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讲演录——带你解开生命的终极秘密》
第32节作者:
横波勿停 日期:2017-09-13 19:42:38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人生十岁,五藏始定”,它讲的是五藏的成熟时间,而不是解剖系统的成熟时间。
“人生十岁,五藏始定”的这个说法,它很有意思。也就是说,在生命的头十年,藏象生命体还没有成熟。
这个没有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气血不合,营卫不同,神不舍心,魂魄不居。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五藏始定之前的小孩,其实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因为他们不具备完整的藏象。
大家要注意,“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这里十岁它是一个约数,不是一个很精确的数字;不是说哪一个人必须得十岁才能定;因为每个人五藏始定的年龄是不同的。有的人一岁的时候五藏就安定了,也有的是九岁,这个是可以算出来的,算法就在《中国病学》中算的那个起运之年。
大概来说,人的起运之年的算法是这样来算的,以阴历出生的生日为基点,按照阳年生男,阴年生女的顺序;阴年生男,阳年生女的逆行的原则,从出生之日算起(出生那一天算一天),然后你顺数或逆数到下一个或上一个节令。
日期:2017-09-13 20:13:44
什么叫节令呢?我们中国讲二十四个节气,基本上每一个月有两个节气;而在月头的那个节气就叫作节令,一共有十二个。比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这十二个称之为节令。
上面说了,阳年生男,阴年生女,你顺着往下数;阴年生男,阳年生女,你逆着往上数;数到上一个或者下一个节令,看看是多少天,然后用这个天用三来除。为了整除,多一天可以舍去,少一天可以加一天,务必要被三整除。整除下得到的那个数,就是五藏始定的之年,也是我们命学里的起运之年。
如果得一则为一岁起运,如果得九则为九岁起运。在这里呢,还是大家一个小常识,什么叫阴年呢?甲、丙、戌、庚、壬,这五个是阳年;乙、丁、己、辛、葵,这五个是阴年。至于为什么“人生十岁,五藏始定”,后面我们要用一节专门讲。
日期:2017-09-13 21:25:24
因为啊,这个藏象进入人身体里头,就跟一个房客买了一个新屋子一样,他要装修。他要跟你的神经系统、五脏六腑去匹配,而这个匹配的过程就是我们起运的过程。比如说有的人匹配得比较容易,一年就匹配完了,所以一年就起运;有的人呢,他匹配得比较难,但他最多用九年也最终会匹配完成的。这就是“人生十岁,五藏始定”,我把它叫做装修。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下,我们古代人非常讲究。比如婴儿葬和成人葬的区别很大。从仰韶文化里可以看出,一般婴儿死了以后是不入成人墓地的;而且也无棺无椁,也不直接入土(身体不接触土),而是用瓮葬这种形式,将它暂时的搁置在自己房屋的周边。而且一般来说,在瓮盖或底部都会留一个小孔。留这个小孔是干什么的呢?主要是为了灵魂能够时刻的进出。
到西安旅游的人呢,大多都去过西安的半坡遗址;在这个遗址里就放着几个瓮葬出土的原型。大家到西安旅游的时候可以去看看,思考下为什么这个瓮棺要留有孔?为什么他要放在房屋的周围而不入墓地?
日期:2017-09-13 21:53:10
这里呢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古代算命的人,他一般是不给婴儿去算命的,也不给婴儿看相。你让给婴儿看相,他不看,总说这个小孩相不全啊。为什么说相不全呢?就是说他五藏不定,这个时候,人生的所有的信息没法反映。所以教相不全,这就是五藏不定的缘故。
好,我们总结一下。在藏象与形体的第一个关系,就是藏象系统的成熟时间与解剖形体的成熟时间是不同步的。从这里头呢,大家可以看出一些差别;藏象是藏象,解剖系统是解剖系统,这确确实实是两个东西。
第二个关系,我们解剖形体可以脱离藏象而存在!《天年》的开篇里头有这么一句话,“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大家一定要注意,这句话它讲的不是人的生与死,也就是说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个生与死,它是从何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个角度来讲的。
那么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藏象全者,也就是藏象存在的人,你就是个人;所以这叫生,得神者生。如果藏象已经离开了你,那么在《黄帝内经》看来,你这个人就不叫人;所以叫失神者死,你个人就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日期:2017-09-13 22:37:30
再此基础上,《天年》里又有另外一句话:“人生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什么意思呢?说是到了天年(也就是一百二十岁),这个时候,你的五脏六腑已经虚了,你已经存不住神了(因为神要存在你的身体里),神已经不想住你这个房子了。所以这个时候“神气皆去”,就是五藏已经走了;“形骸独居而终年”,但这个时候,人可能还没有死,他还可以存活一段时间。
由此可见,人(解剖形体)是可以脱离藏象系统而存在的。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引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假如人到了天年的时候,这个神气已经走的人,他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他也就是具有了形而上思考的人;我们和动物直接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思考与不思考,因为人有思考,动物也有思考;我们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形而上的思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