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讲演录——带你解开生命的终极秘密》
第50节作者:
横波勿停 日期:2017-10-19 20:41:37
再往下,《黄帝内经》写到:“治病必求于本”;这里的“本”指的就是阴阳。《黄帝内经》后面会说到,说人身体上病只有两种,要么是阴病,要么是阳病;源于解剖形体的疾病我们都称之为阴病,源于藏象生命体的疾病都称之为阳病。凡事病,不论是阴病还是阳病,最终都会导致阴阳的失衡。
所以,在中医看来,治病就是调养,调什么呢?就是把失衡的地方调到失衡状态。固有“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就要追根溯源,源是哪呢?你必须知道你这个病是阴病还是阳病,是在解剖系统上还是在藏象系统上。
再接下来它讲:“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里的阴是有形体的,这种东西的变化不是很大,所以叫阴静,它的本职是属于安静。而阳它是一个无形体的东西,我们叫阴阳不测,你根本把握不住它,固用“躁”来形容。后面两句实际上讲的是阴阳所处的地位;这里头十分明确的告诉你,阳处于主导的地位,阳有生杀之权,而阴则是属于从属的地位。
这个关于阴阳的地位,以后你们看基本上都是这样来定位的。如果换成我们两套生命系统的那套说法,那么藏象生命体他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而解剖形体则处于次要的地位。
日期:2017-10-19 21:25:58
再往下它说到:“阳化气,阴成形”。这两句话我们之前在讲阴阳的时候曾经讲过,它主要是讲阴阳在生命的过程当中所承担的不同的责任;比如说阳,它负责精气的收集和化生,还有运行,这是阳要承担的责任;而阴则要负责形体器官的运行。
再往下它讲:“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两句话可能大家都能理解,中国人一直在讲物极必反,当寒达到顶峰的时候,它就会发热,寒症到了极限都是热症,热症到了极点都是寒症。所以有“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3�3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后面这句话主要讲阴阳两气的属性,阳气为清气,它行于人体的上部;而阴气为浊气,它行于人体的下部。这是一个常态,一旦打破了这个常态,人就会生病,这就叫“阴阳反作,病之从逆”。你比如阳气本来是在人体的上部运行的,可是清气在下,阳气下行的时候,你就会发生飧泄的毛病。而阴气呢,本来应该是行于下部的,但如果阴气上行了,就会出现胀满等等的疾病。
日期:2017-10-19 22:28:44
再接下来有一大段,实际上它还是在讲阴阳两气,只是划分上它有所区别。如果以上下来划分,那么上部为清气,下部为浊气;如果以里外来划分,则外面为清气,里面为浊气;但要明确的一点是,凡作用于藏象生命体的气都为阳气,凡是作用于解剖形体的气均为阴气。
但无论是阴气还是阳气,它都是由精气所化,所以阴阳两气的运作,都是为了维护两套生命系统的平衡,这是藏象生命体支出的一笔维稳费,这个我们在前面的课讲过,在这只是给大家复习复习,我们好读下面这几句话。
“故清阳为天,浊气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几句话实际上没有特别的医学意义,它只是取类比象,大家不用过分的在意。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大家注意了,这里面有三个排比句,都是说清阳和浊阴的走向,但在这三个排比句里头,清阳和浊阴的意思却并不完全相同。
日期:2017-10-20 20:15:24
第一个排比里的清阳指的是气,而浊阴指的是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个饮食。第二个排比里的清阳指的是卫气,卫气控制着皮肉的开合,对外它有一个防范的作用;一般来讲,手脚冰凉,这便是卫气不足的一个表现;而这里的浊阴指的是营气,它有溶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第三个排比里的清阳指的是气,这里的浊阴指的又是饮食。所以,在辨别这几句话里,要把清阳和浊阴这两个概念弄清楚。
再接下来的这一段就比较不好理解了,这一段实际上在讲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它实际上在阐述两套生命系统他们各自的能量来源。这里的行和阴指的就是解剖形体,他们都食味;而这里的阳指的是藏象生命体,他吃的是气。这段话的背后还有一层更深远的意思,就是说解剖形体只能来自于地球,因为给他提供所有的能量,就是味,它都产生于地球。
可是藏象生命体所吃的那个宇宙精气,我们在前面反复讲,它都来自于地球之外,它来自于宇宙深处,这也就是说藏象生命他不起缘于地球,而是起源于地球之外的宇宙某一处。所以,我们可把这段话划分为两组,一组是无形的阳,一种是有形的阴。
日期:2017-10-20 20:57:44
无形的阳,它跟什么有关呢?在这段话里它说得很清楚:“阳为气,精食气,气归精,精归化,精化气”。也就是说无形的阳与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我们说“阳为气,阳食气”;它是通过饮食、呼吸、经络来收集宇宙精气,然后再把这些精气化出气、血和津液等等一些东西,来溶养我们的身体。
那么有形的阴(也就是形体),它跟什么有关呢?“阴为味,形食味,味伤形,味归形”。有形的形体只和味有关系,这里的味指的是饮食,也包括我们的中药。它讲的是有形的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饮食,但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同样会伤害形体,所以它有一句叫“味伤形”。
大家可以再把这段话读一遍。
再接下来这一段,它讲的是气与味的关系,味之薄厚与阴阳的关系,气之薄厚与阴阳的关系。关于味与气的关系,众说纷纭;至于薄厚之分呢,那更是没有一丝的定论。
为了讲好这一段,我上网查了众家之说,总的来说是乱成了一锅粥,似是而非;好多人说的呢都不着边际,你听完了都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日期:2017-10-20 21:56:17
我们先来读一句话,“阴为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阴阳印象大论》的后面有一句话,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精气不足的时候,你就多给他吃一些好东西,一些补的东西;因为人体之内的精气绝大多数都是从饮食中化取而来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水谷之精;当精气不足的时候你就要增加饮食的供给,所以饮食当中味的薄厚决定了精的多少。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啊,在饮食当中,味的薄厚决定了精气的多少。你比如说,味厚的东西,它精气就少,像肉类,我们中医里治病一般用药很少直接将肉作为药;虽然中药里有一些血肉之品,但是很少。像猪肉、羊肉、牛肉这些肉类,它可以作为补品,但它不入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