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人生——真人真事,现实版“三体”》
第45节作者:
你的感动他的泪 日期:2017-09-10 13:13:00
打破砂锅问到底,洗脑大起底 14
19世纪,中国遭遇外来文明入侵,屈辱煎熬了半个世纪,随着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中国进入了民国时代,中华民国(1912—1949),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中华民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华民国的丰功伟绩,是举世共睹的,它推翻了中国千年封建王朝,建立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民族国家,民国时期外交上遵循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实现了法理上的独立与事实上的自主等。
湖南人在整个中国近代历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出现了大量人物,比如曾国藩、蔡锷、黄兴、毛刘等等。今天是2017年9月10日,14年前,也就是2003年,当时我在湖南师范大学读书,租住在岳麓山上的最后一栋房子里,房子后面就是烈士公墓,岳麓山上埋葬了大量民国大人物,蔡锷、黄兴等等,那时候我年纪轻轻,才20岁,正在经历学业的坎途,我清晰的记得,当时逛遍了所有公墓,我独自坐在公墓前的石墩上,想着百年前这些人的丰功伟绩,再想想自己读书的艰难,不禁觉得百年沧桑变幻,社会苦难依旧,为什么我们还是这么苦呢?
真没有想到,初生牛犊稚嫩的我,仅仅过去不到15年,今天我在这里开怀畅谈自己人生、社会现实、国家历史,冥冥中感觉是岳麓山上的中华英烈们,给了我启示,给了我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与动力。
日期:2017-09-10 15:05:11
打破砂锅问到底,洗脑大起底 14
民国历史,我不想多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民国历史是彻底否定的,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人们才从梦中醒悟过来,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也许是出于之前对民国历史过分否定的愧疚,人们内心开始重新审视中华民国,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认同蒋先生,认同中华民国历史,民国历史变得越来越没有什么争议。
民国历史有几处值得表扬的地方,其一是清王朝宣布退位,中华和平走向共和;其二是孙中山主动让贤,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可惜袁世凯后面称帝了,这可以说是所有中国人最扼腕叹息的地方,如果袁世凯不去称帝,中国历史将会减少多少曲折蹉跎?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因为我跟袁世凯患同一种病,所以同病相怜,我对袁世凯的历史多关注了一点,我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袁世凯要称帝?我换位思考,想象一下袁世凯当时的环境,袁世凯的儿子有意欺骗?比如搞假报纸忽悠袁,这个原因是现在大陆人最“津津乐道”的,但我不以为然,我觉得这样简单的看问题,太表面化了太儿戏了,我看问题的角度更客观实在,不要轻易去把历史人物当傻子、当坏人去看待,这不符合客观历史事实。我认为古今中国人都不傻,成年人都有基本判断能力,我绝对相信大多数“有权有势的人”都是聪明绝顶的,我觉得袁世凯之所以选择“称帝”,首先源于他已经手握大权,其次环绕国内外,有君主制氛围,国内老百姓残留的皇权奴民思想先不说,事实上当时亚洲大部分国家也还是君主制,还有一个最大原因,也是现在很多人都认同的,袁世凯本身是改革派,在清朝末期时,袁世凯就是积极推进近代化改革的主力之一。
“独裁专制”有利于迅速集中力量办大事,事实上那个年代“蒋民国”“毛中国”都还是专制体制,并不是真正的民主体制,台湾到90年代才实现“民主”。所以我认为,袁世凯可能真的是“一时糊涂”,可能袁世凯称帝只是为了更快推进近代化改革,不过仅仅称帝83天就失败了,纵览袁世凯一生,可以说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袁世凯荣辱功过,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日期:2017-09-10 16:45:34
打破砂锅问到底,洗脑大起底 17
中国很多历史,表面看很光鲜,仔细一看很肮脏;有些历史表面看很丑陋,仔细一看很艰辛。五千年文明历史,可能是五千年肮脏史,至少中国近代史,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苦难史。21世纪的今天,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法制社会的今天,20年前的事,大多数都过了法律有效追诉期,我们应活在当下,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实实在在的解决现实问题,至于历史,是我们宝贵的思想文化、精神财富的源泉,网络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敞敞亮亮的拿出来聊聊,各种理念、各种立场、各种见解,都有其可取之处,从我的新立体思维角度,我认为大家的观点都是对的,可以随意聊聊,不必太较真,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闲聊中就能提高国民思维逻辑和素质,也只有国民素质提高了,国家才能真正国富民强。
可是,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耕文明静态文化,强调善恶分明,是非分明,从道理上来讲无可厚非,可是从客观事实上来讲,正是这种固化思维,带来了巨大灾难,一旦轻易去定性某段历史,就容易被人拿来利用,拿来制造痛苦、制造仇恨,我们应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少讲对错,多讲底线,适合才是真理。新思维、新理念、新文化,自由、开放、包容,真正的“厚德载物”,能不能从我们今天、现在做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