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第32节

作者: 王心钢
收藏本书TXT下载
  5月10、11日,蒋介石接连电令薛岳:“匪既渡江,我第一第二纵队与李师,即由薛总指挥亲率渡江,兼程向会理急进”,以便“封锁朱毛股匪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根本消灭”。同时,为了鼓舞士气,特通令前线部队,以团为单位,集合在驻地空旷地点,听候命令。

第十一章滇川迷茫,崖暖铁索寒(4)

  随着隆隆的马达轰鸣声,蒋介石的专机驾到,每到一处,它都低飞俯视一转,以示“高空视察”,并抛落下蒋介石的手令,手令大意谓:“所有中央部队必须绝对听从薛司令官指挥,继续渡江北进,如违,军法严办!”然而,这一招并无实效,蒋军部队士气仍然一蹶不振。
  巧渡金沙江成功,是红军这次战略转移中取得的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这一胜利,数十万敌军被甩在金沙江以南,红军得以在会理休息了五天。
  二、穷追不舍,疲惫不堪
  金沙江,源于青藏高原,奔腾南来,在元谋境内突然来了个急转弯,甩开了与之并行的澜沧江和怒江,独自掉头北上,形成了有名的长江第一弯。奔腾的金沙水,在海拔5000多米的哈巴大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冲出了3000多米深的大峡谷。
  5月10日,天空下着绵绵细雨。薛岳收到川康边防总指挥兼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发来的电报,说红军主力在通安、会理地区出现,请求增援。薛岳因而电令各纵队分开渡江,其中吴纵队在皎平、纳平、鲁车,周纵队在红门,李师在(乾干)盐井、树节各渡口。
  谁知各部在到达地点、准备搭浮桥渡江时,又碰到新的困难,一是很难找到搭桥的材料,二是水流湍急,难以搭建,根本无法渡江。其实这也是当时红军渡江时所碰到的困难。薛岳只好改变渡江部署,吴纵队转向元谋金沙江渡江,周纵队和李师转向巧家渡渡江。
  由于江面有1500多米宽,只有两只小船,日夜抢渡,还渡不了一师人。船小人多,气候闷热,各部队不听渡江指挥官的调度,滇军官兵还与中央军的官兵打起架来,弄得吴奇伟、周浑元、李韫珩等彼此埋怨,大发脾气。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折腾,薛部各纵队才全渡过金沙江。而红军早已过西昌、冕宁向大小相岭前进,相距一个星期的行程。
  就在薛岳忙着渡金沙江时,红军一面围攻会理,一面在此召开了会理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北上通过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的计划。于是,红军放弃攻打会理,急行军500公里,穿过崎岖的羊肠小道,抢在川军完全封锁大渡河之前,赶到大渡河。
  渡过金沙江后,薛岳立即命令各纵队沿着会理、西昌大道前进,企图追上红军队伍。
  5月天气,本来在云贵高原是清凉的,可是金沙江至会理一带却非常炎热,整天热得使人头昏脑涨。薛岳在会理下令官兵解下冬服,轻装前进。这一命令,致使部队后来攀越雪山时,不知冻死了多少人。
  5月19日,薛岳进会理城不久,便接到蒋介石的电报,说,共军主力此次渡金沙江进入川南,张国焘所率红四方面军渡嘉陵江西移,企图会合于川西另造苏区,此乃我军聚歼良机。现将川军刘元璋的四个旅归薛岳统一指挥。着薛总指挥晓谕各军官兵,人人洞悉80年前石达开率师十万尚败亡在大渡河的故事。今共军形势远非石达开可比,尤望各军师长人人效法当年骆秉章生擒石达开的壮志,与川军同心协力,在大渡河南北夹攻加以聚歼。


第十一章滇川迷茫,崖暖铁索寒(5)

  薛岳不敢怠慢,没有在会理停留,命令部队直赴西昌。
  薛岳部在西昌休息了十几天,继续向北前进,经冕宁、越西,越大渡河到富林;然后分兵两路,一路沿大渡河东岸向泸定前进,一路经大相岭向雅安前进。
  部队经过大相岭时,山上天气很冷,虽六月天气,亦有积雪。薛部官兵皆是夏装,衣服单薄,哪里受得住,沿途冻死不少士兵。薛岳自己也只好披上马背用的垫毡爬过大相岭。过后清点人马,每连冻伤冻死的多则20余人,少则十余人;加上沿途逃亡、病、伤以及厌战自杀、枪伤、借故离队等等,每连剩下人数,最多不过六七十人,这真是拖死了中央军。

  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处在一个河谷地带,两岸都是几十里的高山,在这样的深沟里,大部队无法展开,极易被伏击消灭。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就在这一带,被清军消灭的,石本人也被捕杀。
  当薛岳先头部队五十三师到达西昌、泸定附近时,红军已于会理出发,以平均每日50公里的速度,只用了十天时间,便于5月24日赶到大渡河。其速度之快,机动能力之强是薛岳部队无法可比的。
  而薛岳所指挥的四军,原也是以机动迅速而著称,现严格执行蒋介石的“边追击边修碉”的机械政策,每天的行军速度只有15至20公里左右,部队不仅疲惫不堪,而且作战积极性也不高,陷入困境。
  红军到达大渡河后,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成功指挥十七勇士在安顺场首先成功强渡大渡河,但由于只找到三只船,无法确保大部队在短时间内过河。为了避免重蹈石达开因在大渡河拖延时间而造成全军覆灭的悲剧,赶在薛岳的追击部队到达前顺利渡河,毛泽东决定派杨成武率红四团飞夺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
  杨成武率领先头部队以两昼夜的急行军,击败了守河的川军,沿大渡河上游避实就虚,出敌意表,于29日飞夺有名的泸定铁索桥,占领泸定。中央红军踩着这摇晃的铁索桥顺利渡过大渡河。蒋介石想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由此破灭。

  红军飞渡天险大渡河后,一时摆脱了尾追的薛岳的中央军,而川军主要扼守重要城市,以防堵红军进击四川的中心地带。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局面已经形成。为此,红军迅速绕过雅安,击溃川军杨森部六个团,直指邛崃山脉的夹金山。
  夹金山高居宝兴的西北,海拔4000多米,山上大雪纷飞,寒气逼人。6月12日,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爬过了夹金山,在大雪山下一个只有600多人口的山村——达维村,顺利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在懋功地区集中整顿。
  对于这一切,薛岳似乎浑然不知,仍按步就班地在后追赶着。
  三、成都整训,川甘重围
  身在山城重庆的蒋介石见红军神出鬼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天一个电报催薛岳。5月26日,他匆匆从重庆乘飞机到成都,并设成都行辕进行“督剿”,令川军主力全力进行阻击。薛岳也加快了行军速度,于6月12日渡过大渡河,6月中旬到达雅安。

第十一章滇川迷茫,崖暖铁索寒(6)

  这一路急赶紧追,薛部总是比红军慢了一拍,虽未与红军有大的战斗,但由于长途跋涉,非战斗减员急增,部队再拖下去,非垮不可。眼看红军已会师,薛岳令各部驻在雅安附近一带整训待命,自己则偕总部人员进驻成都,晋见蒋介石。
  蒋介石见自己的中央军已疲惫不堪,也不便责怪薛岳,只是好言安抚几句,暂时不再分配给他新的追击任务,而是让其部作为机动战略预备兵团,在雅安一带补充新兵,充实弹药,逐渐整理军容,恢复战斗力。
  薛岳感谢蒋介石的“理解与宽容”,便让各部在会理、西昌、越西等沿途各地设立“落伍病兵收容所”,尽快把落伍的士兵收容回来,一面在致吴奇伟、周浑元的电令中强调:“各部到达成都时……严禁嫖赌吹,及严防逃官逃兵。”
  7月中旬,蒋介石在成都行辕召集薛部各军师的少校以上官佐讲话,慰勉一番:
  我国有史以来,军队长征,未有徒步二万余里者,有之,自二路军始,迹其转战赣湘黔滇川康陕甘八省,综合途径,将达三万里,所过如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大炮山,冷迹各地,荒凉险阻,多为前人用兵所未经,诸将士在薛总指挥,吴、周、孙、李各纵队司令官领导之下,忠勇奋发,或则壮烈牺牲,或则裸创再进,或则不避危难,争为先锋,用能扑灭赤焰,取得无上光荣,诚不愧三民主义之军队。[HT]

  从这段训话,可看出蒋介石对薛部的评价颇高,也从而奠定了薛岳在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的地位。
  训话毕,笑吟吟的蒋夫人宋美龄当场犒赏了一些慰劳金。薛岳将这笔赏金分给所有营以上带兵军官,每人分得数百元不等。顿时,成都、雅安等地,成为中央军挥金玩乐的场所。
  第二天,蒋介石召集中央军师长以上人员会议,讨论新的决策。与会人员有薛岳、吴奇伟、周浑元、欧震、余华盛、谢博福、赵锡光、万耀煌、周华南和余华沐等。
  蒋介石分析道,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兵力最多不会超过五六万人,而分据千余里地区,处处布防,处处薄弱。目下四川各路修碉围困封锁,赤区日渐缩小。区内气候奇寒,粮荒严重,红军在此地区生根不易,固守殊难,最有可能向西北转移。因此,薛部的任务一是堵截红军向西北转移,二是及时在甘南阻击红二十五军。
  蒋介石还特别强调,中央军官兵与川军比肩作战时应友好相处,毋存歧视态度,各部队长要以身作则,指导部署。同时,将第三路军第二纵队(胡宗南部)改归薛岳的二路军指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