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在左,中外政治思想史在右:和阴谋论说再见!》
第12节

作者: 全言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要讲的。

  日期:2017-06-07 23:05:56
  补充说明一下前面注释中我提到的关于一夫多妻制度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的话题:
  所谓一夫多妻,指的是一个男性拥有多个女性配偶,而且这种拥有是国家承认、社会认可的合理、合法行为。至于这些配偶中谁地位高谁地位低,哪一部分叫妻、哪一部分叫妾,并不是关键所在。
  当时我是看到的了一位不知名的专家在电视上强行要以一夫一妻多妾的概念乃推翻古代中国婚姻中男女的不平等情况——按这个说法,那妾就不是配偶了?或者,妾就不是人了?如果真要证明男女是平等的,那为什么是男的娶一妻多妾,而不是一个女的有好几个老公,然后以其中一个为夫,其他称作……我也不知道该称作什么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也可以说是一夫一妻多妾,因为后者是包含于前者概念中的。
  但是,这两个名词中的“妻”并不是一个意思。前者指的是女性配偶,而后者指的是妻、妾两种身份中的一种。以一夫一妻多妾的“妻”字替换一夫多妻中的“妻”字,纯属偷换概念。
  作为承载文化传播与普及的学者,如果用这种文字游戏来愚弄大众,那就未免太轻佻而不负责了,这也是我深恶而痛疾之的原因。
  日期:2017-06-10 01:13:34
  2.2商人阶级:公公们的天然同盟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时期,在先秦。
  商周及以前,因为中国历史还只发展到比较低的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完全的“自给自足”经济建立不起来,所以各部落、联盟、国家之间商业贸易很常见,因为这时候不交易,谁也难独自生存下来。
  商人的祖先相土很早就“作乘马”,使用马作为运输工具,往来于东亚东部各地,声名远扬,后来商朝灭亡了,其后裔为了解决亡国后的生计问题,大量从事商业活动,这也是为什么business在中国被称作“商业”的原因。
  日期:2017-06-10 01:14:14
  不过要说中国商品经济最鼎盛的时期,应是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几个商人,比如陶朱公、子贡、吕不韦,都是该时期的人物,他们一掷千金,左右朝政,改变历史,无所不为。
  除了这些大商人,我们同样能在古籍中看到中小规模商业交易的记载。随便举个例子:齐景公严刑酷法,导致很多人被砍掉脚。一天,他问晏子:“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如何?”答曰:“踊(假肢)贵屦(鞋子)贱!”只要有市场需求,像假肢这种并不算是生活必需品的东西都能迅速挤占市场。而在《韩非子》里甚至有提到农民直接出卖劳动力的行为,难以想象这种事居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

  日期:2017-06-10 01:16:06
  商周之际做生意,完全不像后来一样被歧视。像周朝开国功臣、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便流传有“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的传说,看起来有点像是今天麦当劳店(牛肉汉堡+饮料?)。随后他又带着这个习惯到滨海的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积极鼓励工商业发展,这也为齐国后来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西周初年由商人遗民为主体建立的国家就有宋国和卫国,鲁国也有不少,再加上姜太公这个齐国,这四个国家看起来都应有商业民俗——试问当时数得出名字的诸侯国才几个呢!可见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也是比较发达的。
  日期:2017-06-10 01:17:20
  导致春秋战国商品经济发达的原因有很多,简而言之是下面几点:
  ①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铁器牛耕、井田制瓦解)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为整个社会提供了所有其他事情的基础,当然包括商业。

  ②手工技术的发展(墨子、鲁班等人都是出色的机械发明家)和优秀工匠的失业(这些人以前都是只为王公贵族服务的,然而礼崩乐坏,也被迫和孔子等士人一样自谋出路了)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工商、工商,这两个字是不分家的。
  ③战争和日趋紧张的列国关系使得各国之间的正常联系受阻,商人于是便成为了各地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纽带。
  ④诸侯国为了在国际竞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显然是国际关系了,连文字都不一样,今天回过头看当年的“中国”,更接近于古印度的概念,顶多也是类似独联体那样的“邦联”而已)中占得先机,也鼓励商业发展,以此来充实国库。像管仲为了帮助齐桓公称霸天下,甚至不惜以红灯区来引诱商人,图什么?还不是“国富兵强”四个字!
  日期:2017-06-10 01:18:08

  直至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在《史记》那篇著名的《货殖列传》中也是对商业持积极肯定态度的。所以说,中国重农抑商的观点虽然由来已久,但并不是一开始就在社会上取得主流地位的。而从流传至今的记载看,重商反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至少,农业和商业两个词远没有走到成为反义词(本、末)的地步。
  日期:2017-06-11 21:41:25
  商人阶级走向被歧视地位是与经济的发展和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形成息息相关的。以前国家很多,经济水平又比较低,大家不交换产品就没法正常生活。经济发达了,国家统一了,全国性的自给自足系统也形成了;甚至,地区性的自给自足系统也形成了。很多地区光是自己一个省甚至是一个市县就能提供本地区的所有生活必需品,商业的功能就荡然无存了。
  一方面,是国家和社会不再那么需要商业;另一方面,是商业本身对国家和社会的不稳定带来了负担——商人走南闯北,首先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许多“额外”的麻烦。举个例子,比如商人犯法了,到底是在犯法所在地接受调查呢?还是归籍贯所在地管?
  而我们都知道商人都不可能是单枪匹马做生意,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要雇佣各种人为他们做事,这些人的管理又是个大麻烦。
  总而言之,上面当然是希望人民越安分守己越好,可是做生意的又有几个人是安分守己的?各位看看自己身边创业的人,还不都是不甘平平淡淡过日子才出来做生意的!
  日期:2017-06-11 21:41:55
  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是商人阶级的根本敌人,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其中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农业时代根本创造不了正常的供给市场——封建时代的大商人基本都是奢侈品和高利贷老板,因为只有这两项的收益比较可观。
  而生活必需品方面,不同时代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封建社会的普通老百姓就是图个吃穿,可是像粮食、布匹这些产品,各地几乎都能自给自足(要是靠买卖才能温饱的话今天就不会有14亿中国人了),而且这些产品既容易坏、运输起来又不方便,还得赔上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卖珍珠多方便,一颗就顶几车、几船粮、布,你想想几车、几船的东西运输起来多麻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