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第26节

作者: 王心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时的蒋介石兴高采烈,全神贯注。他把古代兵家尉缭子的四句话“众已聚不虚散,兵已出不徒归;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写进给各军的电令中,妄想湘、桂军阀及中央军各部能够执行他的计划,依托有利地形,发挥优势兵力,在湘江以东,造成红军的最大伤亡。
  其实,在湘南一带,薛岳部并没与红军直接接触,只是第三路的周浑元部在宁远梧溪洞、天堂附近,与红一、三军团接触,互有伤亡,红军撤后,周浑元即向薛岳告捷。薛岳由此向蒋介石谎报,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协助李纵队在天堂“歼敌逾千”,吹嘘中央军入湘后,所向无敌。
  11月25日,周浑元抢先一步,占领道县,给红军西南行动造成阻力。
  周浑元特地给薛岳打来电报,说红军主力已西去,判断红军强渡湘江公算最大。同日,蒋介石也发来电报,让追剿军主力偏在西北,以防红军进入桂境富(川)贺(县)地区。
  薛岳接电后,不以为然,速电蒋介石、何键,建议仍按原方案行动,红军在道县、永明之附近是佯动,旨在引诱追剿军南进,放松对湘江堵截措施;并电告周浑元部排除红军侧翼及后卫牵制,“力求压迫其主力决战于湘江,进入我天炉阵而击破之。”

第九章跟踪追击,湘江风浪急(7)

  有参谋问:什么是“天炉阵”?薛岳阴阴地一笑:天炉阵,就是利用湘江地障进行前堵后追,左右截击之意,让共军插翅也难逃!
  随着红军逼近湘江,一时间,坐落在湘江之侧的全州成了战略要地。
  全州地处广西、湖南交界之处,是一座四周有城墙的古城,扼守着湘江。全州是在广西地盘之内,原由桂军驻守。桂军总司令李宗仁,副总司令白崇禧素与蒋介石矛盾深重,跟何键也矛盾重重。在红军临近时,白崇禧在11月21日突然下令桂军从全州撤退,调往恭城、平乐一带,以保自己的要地桂林。这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一个缺口。

  何键见桂军忽然撤走,气得胡子直翘,一边急令其第一路两个师由东安进至全州、咸水一线;第二路一部进至零陵、黄沙河一线;第三路由宁远尾追红军;第四、第五路由宁远向东安集结;一边发给蒋介石长电一封,告了桂军一状。电文中除叫苦不迭,声明湘军无力接替桂军所通防务外,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迅速填补桂军所留下的缺口,何键想到了已到零陵的薛岳部队,便命薛岳马上接替湘军的零、黄防线,以便湘军伸入兴、全地区。谁知,薛岳以“远道驰来,辛劳特甚,请俟敬日(24日)全部集中零陵后再行派遣”为理由而加以拒绝。
  何键见指挥不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只好命令自己的部队加紧行动。
  本来,蒋介石不能阻止桂军撤兵,桂北的防线出现了缺口。薛岳又不服从何键的调动,使湘军不能迅速填补这一“真空地区”。这在军事上讲,对中央红军冲破包围是一个难逢的良机。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者,不仅错失良机,而且指挥失误,在过了潇水之后,忽地命令红军改变队形向湘江前进。这一更换,延误了行军时间,加上前进的速度本来就慢,当红军前锋侦察部队到达全州城下时,发觉城门紧闭,湘军已抢先一步入城!

  红军晚了一步,陷入被动,因为原本因蒋桂矛盾而曾松动的“铁三角”被湘军补上了。
  红军在全州觉山跟湘军刘建绪部队打了两天,无法取胜,只得选择全州以南的界首镇渡湘江。还好,湘江这时水正浅,有些地方可以趟水而过,虽说水冷刺骨,只是那些辎重令红军伤脑筋,不得不借助于木船。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二、第四师一部顺利渡过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之间地域。这时,如果中央红军能轻装前进,快步跟上,那本不是很难泅渡的湘江只要一天就能全部通过,也就没有后来的湘江血战的惨烈了。

  然而,中央红军并非如此,而是因道路狭窄,辎重过多,缓慢而行,未及时赶到渡口,这就给敌军一个机会。一条湘江把红军切成两半的时候,蒋介石下令发动总攻击——兵书上所谓的“半渡而击”,是最厉害的一招。

第九章跟踪追击,湘江风浪急(8)

  “铁三角”猛烈地收紧:由北向南推进的是欲立“大功”的何键湘军,由南向北推进的是奉命回师的桂军,由东向西冲过来的是尾追红军的中央军。
  11月28日,空前酷烈的湘江之战开始了!
  从11月28日到12月1日,整整四天,湘江两岸,飞机呼啸,炮火隆隆,血肉横飞,弹片啸叫,撼天动地的呐喊……鲜血和泥沙凝固在一起的褐紫色山地上,遍布支离破碎的肢体和横躺竖卧着敌对双方的濒临死亡的伤员。山崩地裂的搏斗持续了几十个小时。一团团黑色的碎云掠过阵地上空,犹如战神翅膀投下的暗影。
  红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硬是坚持了四天,阻击了数十倍于红军的优势之敌,掩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直属机关于12月1日渡过了湘江,进至西延地区。
  红军也因而付出了沉重代价,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十八团被敌阻于湘江东岸,虽经英勇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以新兵为主的红八军团也被打散了建制。

  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有86000余人,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0000余人,伤损过半。这是当时中央领导人执行逃跑主义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巨大损失。一直被冷落的毛泽东,再也不能容忍李德的瞎指挥,再也无法容忍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疼”了!他尖锐地提出:“要讨论失败的原因!”
  然而,桂系军阀的撤兵对红军的突围终究是有意义的。如果桂军不从兴、全、灌一线撤走,如果桂军撤走后,薛岳能够及时接替刘建绪部在零陵至黄沙河的防线,使刘部迅速南下,填补桂军所遗防地,那样,湘江战役对红军造成的后果就更加不堪设想了。
  三、借刀杀人,重重封锁
  湘江血战时,薛岳在界首以北不到100公里的东安、黄沙河一带布防,由于红军没有向此方向进击,所以薛部并没有直接参加战斗,有点像“隔岸观火”。
  11月30日晚,薛岳接到在全州阻击红军的刘建绪部二十八军参谋长的电话,始知红军已于当天下午5时左右全部通过全州与兴安间地区,正在向西行进。
  广东陈济棠、广西李宗仁、白崇禧见薛岳亲率的中央嫡系部队五个师只是在后面追,却从未同红军打过硬仗,反应十分强烈,认为老蒋把中央军布防于湘南地区,而未对红军跟踪追击,是要把红军赶进两广,“借刀杀人”,“居心险恶”。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毫不掩饰地指出:在江西第五次“围剿”中,“中央的战略部署却将缺口开向西南,压迫共军西窜”;“而蒋先生却屯兵湘北,任共军西行,然后中央军缓缓南下,迫使共军入桂”。红军强渡湘江,“当共我两军正打得血肉模糊之时,中央追兵却在湘中一带作壁上观”。这里说的中央军、“中央追兵”,当然是指薛岳的部队。

  两广将领所说的并非空穴来风。其实,蒋介石给薛岳的“长追”任务就是如此,借追击红军而进入大西南,削弱地方军阀势力。据蒋介石侍卫室主任妟道安回忆,早在10月间,蒋介石在南昌调兵遣将时,借口红军可能去西南,就把他策划已久的组织参谋团入川的计划乘机拿了出来,决定以行营参谋长贺国光为主任率参谋团进驻重庆,统帅川黔各部配合反共。


第九章跟踪追击,湘江风浪急(9)

  表面上,薛岳在前方率部追剿,其实幕后指挥人仍是蒋介石。粤湘桂边区封锁、追堵红军的部署和战役,自始至终都是蒋介石亲自在南昌指挥的。在派系林立下的国民党政权,牵涉到三四个省十个军(粤军两个军、湘军三个军、桂军两个军、薛岳所率嫡系三个军)三四十万兵力的规模,即令蒋介石亲自出马也是不可能。因此,始终是以南昌行营这套机构在那里敷衍行事。

  薛岳也有他的苦衷与压力。曾任薛岳第六路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的李以劻回忆“追剿”红军的文章中写道:“中央军与地方军反共本质虽一样,但对红军作战方针不同。粤、湘、桂军只要红军在粤、湘、桂不是久留创立根据地的话,也可送送迎迎,而中央军薛部没有境域观念,任何时候都要死拼,否则就有被撤职查办的危险。”
  湘江之战后,粤军、湘军、桂军纷纷向蒋“报捷”,蒋介石也对粤军在延寿之役、桂军在灌阳和新圩之役、湘军在全州、觉山之役的表现表示满意,给予论功行赏。薛岳见之,顿生妒意,他想自己的部队从江西到湖南,天天跑路,落伍遍地(据统计,落伍的伤病员有9000余人),疲于奔命,到头来,功劳全被地方军占了,他愤愤地说他们“车大炮”,“湘、桂军不是我们中央军监视压迫他们,一仗也不会打呀!”

  对于中央军和地方军的不力,蒋介石心里明白,但也无可奈何。在蒋身边的幕僚闲谈时总说,追堵部队谁也不愿猛追强堵,怕接近红军被红军反击挨打,采取的是“送客式的追击,敲梆式的防堵”。蒋军不得人心,士气不振,于此可见一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