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抗日战场的中国百战将军:薛岳传》
第36节

作者: 王心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官兵们见到,哪里有恶战、苦战,薛岳就出现在哪里。整个防区阵地,到处可见他的身影。尽管子丨弹丨呼啸,硝烟弥漫,他神情若定,不管不顾,亲到前线作战斗动员,鼓励全体将士要抱有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以血肉做长城,决死搏斗,战斗到最后。
  在他的带动下,各军、师指挥官,也都深入前线督战,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10月5日,日军三、九师团及十一、十三师团一部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向蕴藻浜进攻,企图越过蕴藻浜,由大场以西南侵,切断京沪铁路,孤立由大场到江湾的中国守军。
  薛岳指挥部队奋起反击,双方激战三天两夜,均受重大损失。

  10月8日,陈诚对左翼作战军作了新的调整,将蕴藻浜南岸划分为三个作战区,其中,中央地区总指挥薛岳,副总指挥叶肇,总预备队总指挥吴奇伟。 就在陈诚调整部署的当日,日军向蕴藻浜地区发动总攻,在海、空火力支援下,其主攻方向上的第九师团从陈家行以东突破了蕴藻浜北岸阵地,强渡蕴藻浜,占领了黑大黄宅附近约一公里的滩头阵地。但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日军进展极为困难,第九、第三师团只能采用对壕作业的方法,一米一米地向前推进。


第十二章 请缨抗日,虎威震江南(5)

  10月14日,薛岳得到战报,日军第九师团一个旅、近卫师团一个旅以桥亭宅、顿悟寺至陈家行一带为进攻重点,企图中央突破,原守阵地的国军三十二师不敌,几乎被歼。
  薛岳深呼一口气,镇定下来,抓起电话,急令刚从后方赶来的二十军军长杨森率其一三三师、一三四师接防,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阵地。
  二十军是川军的主力,军长杨森很清楚薛岳的打法,他速命一三四师第八○四团团长向文彬率部首先出击。
  向文彬二话不说,亲带两个营的兵力摸黑冲杀,与日军激战至午夜,阵地被夺回,但付出了很大牺牲,两个营的兵力只剩下一个连大约120多人,营、连、排长大部分已经牺牲。
  与此同时,第八○二团团长林相侯紧跟着率部进入蕴藻浜阵地。第二天,日军集中飞机、炮火,向林部阵地猛攻,林相侯舍生忘死,战斗在第一线,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最后壮烈殉国。全团伤亡亦大,只剩一个营约200余人。

  10月21日,薛岳听到二十军首战告捷甚感欣慰,当了解到该军坚守阵地七昼夜、已伤亡7000余人后,命令杨森部撤出阵地,交国军二十一集团军接防。
  杨森带二十军撤到南翔整补时,见原来两个师的队伍只能编成两个旅,不禁十分伤感,他列队朝天鸣枪,向阵亡的官兵表示沉重的哀悼。
  就这样,在薛岳的指挥下,十九集团军将士们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拥有飞机、大炮和坦克等绝对优势的日军,以血肉之躯和钢铁般意志给侵略者予以重创。薛岳后来在回忆淞沪会战时写道:
  筹策部署,昼夜弗辍,弹雨硝烟,震耳障目;而历年积愤,一旦获舒,鼓舞欢欣,再接再厉。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恼羞成怒,命令其第九师团倾尽全力由吴淞向西进攻。然而,日第九师团与薛岳部经过20天的血战,至10月18日,在付出了很大伤亡的代价下,才攻占蕴藻浜沿岸的陈家行,20天之内仅前进了约15公里。

  薛岳按照“寸土必战,节节死战”的原则,在坚守中把握着战机,经过与日军一个多月的血战,渐渐熟悉了敌人的打法,开始摸索应对之术。
  三、撤退遭袭,大难不死
  整个形势对中国军队不利。9月30日,日军在上海的兵力猛增至20万人以上,并发起总攻击。10月25日,大场失守。国军第十八师师长朱耀华在守卫大场的战斗中,英勇顽强,但他仍以大场之失为耻,举枪自戕。
  闸北、江湾、庙行等地守军因大场之失,其侧背已受严重威胁。蒋介石为避免全军覆没,决定将守军主力移至苏州河南岸至小南翔阵地。同时,撤销了中央作战军,将正面部队划分为左、右两作战军,分别由陈诚和张发奎指挥。左翼作战军指挥第十五、第十九、第二十一这三个集团军,将第九集团军划归右翼作战军。新、旧交替,不免影响指挥。


第十二章 请缨抗日,虎威震江南(6)

  此时,张发奎、陈诚、张治中、白崇禧等高级将领已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多次建议蒋介石下令有计划地撤退,以保存实力。但蒋介石不允,直到11月10日一早,蒋介石发现中国军队已处于即将被包围的危险境地,才急忙下令从上海撤退。但最好的撤退时机已错过。
  同时,撤退令是在匆忙中下达的,整个撤退乱成一团,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最后,撤退变成了“溃败”,成了一个“噩梦”。
  在日军登陆杭州湾后,前敌总指挥陈诚把其兼任的左翼作战军总司令,交由薛岳接任。由于传令不畅通,薛岳是在11月14时才收到第三战区于10日12时30分下达给左翼作战军撤退的训令。当时左翼作战军受到的压力较小,第三战区下达撤退命令时,令左翼作战军各部队仍固守原阵地以掩护右翼作战军撤退。
  11日下午,左翼军各部按计划开始行动,边打边撤。
  当时,自沪西经青浦、南翔至昆山一带,河汊纵横,只有一条公路可走。几个军的部队全沿着这条公路西去。大家争先恐后,拥挤不堪,举步维艰。各级指挥官对自己的部队完全失去了掌握,各顾各的命。二军军长李延年干脆丢下部队,便衣逃命。

  日军趁机急追,一边派飞机猛炸,一边派兵紧跟,同时编组了几个小规模的挺进部队从青浦以西地带,挺进到苏州河北岸的南翔至昆山间公路上,进行阻击,破坏。
  黄昏后,日军开始猛攻负责殿后的国军一五四师。该师师长处置失当,未经报准,擅自撤走,致使日军便衣队逼近安亭左翼军薛岳的指挥部。
  薛岳得知日军已占领徐公桥镇并切断了大路后,当即率指挥部一干人等在参谋处长饶少伟引导下转移。他们撤退到七一桥附近时,即与一小股日军遭遇。
  薛岳正与担负断后任务的六十七师师长黄维通话,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猛烈的枪声,他立即挂断与黄维的电话,一面命令特务营奋勇抵抗,一面仍镇定地指挥各部撤退,并派卫兵在公路大桥置放丨炸丨药,待部队通过后,将公路大桥炸毁。
  薛岳正发高烧,坐在吉普车上头一阵阵眩晕,车到半路,猛听得一阵激烈的枪声。他睁眼一看,原来一股日军突然半路杀出,正向他的座车猛烈射击。

  他大喝一声:“快下车!”
  谁知声音刚止,一排机枪子丨弹丨扫来,坐在车上的副官、司机和卫士当即中弹殉职,所幸薛岳反应灵敏,用脚踢开车门,纵身跳入路旁的水田中。
  前后的官兵见司令官车被击中,立刻停下来舍身相护。随后赶上的特务营与这股日军特种部队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薛岳滚入水田后,见敌人火力被压住,便借着黄昏朦胧的暮色,匍匐前进,又仗着好水性,泅过五道河汊,这才脱离险境。
  深夜,薛岳爬上河对岸后,又乏又冻,加之重疾高烧,几度神志模糊,近乎虚脱,躺卧在公路边。这时,向昆山撤退的国军五十四军十四师一支部队恰好经过,忙将他救起,并急送到军部。

第十二章 请缨抗日,虎威震江南(7)

  五十四军军长霍揆彰一见是薛长官,大吃一惊,忙叫人给他换了衣服,亲自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为薛岳披上。薛岳感激之至。二人遂成生死之交。
  不久,薛岳身体好转,由总部参谋处作战科长陈阵等四名随从护送到昆山。
  这是薛岳一生中遭遇的最大一劫,所幸躲过,可谓福大、命大、造化大。战后经清点,这次战斗中,除随从副官陈朝章、译电科长朱洪负重伤,后由民间救治外,其余参谋处上校科长欧阳熙,中校参谋郭振华、熊耘,副官处上校科长李腾侠,书记唐励、侯登瀛,司书周千里,译电员吴昆容、廖乃琼、蔡毅然等17人皆为国捐躯。特务营营长黄茂才率全营官兵与敌搏斗,全部英勇牺牲,无一投降。

  薛岳大难不死,对此事毕生难忘。此后的每年1月,他都要举行一个小型集会,纪念上海抗战和他一起受敌袭击而死难的烈士,并以“精忠报国”相勉励。
  薛岳因喜用“精忠报国”这句话,后来就把每年参加集会的约50名成员,组成一个“精忠报国团”,无形中成为效忠他的小集团。这个小集团对内搜集情报,监视军官活动,对外与特务及其他派系作斗争,但不用名义,也不发展组织,其成员成为薛岳最为依赖之人。
  提起这“精忠报国团”还有一段插曲:1942年7月长沙会战后,蒋介石到南岳召开第九战区师长以上的军事会议,有特务密告说薛岳在湖南组织“精忠报国团”,企图发展自己势力,对抗中央。蒋介石来南岳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弄清楚“精忠报国团”的真实情况。
  蒋介石在会议上,一面强调大家服从薛长官的指挥,一面又向军师长了解“精忠报国团”的动态,却没有正面责问薛岳。薛岳从军师长那里了解此情后,非常惶恐不安,为了冰释蒋的猜疑,立即跑到蒋的面前,挥泪陈词,将“精忠报国团”的实情一一交代,并再三表明对蒋的忠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