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第15节作者:
王心钢 从上面的会议纪录来看,中共方面认为“在上海最左的军队是薛岳”,决定与薛岳合作,不仅赠一批武器给他,而且打算送1000名工人到薛岳的部队中;薛岳与白崇禧的观点不同,愿意留在上海,吸收工人参军,使部队“益发革命”。也正因为如此,当白崇禧要把薛岳的部队调离上海时,上海工会组织动员各派力量和数千名群众想把薛岳留住。
也许,薛岳永远也不知道他竟然是共产党争取的对象。不过,此时的薛岳是矛盾的,他虽然看清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之流的右派面目,但真的要他公开与蒋决裂又难以做到。
正当他犹豫不决时,蒋介石忽然来到第一军,召集被其视为“具有左倾迹象”的薛岳、严重等军官训话,并下令解散第一、第二师的政治部。
第五章风云突变,前路起彷徨(8)
这时,武汉革命政府总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员李一氓率总政治部先遣队赴上海开展工作。他带来了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给同学好友薛岳的亲笔信。
薛岳阅信后,与李一氓促膝交谈,对蒋介石不信任自己“深为不满”,劝李说上海“情况不好”,要“谨慎”。不久,薛岳获悉白崇禧要将第一师调离上海的消息,立即找到上海的中共中央委员会负责人,建议“把蒋介石作为反革命抓起来”。
但是,中共方面并没有下与蒋介石决裂的最后决心和实力,只能建议薛岳装病以拖延撤离时间。薛岳有些失望地离开了。
蒋介石果然痛下杀手,他先是在第六军方面“清党”,采取收买、缴械和分化的方法,把整个六军解体,六军军长程潜和党代表林默涵被迫逃离南京。然而,蒋介石又将薛岳第一师调离上海到京沪线护路,旋即解除了薛岳师长一职。
4月7日,蒋介石任命白崇禧为上海驻军司令。4月11日,蒋介石在南京下达密令:“已克复的各省,一律实行‘清党’。”接到密令,白崇禧立即行动。
1927年4月l2日,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血腥的日子。
这天,白崇禧依靠上海帮会首领杜月笙、黄金荣的支持,杀害了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会,并将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解除武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4·12政变”。
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屠杀共产党人后,各地纷纷仿效。粤、闽、江、浙等东南诸省及四川也先后发生了一系列屠杀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的事件,如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李济深、黄绍竑在广东、广西进行了清党。
一时间,神州大地,乌云滚滚,血雨腥风。
“4·12政变”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个转折。蒋介石集团背信弃义的突然袭击,使得“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被葬送了。从此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
蒋介石在上海巩固了其地位,秘密部署反共清党之后,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另立中央,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的政权相对抗。
蒋介石等人的倒行逆施,激怒了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4月16日,汪精卫首先发表通电斥蒋。第二天,武汉国民党中央发表通电,开除蒋介石党籍。宁、汉遂告分立。
被解职的薛岳仍然处于矛盾中,他一边反对蒋介石屠杀工人的做法,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另一方面,他对共产党人虽是同情,但又不愿意像叶挺、叶剑英那样,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他最终采取消极的态度,以有病为由,怅然离开第一师,南下广东,投奔老军长李济深。然而,当时的李济深是“拥蒋反共”的,这使得薛岳最终选择了一条反共道路。
陈煕鼎在《一九二六年北伐的片断回忆》中谈到了薛岳的离职情况:
约在四月底,我们接到本师师长薛岳印发的告第一师官兵同志书,大意是:自己身体多病不能再工作下去,离开部队以便安心疗养,我没有带走公家一分钱,所存公积金均由军需人员结算清楚,作为加发你们的薪饷等。全师官兵对师长这种“挂印封金”而去,无不感到震惊。事后才听说,师长乃是不愿意看到国共两党合作变成两党斗争而离开的。
对于薛岳的动态,当时北京的《世界日报》有所报道:
薛岳辞职照准,蒋已委邓振铨继任。(《世界日报》4月30日)
薛岳罢免后,鲁涤平已改变倾左态度,表示不干政治,发表宣言……谓将一意整军。(《世界日报》5月3日)
白祟禧部师长薛岳,前次因病辞职,兹闻薛又在粤任省防……(《世界日报》7月12日)
薛岳怅然离开了上海,但他这次进上海的表现给中共领导人留下了深刻印象。1944年5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曾预言:
一九二七年我们曾经配合薛岳占领上海,但是随即受到国民党的袭击。我们要将薛岳进上海变为陈毅进上海。而且我们有了几十个“薛岳”。(《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的工作报告》,《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41页)
历史果然按毛泽东设计的轨道前进。1949年,陈毅指挥第三野战军夺取上海,并被任命为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
第六章回归南粤,相煎何太急(1)
一、转兵粤东,鏖战汤坑
薛岳重回广州时,已是火热的仲夏之季,虽然墙壁上仍残留着北伐的宣传标语,但由于“清党”的血腥屠杀,整个城市显得一片阴森。
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各军趁势进行扩编,第四军也不例外,蒋介石先后任命张发奎为第四军军长、陈铭枢为第十一军军长。而李济深为避免番号重复,将原来的第四军改称第八路军。由此,第四军一分为三,即为陈铭枢的第十一军,张发奎的第四军和李济深的第八路军。
李济深正是用人之际,他对于薛岳的归来表示出热烈的欢迎,立刻任命薛岳为新编第二师师长。这新编第二师主要由新兵组成,兵力并不强,但薛岳有信心把它带好。
在训练部队之余,薛岳一直关注着国内不断变化的局势。
8月1日凌晨1时多,南昌城一声枪响,共产党暴动了。薛岳找来报纸一看,这次起义由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等领导,参加起义的队伍主要是贺龙、叶挺的部队,几乎拉走了张发奎的一半队伍。起义队伍在南昌坚持了三天,便浩浩荡荡地南下,目的地直指广东。张发奎闻之中共暴动,虽是异常震怒,表面上指挥其部队紧跟而来,但似乎又与共产党起义部队平行,双方并无大的碰撞,令人有些费解。后来,薛岳才知道,这是他的老同事叶剑英出的主意。
“4·12事变”后,叶剑英在吉安通电反蒋,并辞去了第一军暂编二师师长的职务,投到张发奎麾下,任第四军参谋长兼教导团团长。就是他建议张发奎保存实力,率部南下,不要与共产党的部队冲突,免得两败俱伤。
在广州,李济深听说中共起义部队直奔广东而来,慌作一团,连忙召开师以上军官会议,进行紧急部署,阻止南昌起义的部队进入广东。
当然,还有一件事令他头痛,就是如何对应南归的张发奎部。这毕竟是老四军的队伍,大部分是粤军的子弟,没有反对的道理;但如果让他们回来,张发奎如今不同往日,他率领的四军已赢得“铁军”荣誉,羽翼丰满,回到广州,还会听他这个老长官的话吗?
此种局势使李济深左右为难,但权衡利弊后,他决定以击败入粤之中共起义军为首要任务,而对张发奎、黄琪翔所部则暂持“欢迎”南下广东的缓冲态度。
为此,李济深积极实施旨在一举歼灭中共起义部队的军事部署,命令驻韶关的钱大钧的部队以及黄绍竑的桂军会集粤北、粤东,全力阻挡叶挺、贺龙的部队;任命陈济棠为前敌总指挥,并将其所部第三十一团、三十二团和补给团从粤西东调广州集结待命。
在韶关,成立了专门对付起义部队的总指挥部,由第八路军副总指挥、桂军首领黄绍竑坐镇指挥。黄绍竑亲自指挥第七军的两个师和钱大钧的二十师共10000多人马,于8月中旬开到赣南,主动迎战起义军,阻止其南下。
第六章回归南粤,相煎何太急(2)
薛岳有个预感,这中共南昌起义部队、张发奎部队,以及李济深部队,都出自于老四军,可谓是“兄弟”部队,三虎相争,必是一场恶战,真可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果然不出所料。8月30日,前方传来战报。中共起义部队与黄、钱率领的粤桂联军在江西会昌展开恶战,双方伤亡极大,黄、钱部队不敌而退。
9月18日,起义部队转折闽西后,突然沿汀江南下,占领广东的大埔。李济深连忙飞电陈济棠、薛岳等部到粤东堵截。薛岳得令后,一边率其新编第二师赶赴粤东,一边打电报给国民党各县政府,要他们报告“匪情”,“防堵共逆”。不料他打给大埔县政府的电报,被刚占领大埔的中共起义军参谋长刘伯承所得。
刘伯承从电报上得知,薛岳已从几个月前在上海的“左派将领”走上了反共道路,并且调重兵于河源。他迅速将这一重要电报向周恩来报告。
9月19日,周恩来赶到大埔,与叶挺、贺龙和刘伯承研究,决定马上派兵,直取三河坝,为拿下潮汕、夺取广州做准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