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第33节

作者: 王心钢
收藏本书TXT下载
  胡宗南部原是十九路军改编而成,有三个师,官兵多是广东人,机动能力强,薛岳指挥起来比较顺手。此时,薛岳在川甘边的堵截兵力相当于13个师,有10余万人。

  这是蒋介石入川以来的最重要的一次部署,一方面集中入川的中央军全力在川甘边堵截,企图和红军决一雌雄;另一方面派李韫珩进入西康接受刘文辉防地,企图将来与藏军对峙,显示中央军力已至边陲;同时将川康军改编为国军,逐步结束川军的割据局面。

第十一章滇川迷茫,崖暖铁索寒(7)

  为了掌握甘肃地势,薛岳率部顶着酷暑烈日,8月13日自江油北行,于24日到达甘肃文昌、武都地区,与胡宗南部取得联络。
  这一路走来,尽是崇山峻岭,深谷湍流,羊肠小道,蜿蜒其间,尤为赣湘滇黔诸省未见。官兵们徒步行军,已感困难,军资运输,更成问题。薛岳不得不命令士兵,甚至雇用民夫,用肩扛背驮,确保粮食运往前方。一旦碰上下大雨,河水暴涨,运输跟不上,前方的队伍就得挨饿,有些士兵发牢骚说:“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饿死山谷。”

  薛岳到达贫困的甘肃文县,由于粮食缺乏,也只好以包粟烤饼和稀饭充饥。在此情况下,薛岳、周浑元、吴奇伟、胡宗南等分别向蒋介石诉苦,请组织铁肩队运粮上前方。
  铁肩队有两个支队共两万余人,是蒋介石为追堵与包围红军专门组织的一支战略辅助队伍,也是他支持中央军的特殊组织。蒋介石接到薛岳等的请求后,命令铁肩队迅速行动,做好中央军的后勤保障,但因山高路险,气候异常,仍接济不上。
  反观红军没任何后勤保障,其长征是如何的艰难。
  为了对付红四方面军,薛岳把吴奇伟部和胡宗南部进行联防,构成川西北的“平松防线”,东起古江油关、西经平武八河场(属吴纵队),八河场以西经松藩、包座(属胡纵队)。
  胡宗南见红军主力动向不明,非常着急,便派出一个营向毛儿盖进行搜索式侦察。该营遭红军痛击而败撤后,胡宗南不仅不恼,反而高兴。他向薛岳报告说,已大致了解红军的准确地点,他们不可能走草地,一定走松藩,否则自取灭亡。
  薛岳因而建立层层封锁线,并做好藏族上层人士的工作,想把红军困死在松藩一带。
  9月中旬,由于川军第三路在叠溪封锁红区取得“成效”,红军粮荒严重,蒋介石在叠溪召开有各部队参谋长或高级幕僚参加的所谓“封锁会议”,相互交流作战经验。
  蒋介石除规定藏民区坚壁清野外,还恶狠狠地规定两条禁令:一是前线军民有偷运粮食到红区者处死;二是藏民有参加红军者以“通敌罪”论处。

  会议期间,薛岳接到蒋介石的秘书长杨永泰的来电说,红军日食野菜,久缺食盐,饥寒交迫,行将瓦解,希转告前线将领最后坚持,“完成八年茹苦含辛,安邦定国之丰功”。谁知没过几天,他又突接到胡宗南来电,该纵队骑兵团在草地边缘搜索,进抵巴西附近发现红军一部已过草地。
  薛岳慌了,一面电告胡宗南,速令伍诚仁的四十九师由包座向巴西方面出击,乘红军后续未到前进行猛袭,一面电告大昌加紧布防,别让红军跑了。
  蒋介石根本没想到红军会通过几百里无人烟的草地,进行大迂回运动。当得知红军如天兵般出现在班佑河边的巴西地区、大败胡宗南的四十九师后,他怒电薛岳、胡宗南将四十九师伍诚仁撤职,由副师长李及兰升代。

第十一章滇川迷茫,崖暖铁索寒(8)

  红军将新编第十四师鲁大昌部守腊子口及花冈之线的部队击溃,进入甘肃境内。胡宗南这才弄清红军先头部队万余人是红一方面军,而不是红四方面军,便急带第一师四个旅向甘南尾追红军。
  9月24日,薛岳在文县接朱绍良等来电,判定入岷红军为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已退回毛儿盖。次日,蒋介石电令,将胡宗南纵队调回甘肃天水,第二路军全部回师川西,限令薛岳于10月8日到成都接受新任务。
  在成都,蒋介石先后召见薛岳三次,除要他与张学良、刘湘交流对红军作战经验外,还命薛岳率第二路军八个师东开川、鄂边,进攻红二、六军团贺龙部。薛岳只好率部沿嘉陵江顺流而下重庆,完成川北陕南包围圈。谁知薛部尚未与贺龙红军照面,川西突然战事吃紧。
  四、川西阻击,长追未果
  此时,红军内部,为北上还是南下,展开激烈的斗争。
  1935年8月初,中共中央在四川松藩县毛尔盖附近的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重申了两河口会议确定的集中主力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中共中央为贯彻此方针,将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北上,但担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却拒绝北上。
  由于张国焘的错误主张,造成红军内部出现分裂。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坚持北上抗日的主张,已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合,并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边区的“围剿”。

  而颇有个人野心的张国焘却于10月5日在阿坝另立“中央”,成立临时中央委员会,自任为总书记。他反对北上抗日的主张,命令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的一部分共八万多红军,向南开进,打开通往天全、芦山的道路,实现其在川康边创建根据地的计划,并于10月7日发布了《绥崇丹懋战役计划》。
  历时十余日的该战役,红军击溃敌杨森、刘文辉所部共17个团,毙、俘敌约3000人,占领懋功、丹巴两城及懋功属之绥靖、崇化、抚边三屯和达维、日隆关等要镇。红军暂时的胜利,使张国焘头脑更加发热。他随即于10月20日发布了《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计划》。由于红军的英勇作战,该战役最初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红军先后夺取了宝兴、天全和芦山。

  对于红军在四川的军事行动,以刘湘为首的川军军阀采取的是与自己利益“无直接冲突时就自保实力”的方针。因此,他在军事部署上从川西北到川西南千余里战线上,都重在防堵。红军进入川西平原,成都告急,重庆震动。触动了刘湘的根本利益,引起了他的极大恐慌。为保障成都平原,他急调所有川军主力部队,企图阻止红军前进。

  红军方面集中了17个团的兵力,共约2万余人。川军前线作战部队合计16个旅,共39个团及一些独立营,近10万人。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倾斜。由此,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在百丈关一线拉开了序幕。

第十一章滇川迷茫,崖暖铁索寒(9)

  百丈关位于名山至邛崃间的大路上,是雅安通向成都的必经之地。这一带基本上是小丘陵,地势开阔,除了靠近百丈关的挖断山是横断公路的一座小山,其余无险可守。这样的地形适合大兵团作战,而不利于擅长游击战和山地攻坚战的红军。
  11月16日,川军以六个旅20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红军阵地猛攻。红军指战员忍耐着连日作战的疲劳与优势之敌殊死搏斗,子弹打光了就用大刀。方圆十余里内的水田、山丘、沟壑都成了敌我争夺的战场,杀声震天,尸横遍野……
  经过近五天的反复争夺,21日夜,红军撤离百丈镇。
  百丈决战是红军南下以来打得最激烈、最残酷的一场恶战,也是红军南下以来从进攻转入防御的一个转折点。在该战役中,红军伤亡近万人,歼灭国民党军15000人。
  就在百丈关血战中,蒋介石在重庆设立重庆行营,进行统一指挥。为保卫成都,他不仅调动20万的川军来阻击,而且还于11月10日,急命薛部折回川西,参加应对红军的战斗。
  薛岳依令而行,命吴奇伟纵队从南充直开成都,周浑元纵队从甘南直开成都附近之新津。
  11月下旬,在成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副主任兼参谋长贺国光与薛岳长谈,详细介绍了他们掌握的红军情报和川军与红军作战的经过,并决定中央军六个主力师参加反攻序列,归四川“剿共”总指挥刘湘统一指挥。

  与贺国光谈话后,薛岳心里有了底。他回到指挥部对部下分析说:
  “自古以来事业成功者,都要得到天时地利人和。如今红军天时很坏,严寒将至,岷山已降雪,天寒无衣岂能久居?论地利,红军所据尽是汉彝杂处的山区,地瘠民贫,作战无粮何以为继?论人和,据贺国光说:毛泽东主张北上,张国焘主张南下,这显然是分裂征兆。红军分散兵力,加之久战疲惫,同心协力的条件已不复存在。又加之弹药不足,虽因滇川军屡败使他们得到一点弹药,也不能久战。红军防线北自大邑、邛崃,南至荥经、汉源,区区一个方面军,数万之众扼守300里以上的防线,已到了强弩之末。中央军增援上去,当然旗开得胜。”

  部下听了薛岳这番见解,都点头称是。
  应当说,薛岳的判断还是基本准确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