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第4节作者:
王心钢 扶堪坤发现这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长得结实,尤其胸有大志,反应灵敏,接受知识快,是个可塑性人才,心中非常喜爱,便说:“现在陆小正在招生,春季开学。你已具有高小知识,可以一试。至于个子嘛——”他打量了薛岳一下,“到学校吃几顿饱饭,还会长的,关键得看你父母同不同意。”
薛岳一听甚喜,用眼光央求父亲的意见。薛父知道这是一个让儿子成才的大好机会,可想到儿子毕竟年纪尚小,要到这么远的地方读书,有点放心不下,便说:“回去跟你母亲商量一下,再作决定。先谢过扶先生。”
扶堪坤摆摆手说:“都是亲戚,谢倒不必。我看伯陵是个人才,可以一试。我因有紧急军务,除夕这天早上就要上路。你们如果同意,我带伯陵到广州。”
薛父有点惊讶:“走得这么急?”
“是啊,军务缠身,身不由己。” 扶堪坤答,“何况陆小现在是第二期招生,报名的人多,得疏通关系。”
薛母李氏听说儿子要到广州上军校,而且除夕这天就要走,连团圆饭都吃不上,说什么也不同意。原因只有一个,人太小,没力气,不宜出远门,过几年再说。
薛岳缠着母亲,先是说了一箩筐一箩筐的好话,保证自己生活能自理绝不在人后。软的不行,他又来硬的,在地上又哭又闹。
薛母被缠得没法,指着后院说:“你看你父亲一个人在舂米准备做糍粑。你说你有力气,那好,如果你能一个人把这几石过年的米舂完,我就同意你去!”
“好,母亲大人说话可要算数。”薛岳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就往后院走去,接过父亲手里比自己个子还高的木棍说,“阿爸,让我来!”说着,咬着牙就舂起米来。
在乐昌,每年的冬至前后,农闲开始时,家家有打糯米糍和粳米糍的风俗。三四个乡民围在一起,在石臼上用长木棍捶打米饭时,还不忘唱上几句助兴,一人领唱众声和:“胜呀!打个糍粑呀!明年又一样呀!丰收又来了,大家共庆贺呀!”
第一章莽莽九峰,“老虎仔”出山(5)
几石的糙米,一个大人来舂,都感到吃力,何况是一个弱冠小儿。薛母想,他舂几下,腰酸背痛后,自然会打退堂鼓的。可是薛岳虎劲上来了,埋头就舂,个子不够高,就找张小板凳站在上面舂。寒冬腊月的,他却舂得脸红脖赤,额冒汗珠。
小婶子心软,过来给他擦把汗,劝他舂几下就算了,过两年再去,他不听;几个年纪稍长的堂兄想偷偷帮他,他也不让。
米整整舂了一天,薛母见他意志如此坚决,又想让儿子到广州读书,毕竟是有出息的事,终于松了口,同意让他去。薛岳激动得手舞足蹈,带着几个小弟妹,四处放鞭炮庆贺。
临行的那天晚上,一家人提前吃了个团圆饭。做母亲的更是一夜未睡,给儿子赶做了一件蓝色的长袍。爷爷、奶奶则给孙子准备了一大包好吃的。
一个晚上风声不断。第二天起来,大山白茫茫一片,村头的树均挂满了冰凌。全家人把薛岳送出了村。
望着山边的桃李树,薛岳对泪水涟涟的母亲说:“阿妈,回去吧。你看,风雪过后,满山的桃花、李花就会开了。”
他头也不回,大踏步地跟着扶堪坤往山下走去。弯曲的路上,留下一串黑黑的脚印。
身后,小婶子唱起了送行的山歌。
二、求学军校,少年意气
却说薛岳离开九峰后,步行到乐昌县城,然后再乘下行船来到广州。如此辗转,到广州时,共花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从冰天雪地的粤北,来到繁花似锦的羊城,薛岳处处感到新鲜好奇。
窗外,不知道什么时候飘起了雨,轻如鸿毛的雨,细细地从天而降,稀稀地随风飘舞。迷离的雨中,一棵大树傲然而立,坚挺的主干四周枝丫斜插蓝天,橙红的花在枝条绽开。那种不屈的姿势,粗犷而又热烈的渲染,令人为之倾倒。
薛岳从未见过花开得如此热烈奔放像火一样的树,好奇地问扶堪坤,这是什么树?
扶堪坤告诉他,这叫木棉树。木棉树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木棉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艳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最早称木棉为“英雄”的是诗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扶堪坤把话题一转,我们做人也应该像木棉树一样,要学会把握春光,该燃烧时就要尽情地燃烧,知道吗?
薛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广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华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近代以来,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探索救亡兴国之路,做着不懈的努力。到了孙中山,更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为民主革命纲领,吸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他们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奋勇斗争。
薛岳年纪尚小,又生活在粤北边远山区,自然还不了解自己正处在风云际会的变革年代。好在他在县城新式学堂上过学,那里的老师有不少进步青年,给他们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事,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思想的启蒙。这让薛岳朦朦胧胧地感到自己也应该像说书中的岳飞那样,学一身本事,长大了好精忠报国。
第一章莽莽九峰,“老虎仔”出山(6)
到广州的第二天,扶堪坤便带着薛岳四处看看。当时的广州虽然只是现在的越秀区这么大,但由于拆了城墙,仍显得宽阔、热闹,特别是西关的富裕、十三行的繁华,都给薛岳留下深刻的印象。
扶堪坤是有改良思想的青年军官,知道薛岳是个有志向的孩子,如果能好好培养,自然会有腾飞之日。他把薛岳安顿下来后,找了些资料给薛岳看,为入学考试做些准备。
广东陆军小学堂并没有建在闹市,而是设在地处珠江咽喉之处的长洲岛。这里四面环水,远离市区,岛上筑有多处炮台,与隔江相对的鱼珠炮台、侧面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是守卫广州的第二道门户。
广东陆军小学堂设总办、监督、提调和教官、队官,加上文员、勤杂人员共100人,招收15至18岁的高小毕业生或初中一年级学生,授以基本的军事科学,修业期三年,毕业后再升陆军中学堂。1905年,开始招收第一期学生80名,有邓演存、胡铭藻等;1906年招收第二期学生约100名,有蒋光鼐、李章达、陈铭枢、李朗如等。由此可见,薛岳属于第二期插班生,是年龄最小的学生。
陆小既然是军事学校,过的自然是准军营式生活,紧张而严格。早起晚睡,出操上课等,都有严格规定;动作准确而敏捷,稍有不慎,就要接受警告或立正、禁闭和不许外出等处罚。学生每天都要坚持术科训练,初期训练包括徒手与持枪的制式教练,逐渐到班、排、连的密集队伍教练。此外还有器械体操和劈刺等课目。
长洲岛上椰树郁郁葱葱,山峦此起彼伏,江水拍崖,海鸥成群,确是一个兴学讲武,培养人才的好地方。薛岳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他从小喜欢弄枪舞棍,曾向大人学习过一点拳脚功夫,加之向往军事,虽然个子不高,身体却非常健壮,锻炼又勤,成绩突出,深受教官的喜爱。
这所学校不收学杂费,还供食宿,解决了薛岳的后顾之忧;在学校,他很快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激扬文字,谈论时政,课余时间经常聚在一起打球、玩耍,谈起话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在班里,薛岳虽然年龄最小,个子也最矮,其他同学大都比他大三至五岁,但他有着决不服输、永不言败的性格。
一次在操场上,一个高个子同学笑他乳臭未干,怎么会跑来军校学习,还不如回家去吃奶。薛岳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也不多说话,要与他比摔跤。高个子笑着说:“比就比,我还怕你吗?”
两人来到操场,众同学围上来看热闹。高个子趁薛岳未注意,一把抓起薛岳,高高举起,“叭”地把薛岳重重地摔在地上,还美其名曰:“这叫先发制人。”
正当他洋洋得意时,薛岳一个驴打滚从地上跃起,“嗷”的一声,向那个高个子扑过去,头猛地一顶,把高个子顶了个四脚朝天,半天也没有爬起,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第一章莽莽九峰,“老虎仔”出山(7)
高个子这才领略到这个“老虎仔”的厉害,再也不敢随便欺负薛岳了。后来,两人还成了好同学。
当时,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党人正想把广州打造为革命的基地,认为军事学校是培养革命人才,播撒革命种子的地方,便秘密派人打进来从事革命工作。每次招生,由同盟会选择一批有关人士的子弟通过陆军小学内部工作人员帮助吸收入学。对新学员中成绩突出,有革命志向的优秀青年也作为革命人才加以定向培养,以积聚革命力量。监督赵声和学堂长邓铿便是渗入这所学校从事秘密活动的中国同盟会会员。
邓铿,字仲元,1886年1月31日生于广东梅县丙村,广东将弁学堂第四期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将才。薛岳有幸经常听邓铿讲课,为他的革命胆略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非凡的组织能力所折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