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半世》
第59节

作者: 东征提督李如松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1-23 11:52:16
  当巡按史永安得知贵阳城西城门战事紧急的消息后,就连忙赶到了西门进行指挥作战。史永安先是命令明朝火器营的鸟铳手集中火力,像投掷石块儿的水西叛军猛烈攻击。在史永安的指挥下,贵阳城西门的明军多少减少了一些城防的压力。
  与此同时在当天的夜里,史永安带领明军火速地在西城门的城墙之上修筑了一个“雉楼”(比较高的防御掩体),而且这个“雉楼”比西城门外的石坡高出了许多。这样一来,在西城门战斗的明军和水西叛军双方之间的形势就发生了逆转,就变成明军可以居高临下的去攻击水西叛军了。结果最后没有办法,安邦彦的水西叛军只得放弃了从石坡这里攻打贵阳城的战略。
  不过为了攻打下贵阳城,安邦彦是绞尽了脑汁,他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二月下旬的时候,安邦彦命令水西叛军制作了三丈多高的“厢楼”(厢楼就是一种加强版的云梯),而在“厢楼”之内最多可以藏数十名的叛军士兵。并且“厢楼”下面还安装有轮子,可以直接推到城门下。然后通过“厢楼”里的梯子,藏在其中的叛军士兵就可以顺势利用这个梯子登上城楼,与贵阳城上的明军展开争夺城门的作战。

  可能大家会问,这么短的时间内,安邦彦的水西叛军从哪里弄的木料做了这么大个的“厢楼”。说到制作“厢楼”材料的来源,可谓是证明了安邦彦此人的狠毒。因为这些制作“厢楼”的木料,都是安邦彦命令水西叛军挖掘了贵阳城之外周围的坟墓,取出了尚未腐朽的上等结实的木料(古人讲究厚葬,因此棺材棺椁的木料都比较好),然后加班加点制作成了“厢楼”(因为是好木料做的,所以安邦彦命水西叛军做的“厢楼”可以说是十分的坚固)。

  但是不论是什么国家或者是什么时代,挖掘别人家的坟墓,那简直是最恶毒的做法。而安邦彦挖掘贵阳城外的坟墓,然后用棺材木头制作“厢楼”的做法,则是完全激怒了贵阳城里的全体军民(他们的祖先都是埋在贵阳城之外)。
  安邦彦这样的做法,也使得贵阳城内的明朝军民,更加坚定了抵抗叛军到底,誓死保卫贵阳城的决心。
  日期:2018-01-23 19:30:31
  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青岩古镇 位于贵阳市南郊 青岩古镇 建于明代洪武十年(1378年) 青岩古镇  是因明朝屯兵而建设得 由于当地青色的岩石而得名的 

  日期:2018-01-24 11:57:23
  而反观安邦彦则是吩咐水西叛军建造了两座“厢楼”,之后安邦彦命令叛军运用“厢楼”,同时去进攻贵阳城的南北两座城门。好在贵阳城内的明朝军民万众一心,他们在一天之内击退了数次水西叛军通过“厢楼”的攻城作战。
  虽然暂时阻挡住了水西叛军的进攻,但因为叛军的“厢楼”在攻城方面占据优势,为了防止敌人夺取城门。在当天晚上贵州巡抚李枟就同巡按史永安等人商量,准备了一个火烧“厢楼”的计策。
  那就是在安邦彦的水西叛军利用“厢楼”攻打贵阳城的第二天,趁着天没有破晓还比较暗的时候,巡抚李枟派遣了数位明军勇士从贵阳城的南北二门出去,利用水西叛军在天亮之前对“厢楼”看管疏忽大意之时,直接点了两把火将叛军的这两座“厢楼”都烧成了灰烬。
  等第二天天明大亮后,安邦彦的水西叛军一看两座“厢楼”都化为乌有了,就赶忙回禀了叛军首领安邦彦。安邦彦一听到这个悲催的消息,那真是火冒三丈并且暴跳如雷。安邦彦马上将看管“厢楼”不利的多位叛军全部斩首,但是这也于事无补了。
  既然事已至此,想攻打下贵阳城,那就得另寻出路了。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既然“厢楼”被烧毁了,那再重新建造新的不就好了嘛。可是由于“厢楼”最好是用上等结实的木料去制作,才能具有良好的防御能力(坚固的“厢楼”,可以防止城上的攻击),从而得以更好的去攻城(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遗憾的是建造“厢楼”的原材料木材,不是那么好找的。之所以之前安邦彦能够建造并拥有两座那么大的“厢楼”,纯属是安邦彦做有损阴德的事,也就是安邦彦命令水西叛军把贵阳城外的坟墓挖了一圈,才得到了制作“厢楼”的上等木料。这回贵阳城的明军将他的两座“厢楼”都烧毁了,所以安邦彦的叛军方面,也不可能再立即重新做出来之前那么精良坚固的“厢楼”了。
  日期:2018-01-24 19:51:04
  位于贵阳市北面的修文县 县城东的栖霞山的阳明洞 阳明洞 是因为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 被贬谪为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城)驿丞时 在明正德三年(1508)的时候 曾居于此洞而得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