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第27节作者:
王心钢 然而,蒋介石对薛岳仍是十分重视的,在战役过程中,战报雪片飞来,一般由侍从室主任阅后,凡属重要的才交给蒋阅。侍从室知道,薛岳的来电是不能积压的,他们一旦接到薛电,必须第一时间转给蒋介石,不能拖延。即使薛岳部在湘南未直接参加战斗,原归其率领的周浑元部,这次也没有大的战斗,但惟该部抢先占领道县,使红军行动受阻,达成战略任务,蒋介石也同样给予周浑元嘉奖,这无形中算是对薛岳部的肯定。
正是有这样的“宠遇”,薛岳对何键的湘军及白崇禧的桂军这样摆长蛇阵未阻止红军通过湘江表示不满,向蒋参了一本,并对白、何等怕中央军抢地盘的处置也有所揭露。
可以说,红军正是利用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军阀的矛盾,在夹缝中求生存,冲破四道封锁线,保存了有生力量。湘江之战后,红军上下都知道李德不行,要请毛泽东出山,这是湘江之战最大的收获。打完这仗后,毛泽东逐渐走到领导岗位,领导红军打破敌人的包围,闯出一条生路。而且蒋军并没有把红军消灭,没有把中共中央消灭,这就留下一个火种,可以星火燎原。
红军渡过湘江后,蒋介石最担心的还是中央红军会走萧克的老路与贺龙会师,除电王家烈率黔军在黔东堵截外,一面电何键、李宗仁派兵尾追,一面电薛岳率主力经武冈、芷江入黔以防阻红军会合,并重新将周浑元部归薛岳指挥,加强其实力。
追剿总司令何键见湘江之战并没有全歼红军的主力,赶忙在新宁、武冈、洞口、城步、绥宁、通道、靖县、会同、芷江和黔阳筑起了四道碉堡线,其中仅在绥宁、靖县、会同、黔阳和城步五县就建有碉堡210座。
12月2日,薛岳得令后,即率主力由东安、黄沙河线,转向新宁,经武冈向芷江方向运动。12月16日,薛岳率部到达黔阳,很快构筑起一道严密的封锁线。
情势对红军十分危急。
再说,中央红军翻过高高的老山界,于12月12日到达通道境内后,战斗力已空前削弱。面对敌人步步逼近,若再坚持到洪江建立根据地,就会钻进敌人布置好的“口袋”,显然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在这一紧急关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在湖南通道县一个小镇召开了紧急会议,毛泽东被邀请参加。
在会上,毛泽东竭力说服当时的领导人,放弃和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以免落入敌人的圈套,并提出了西入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争取主动,并创造新根据地的意见。毛泽东的主张虽未能说服博古、李德两人,但得到了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与会多数人的支持,终于被通过了。于是,红军改向黔北进军。
通道转兵,成为红军长征的一个转折点。
薛岳见红军在通道停留了几天,由此推测红军“另谋他图”,倒是挺有道理,只是他不知道这一阶段红军的指挥权已不在朱、毛掌握中,否则红军也不会打得如此“窝囊”。
就在薛岳步步推进到黔阳一带时,12月14日,红一军团先锋部队突然占领贵州黎平。17日,中央红军也全部离开通道县,进入贵州,把十几万围堵的敌军一下甩在湘西。12月18日,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正式做出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师的决定,从而避免了钻进敌人布下的罗网,打破了蒋介石在湘西南歼灭红军的计划。
薛岳获悉红军进入贵州后,感到有些失落,只好调整计划,决定率部进入贵州。
国共双方新一场战斗在贵州就此展开,只是蒋介石、薛岳的对手不再是博古、李德,而是具有军事天才的毛泽东,好戏才刚刚开锣。
第十章进占贵州,山高云雾浓(1)
一、坐镇贵阳,反客为主
红军一进入贵州,贵州省主席兼二十五军军长王家烈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他四处打电报求救,恨不得中央军、湘军、桂军、粤军都插上翅膀飞过来,岂料这完全是“引狼入室”。
贵州这地方,“山高皇帝远”。自从1912年唐继尧入黔、督黔以来,军阀割据,自成一统。此后,虽然贵州军阀内斗颇烈,派系倾轧,但是总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1932年4月,身材魁梧的王家烈在用武力征服了前任军阀毛光翔之后,成为“黔霸天”。
王家烈所部在西南四省军阀中力量比较薄弱,所部号称五个师,其中犹国才、蒋在珍、侯之担三个师均割据一方,名义上归二十五军,实际上王指挥不了。王所能掌握的只有何知重、柏辉章的两个师。
当时,红军和黔军的战略态势是:红军的意图是从黔东南直趋黔西北,渡过乌江,占领遵义,建立川黔边根据地。王家烈的打算是,避开红军兵锋,减少兵力消耗,守住贵阳。
乌江,又称黔江,是贵州最大的河流,流急浪高,一泻千里,比湘江要险峻得多。负责守乌江的黔军二十五军副军长侯之担声言:“乌江素称天险,红军远征,长途跋涉,疲惫之师,必难飞渡。红军或不至于冒险来攻乌江,可能另走其他路线。”
在西南这一块,贵州是最薄弱的一块,谁都想伸足进去,所以用不着王家烈求救,本来在自家门口打红军不大积极的广东陈济棠、广西李宗仁突然“积极”起来,纷纷向中央发电报,要求率部进入黔地。
蒋介石自然不傻,他早已看上了贵州这块肥肉。他对秘书陈布雷说:“川、滇、黔三省各自为政,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还好。川、滇为自救也不能不欢迎我们去,更无从借口阻止我们去,此乃政治上最好借口。今后只要我们政治、军事、人事、经济调配适宜,也可造成统一局面。”
蒋介石委婉谢绝了陈济棠的“好意”,而对于近在咫尺的李宗仁,只同意其部属廖磊率两个师进去。他唯一相信的只是薛岳的中央军,命令他们不要只顾尾追红军,先控制省府贵阳再说。
薛岳心知肚明,迅速命令部队奔赴贵阳。
这时,何键心中也有“小九九”,一边湘西的红二、六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进占常德一带,威胁岳阳、长沙,他的湘军主力大都在湘南堵截中央红军,急需调兵对付红二、六军团;另一边他担心湘军主力一旦离开湘地、进入贵州,就会接受中央军的领导,失去对其的控制。因此,他与薛岳商量,将追剿军一分为二,由他和薛岳各任第一、二路追剿军司令;他负责对付红二、六军团,防止其与中央红军会合,薛岳负责长追中央红军进贵州。
薛岳早就不想接受何键的领导,何乐而不为?
第十章进占贵州,山高云雾浓(2)
1934年12月22日,薛岳率其中央军八个师及湘军刘建绪部四个师跟着红军进入贵州,经晃县、玉屏、施秉、黄平、镇远等地追击;红军则走余庆、瓮江、息烽,渡乌江至遵义而桐梓。
正是数九腊月,遍地冰霜。虽然早闻贵州是“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但这里道路崎岖和贫困状况还是让薛岳倍感意外。四处是只长石头不生草木的石山,山道崎岖,很少见到公路,山民的房子大都是泥棚房或茅屋。当地人很少种水稻,种的大部分是玉米和鸦片,尤其是过少数民族地区,百姓衣不蔽体,很多妇女因没有衣穿,躲在房里不敢出来。
薛岳部队从江西一路追来,并没有与红军有正面交锋,只是前卫部队在镇远一带,偶尔和殿后的红五军团相互接触几下,其余全部是送行到贵州的。用薛岳官兵自嘲的话说就是:“一路送行到贵阳”,“拾马屎,拾烂草鞋,拾到乌江”,“追,追,追死自己为止”等等。
红军也在沿途写下不少标语,如“有劳远送了”、“活捉王家烈,拖死中央军”等等,确实打动了薛部官兵的心。
在长追途中,薛岳部队虽未与红军作过战,但人马实力因沿途逃亡、疾病、落伍已减去大半,现如今经过这天下难寻的穷地方,更是士气低落。悲观厌战的情绪弥漫全军,低层官兵普遍认为这样追下去,不在战场上打死,在路上拖也要拖死。因而,逃跑的士兵也不少,在四军,连队人数多的七八十人,少的只有四五十人(江西出发时每连有120人左右)。周浑元纵队的情况,大致也与吴奇伟纵队差不多。
红军进黔后,如虎入猪群,一路扫荡前来。黔军二十五军虽说有五个师的兵力,沿途也筑碉堡堵截,但根本不是红军的对手,几乎是一触即溃。现红军已进抵乌江南岸,全黔震动。
薛岳恨恨地骂了一句:“这帮‘双枪兵’!”
1935年1月4日,薛岳抢在桂军前,率部赶到马场坪。此时,他才松了一口气,命令部队在马场坪附近休息两天,并急电白崇禧制止桂军前进。
薛岳兴高采烈地对前来迎接的六路军副总指挥兼第二纵队指挥官吴奇伟说:“我们现在入了半个广西了。”
吴奇伟明白这话的意思,指的是桂系财源有一半靠贵州鸦片烟土的税收,现在截断了广西与贵州运输鸦片烟的主要通道,控制了贵州的鸦片税收,就等于占领了半个广西。
吴奇伟比薛岳早两天到马场坪。他介绍说,前两天,我已与王家烈在重安江会面,商讨下一步军事行动。为了安抚王家烈,我答应补给黔军一批枪支弹药。王家烈想让我们中央军布防在黄平、余庆一带,由黔军守卫贵阳。
薛岳“哼”了一声,说:“他想得倒美,无论匪窜何方,本军总以到达贵阳为目的。不过,当前正是用兵之际,还得安抚一下他。”
第十章进占贵州,山高云雾浓(3)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