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绝书——那些湮没在岁月深处的江湖往事》
第35节作者:
我是骗子他祖宗 日期:2017-10-28 08:20:32
这一天早晨,包密立登上了去往象山郡的渡船,江风浩荡,江水汤汤,激发出了他满腔壮志豪情,他站立在江边,禁不住口占一绝:
江水流过千万年,
多少英雄去往还。
而今我也渡江去,
要留青名在世间。
包密立反复吟诵着自己的诗句,他想自己这首诗歌也会流传后世,后人会把这首诗歌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相提并论。苏轼二十多岁就中了进士,而他四十岁了还是落第秀才,连个举人都没有考上,唉,世道不公,造化弄人。现在,有一个机会摆在自己面前,他一定要牢牢攥住,名留青史。
包密立即将乘船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就这样去往象山郡,缺乏气场,根本就不像是干大事业的人,你看,诸葛亮每次去当说客,都带着书童奴仆,就连蒋干出门,都带着两个书童。书童就是你的身份证明,就是你的名片,包密立又走了回去,说明了他的意愿,山田送给了他两名会说中国话的日本武士做书童,还送给他一只信鸽。告诉他事情有什么进展,就让信鸽传递消息。
包密立洋洋得意地出发了。
包密立来到象山郡,刚刚上岸,就被义军盘查。包密立一只脚直立,一只脚斜伸着,他意气风发地告诉义军:“我自西方而来,走遍万水千山,特来拜会故交,烦请告知孟明一声,就说包密立前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义军骑着快马告知孟明,时间不长,孟明就骑马赶到了,他下马后说:“我正巡视营寨,穿着甲胄,没法施礼,请见谅。”
包密立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兄长已是将军,魏巍乎号令三军,浩浩乎斩将夺旗,乃国之栋梁,民之依靠。”
孟明说:“你先去营帐等候,我查看完营寨后,就回来了。”
包密立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位者,则谋其政。我且等你。”
日期:2017-10-28 09:17:25
孟明回到营帐里,尚未开口询问,包密立先开口了,他说道:“自与老兄别后,我时来运转,考中进士,但因无人举荐,被派往岭南蛮瘴之地做县丞,每日繁冗之公务,案牍之劳形,有违我闲云野鹤之本性,于是乎,我挂冠而去,云游四海,至今已有数年。”
孟明笑着说:“老哥熬出来了,我这心里高兴得紧。孙子胜老哥呢?”
包密立摇了摇手中的蒲扇,他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树生百果,果果各异。孙兄中途弃学,流落江湖,不知所终。”
两人哀叹了一番人生无常,命运多舛,包密立说:“我自西方来,在南直隶游历多日,宁国府、岐王府、德庆府…皆风景名胜之地,令我流连忘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孟明问道:“你去看了南直隶,可曾去过一个叫做吉祥村的村庄。”
包密立脸上露出了悲伤的神情,他说:“痛啊,惨啊,痛断肝肠,惨绝人寰。”他摇了摇头:“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孟明一惊,问道:“怎么了?”
包密立说:“全村人皆被杀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间惨剧,莫过于此。”
孟明瞪圆双眼,站立起来,他问:“为什么会这样?”
包密立问:“兄长为何如此慌张?”
孟明说:“那是我的老家。”
包密立手中的茶杯突然掉落地上,他说:“我愿随兄长去一趟,抓住元凶,为家人报仇。”
孟明带着亲兵,骑着快马,心急火燎地奔往老家吉祥村,包密立也跟着孟明前去。孟明临走前,交代副将说,照顾好包密立的两个书童。
孟明离开后,两个书童就在营寨里转悠,两双兴奋惊喜的眼睛四处观看,因为他们是首领孟明的客人,谁也没有阻拦。
黄昏时分,两个书童回到营帐,一只鸽子冲天而起,没有人知道,鸽子腿上绑着孟明寨的布防图。
日期:2017-10-28 09:34:48
有人私信问:这是一本什么书?
我开始没有贴内容简介,现在补上—
内容简介:
戚继光晚年遭贬,凄凉辞世,临死前,他写了一本《戚绝书》,将东南沿海各处地形、布防、要塞、优劣都写在这本书中。藏之深山,以待明主。
为了这本书,晚明、日本、朝鲜、后金各遣高手,互相争抢,志在必得,民间江湖也卷入了这起事件中。于是,局中局、计中计、案中案,一幕幕大戏就此拉开帷幕…
日期:2017-10-28 11:18:59
孟明带着亲兵,骑着快马,心急火燎地奔往老家吉祥村,包密立也跟着孟明前去。孟明临走前,交代副将说,照顾好包密立的两个书童。
孟明离开后,两个书童就在营寨里转悠,两双兴奋惊喜的眼睛四处观看,因为他们是首领孟明的客人,谁也没有阻拦。
黄昏时分,两个书童回到营帐,一只鸽子冲天而起,没有人知道,鸽子腿上绑着孟明寨的布防图。
孟明骑着快马,昼夜奔驰,第二天早晨赶到了吉祥村,他远远看到一群群乌鸦落在村口的大树上,心中掠过一丝不祥之兆。
他走进村庄,村庄一片寂静,不见了往日那种鸡飞狗叫的情景,他直扑自己家的院门,看到妻子和孩子倒在当院里,尸体已经发臭了;堂屋的门口,父亲也倒在地上,他的头颅只和脖子连着一层薄薄的皮肉,手中还拿着一把菜刀。孟明看到这里,头晕目眩,倒在地上。
全村没有一个活口。
孟明流着眼泪,入殓全家人的遗骨,包密立走来了,他说在隔壁人家的柴房里发现了一个穿着士兵衣服的尸体。
孟明走出去,看到那具尸体已经被人从柴房里拖出来了,脸上被砍了好几刀,一只胳膊也被人斩断了,他的手中还握着一根长矛。而在柴房,有两个青年也倒在地上,他们每人手中拿着一把刀,孟明认出来,这是村庄里的孪生兄弟大毛和二毛,他们孔武有力,刚刚长成人,上次还说要在孟明的义军中效力。
孟明一看那具手持长矛的尸体,就知道是定海郡义军的士兵。定海郡和象山郡相距五十里,互成犄角,一直相安无事,但在上个月,双方开始有了矛盾。象山郡的两名士兵在巡逻时,误入定海郡的防地,遭到谩骂驱赶,双方发生争执,继而矛盾上升,定海郡一个把总带着上百人围攻象山郡一处防地,象山郡一个把总出寨迎战,双方互有死伤,从此结下梁子。孟明想:定海郡居然血洗我们全村,狠辣无比,惨无人道,此仇怎能不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