧的助手──爱妻卡尼凯的劝告,带著40位勇士(他最能相信的勇敢的英雄)和大队兵马,对克塔依人的京城进行远征。玛纳斯在这次远征中被卡勒玛克领袖阔谷热巴依击败,身负重伤,回到塔拉斯后逝世,柯尔克孜族人民重新陷于灾难之中。
第二部《赛麦台依》,叙述玛纳斯死后,内部发生了叛乱,其妻卡尼凯公主带着襁褓中的儿子赛麦台依避难于喀拉汗的布哈拉城。赛麦台依长到12岁,就单身返回塔拉斯故居,消灭了敌人,平定了内乱,拯救了苦难中的柯尔克孜同胞,保卫了四十个部落的柯尔克孜族和六十个部落的阿拉什。因其被叛逆坎乔劳杀害,柯尔克孜族人民再度陷入卡勒玛克统治的悲惨境遇。
第三部《赛依台克》,描述赛麦台依和阿依曲莱克的遗腹子赛依铁克在苦难中的成长。他长大后为父报仇,为民除害,杀死叛徒,翦除内奸,夺回了土地和人民,重建家园,并打败凶残暴虐的巨人萨勒巴依,拯救芒额特人于敌人铁骑之下。
第四部《凯耐尼木》,述说赛依铁克与善战女神库娅勒之子凯耐尼木是位勇敢过人、见义勇为的英雄汗王,他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为广大柯尔克孜族及哈萨克等部大办好事,成为深受人民爱戴的一代英雄汗王。
第五部《赛依特》,主要叙述少年赛依特代父出征、为民除害、降妖除魔的英雄故事,以及他与克勒吉凯公主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第六部《阿斯勒巴恰和别克巴恰》,讲述赛依特22岁死后,柯尔克孜部由其父凯耐尼木掌管,赛依特遗腹子双胞胎阿斯勒巴恰和别克巴恰长到12岁时,凯耐尼木将治国大业交给两个孙子共掌。阿斯勒巴恰不幸早亡,别克巴恰弟承兄业,率领柯尔克孜族人民英勇抗击卡勒玛克侵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七部《索木碧莱克》,讲述别克巴恰的遗腹子索木碧莱克,他16岁时家乡遭到芒额特人和呼罗珊人的联合进犯,塔拉斯失陷。在民族危难关头,索木碧莱克挺身而出,与敌人进行英勇搏斗,战败卡勒玛克﹑唐古特﹑芒额特部诸名将,最后赶走了入侵之敌,获得了胜利。
第八部《奇格台依》,叙说奇格泰是索木碧莱克的遗腹子,在他出生时母亲逝世,成了孤儿,为别人所收养。当他14岁时,获悉卫拉特人进犯哈萨克人,他即率柯尔克孜人全力相助。在他出征之时,杜尔扈特人却乘机入侵柯尔克孜的首府塔拉斯。凯旋的奇格泰不顾鞍马疲劳,又与杜尔扈特人展开了英勇搏斗,最后取得了胜利,但他不幸中矢身亡。奇格泰没有娶妻生子,玛纳斯子孙八代就此结束了他们为柯尔克孜族人的独立解放、兴旺繁荣而叱咤风云、戎马疆场的斗争。
关于《玛纳斯》描述的时代,争议很大,上到公元三四世纪,下至公元十六世纪。史诗中提到的塔拉斯,很可能是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南部江布尔州塔拉兹附近),怛罗斯之战前后,这里先是被西突厥别部的突骑施、葛逻禄人控制,也曾经是喀拉汗汗国的统治中心,此后又一度被花剌子模和蒙古帝国占据,公元15世纪,新起的哈萨克人在这里建立了“土尔克斯坦城”并作为汗国的中心,公元18世纪,准噶尔汗国在灭亡前夕,曾攻占土尔克斯坦。卡勒玛克即“卡尔梅克”,是突厥语系对西部蒙古(即瓦剌,也就是卫拉特或厄鲁特)的一种称呼,克塔依应该是契丹,史诗中提到的“喀拉克塔依”应该是喀拉契丹,也就是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公元1124年-1218年),公元1130年,耶律大石曾进攻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利吉斯(柯尔克孜)部落,公元1134年,控制了锡尔河流域并在塔拉斯不远的巴拉沙衮建都。玛纳斯的出生地是阿尔泰的布鲁勒套卡依,应该是属于离开叶尼塞河流域,向东迁徙到阿尔泰山脉的一支柯尔克孜人。玛纳斯死后,妻儿避难于喀拉汗的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这里的喀拉汗应该是西喀拉汗王朝(公元1041年至1212年)。玛纳斯的儿子赛麦台依的部属中,除了柯尔克孜,还有阿拉什,阿拉什是哈萨克小玉兹的一个古老部落,不过也是哈萨克汗国(公元1456-1847年)形成前人们对哈萨克的代称,哈萨克的形成大约在15世纪中期。唐古特,一译唐古忒,最早蒙古人称建立西夏的党项为唐兀或唐兀惕,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不过西夏的势力并不曾达到新疆西部,自吐蕃之后,青藏高原的势力也再没有扩张到西域,倒是叶尔羌的赛义德汗和准噶尔的噶尔丹曾进军西藏,我猜测这里的“唐古特”可能是西夏灭亡后,一部分党项人被归入蒙古大军并参与西征(蒙元曾有“唐兀军”)。呼罗珊指今天的伊朗东部、阿富汗西北部和相邻的土库曼斯坦一部,这里的呼罗珊入侵很可能是15世纪的帖木儿,也可能是公元13世纪的花剌子模。在第八部中,卫拉特的称谓取代了卡勒玛克,并且出现了杜尔扈特(即卫拉特蒙古的一支土尔扈特),应该是在公元15世纪后期瓦剌衰落,卫拉特各部分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