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第3节

作者: 王心钢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乐昌是位于武江边最古老的一个县,其县境周以前属扬州,春秋时属百粤,战国属楚,秦时属南海郡。在乐昌境内,有座美丽的山峰叫九峰山。此山群峰连绵,由九个峰组成,每一峰暗含一个仙:即五指峰 (雨水仙)、向日峰(灵昆仙)、青云峰(青云仙)、紫微峰(五云仙)、羊角峰 (白鹤仙)、马蹄峰(飞来仙)、云祖峰(银子仙)、太乙峰(太平仙)、三星峰 (石龙仙),九峰山因此得名。

  九峰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三月时节,飞花如雪,特别是有月的晚上,倾泻的月光与漫山的李花会让人陶醉在一个风花雪月的意境。同时,上山之路,弯曲险峻,十分难行,又是避难躲灾的好地方。因而,古时候,不少中原移民都喜欢选择在此定居。
  话说1907年2月12日(清光绪三十三年),风雪交加的早晨,一个刚满10周岁的少年,离开九峰山的家,上路了。
  这一天是农历大年三十,贺岁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的人们按风俗都守在家里,不出远门,等着晚上吃团圆饭,而少年则告别慈爱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妹,毅然上路了。
  如果说,30年后,这少年不是成为威震中外的抗日大将军,谁也不会谈起1907年大年三十发生在乐昌九峰山下的这一幕,更不会记得这位名叫薛岳的少年。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乳名孝松,绰号“老虎仔”。后来,薛岳成名后,不少人都以为“仰岳”二字本是他仰慕抗金名将岳飞而取的,其实这是个“美丽的误会”。仰岳的“仰”,本是按《薛氏家谱》的辈分排列而取。这辈序是:

  向可克明德,忠孝辉其前,
  邦家尚勤读,列朝宗圣贤,
  三凤徽祥瑞,英豪仰秀良,
  宏功昭海宇,书泽庆延长。
  ……
  中国人记家谱,都喜欢攀上一个名人或贵族。这薛姓据说源于华夏始祖黄帝之后,在汉代以来也出了不少望族,较有名的如隋朝颇有才气的大夫薛道衡和唐朝大将薛仁贵。爱听说书的人大都知道骁勇无敌的薛仁贵随唐太宗东征辽东的故事,没想到1000多年后,薛姓又出了薛岳这样的抗日大将军。


第一章莽莽九峰,“老虎仔”出山(2)

  据《薛氏族谱》记载,乐昌薛氏的始祖是晚唐的薛向彦(894—992年)。薛向彦发源于南京苏州河东郡光裕堂。他是进士出身,当过湖南郴州知县,晚年,定居在湖南省宜章县的南关,活到99岁。薛向彦有三个儿子,其中第三子薛前儒的后代薛邦贤、邦明兄弟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从湖南里田,移民到了乐昌九峰,邦贤居上湾,邦明居下湾,为薛岳的直系祖先。

  按照辈序,薛岳的曾祖名瑞贞,祖父名英雄,父亲名英豪,薛岳为第二十八代的仰字辈,故其父按宗谱排名,给他取名仰岳,字伯陵。“伯”为老大,“陵”为“山陵”,“仰岳”之“岳”,应为“山岳”。这正如古代大诗人屈原字平一般,仰岳者,高山仰止也。薛岳从小仰慕岳飞,从军时树立起“精忠报国”思想。因而,他在参加粤军当了营长后,因敬仰“岳飞”,干脆去掉“仰”字,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薛岳”。

  薛家为耕读之家。薛岳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是农民,世代住在今九峰镇小坪石村大路下。薛岳的父亲名豪汉,字宗元(1871—1939),母亲姓李,闺名为慈玉(1877—1929)。薛豪汉有六子二女,薛岳是长子,生于1896年12月17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其下是仰芹(字孟坚)、仰霆(字仲述)、仰骠(字叔达)、仰谦(字季良)、冠华,二女为盛娣、冠姬。薛岳六兄弟中,出了四个国民党将军,除薛岳为四星一级上将外,三弟仲述、四弟叔达为中将,五弟季良为少将。

  薛岳旧居
  莽莽九峰山,山高林密,茅草丛生,飞禽走兽成群,时有华南虎出没。月黑风高的晚上,村里人常能听到虎啸,有时还能看到老虎发着青光的眼睛。一直到21世纪初,九峰山仍发现作为世界濒危保护动物的华南虎频频出现所留下的粪便。九峰镇不大,但人杰地灵,乡土气息浓厚,村居多建于山谷中。四面环山,中间平原,有山溪水流过,此为客家人乐于聚居之地。如此地势九峰中人称之为“洞”,九峰便有十八洞之称,如唐家洞、曹家洞等。

  薛岳的家乡大路下村也是一个“洞”,这里山清水秀,绿树环绕。少儿时代的薛岳,经常光着脚丫与小伙伴们到山里去砍柴,泥里滚,水里钻,自小养成了倔强勇敢的品性,人们送他一个绰号叫“老虎仔”。
  薛岳属猴,自小聪明伶俐,悟性颇高。父亲薛豪汉性格刚正方直,平和宽厚,虽没受多少教育,但毕竟是官宦之后,富有远见,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母亲李慈玉性情温和,贤惠善良,信因果之报。她眼见薛岳一天天长大,便把不到七岁的儿子送到薛岳伯父开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上学的第一天,伯父就给他讲薛氏家训十六条:
  睦宗支,敦孝友,正名分,端品行,
  肃闺门,勤职业,崇节俭,豫豢养,

第一章莽莽九峰,“老虎仔”出山(3)

  尊四礼,戒争讼,恤孤寡,完税赋,
  戒赌博,禁隶役,禁鸦片,固团体。
  像这样的家训,在中原移民的各姓家谱中,都有记载。虽然具体条文不同,但实际内容大同小异,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色彩,旨在告诫子弟要尊老爱幼,奉公守法,严以自律,修身养性,这对于确保家和民安、传承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时的薛岳或许难以听明白伯父讲解十六条家训的含义,但这些家训所包含的思想对他的言行有很大的影响。

  薛岳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国家内忧外患,国力日益衰微。薛家在村中本不富有,只是小康而已,加上薛家人丁众多,要维持生计,耗费巨大,自然也有些捉襟见肘。作为长子,薛岳除上学外,还要帮着父母操持家务,割草喂牛。
  薛岳在私塾学习不满两年,富有远见的薛父打听到在乐昌县城,政府正在倡导“新学”,办新式小学堂。他便节衣缩食,设法筹集一笔学费,托人把薛岳送到小学堂去念书。九峰离县城45公里,道路曲折难行,走路要走整整一天。薛父亲自帮着背行李,把儿子送到学校。直到晚年,薛岳讲到这一幕,内心仍禁不住感动。
  到新式小学读书,是薛岳人生中的重要一步。小小年龄,让他接受了西方科学知识,使其见识比山里的同龄人稍胜一筹。但当时,他毕竟是不到10岁的儿童,调皮好动,常有些让人出乎意料之举。
  有一年岁末,天寒地冻,几个同学偷偷瞒着老师,买来狗肉在宿舍里煲来吃。薛岳外出归来,见肉已煲好,浓香盈室,便想坐下来吃,可几个同学早已商量好,故意围得紧紧的,不让他落座。薛岳搔了搔头,见窗外竹枝摇曳,心生一计,便不动声色地走出室外。
  同学们见他走了,自鸣得意,敲盘庆祝。谁想到,不一会儿,薛岳推门进来,见大家埋头大吃,仍不理他,便大喝一声:“我来也。”说着,从背后伸出一双刚用竹枝做好的一米多长的“筷子”,凌空而下,伸入煲中,夹起一块最大的狗肉便走。

  同学们哪想到他有这一招,见汁水四溅,怕被烫到,纷纷躲闪。薛岳乘虚而入,坐了下来,嬉笑着大快朵颐……
  谈笑间,到了1907年,薛岳放春假回家过年。这天,他随父亲到姑姑家玩,正好遇见了姑丈的一个叫扶堪坤的兄弟。这扶堪坤是清军驻广州兵营的一个军官(管带以上),已多年没有回家,此次是回家省亲的。
  扶堪坤说话洪亮,为人豪爽健谈,他给大家说起山外的新变化,说别看山里面十分平静,外面这十年来可是闹翻了天,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庚子国变一个接一个,洋鬼子还打进北京,火烧了圆明园,皇帝老子也不得安宁。自从1901年起,朝廷推行“新政”措施,搞什么洋务运动,在我们军队里也学习西人,编练新军和丨警丨察,用上了洋枪洋炮,各省正兴办武备学校、陆军小学,为新军培养中下级军官,整个世界好像要变。


第一章莽莽九峰,“老虎仔”出山(4)

  薛岳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他在学堂里就听进步的先生说,他们上的学堂就是政府在教育上推行“新政”的结果。他在新学堂里学的不再单纯是四书五经之类,还有数学、历史、地理等,眼界宽了,知识面也广了。先生们还说,国家正受洋人们的欺负,需要一批热血男儿为国家效力。这让从小喜欢听岳飞精忠报国故事的小薛岳有了一个大理想。

  他趁大人们喝茶间,走到扶堪坤跟前,问道:“这陆军小学在哪里?我能报名吗?”
  “陆军小学在广州呀。”扶堪坤见薛岳只有一米二几的瘦弱个子,有点怀疑,“你,你今年多大了?”
  “我,12岁了。”薛岳站直身子,把胸一挺,答道。
  其实,扶堪坤知道,薛岳实岁只有10岁,刚才是按农村算法,报了个虚岁年龄。但他没点破,又问:“你在新学堂都学了些什么东西?”
  薛岳便像背书似的,把学堂里学的东西概括地说了一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