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讲到这个的时候眼睛微微泛出了亮光,说正好姥姥刚死一年,可能还挂念着家里。她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我知道她想说她见到的是姥姥的鬼魂,姥姥记挂着舅舅所以从阴间来还想看看他,太姥爷又上了年岁,离哪个世界更近一些,所以可能能“感觉”到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事情。母亲说太姥爷老宅在庄子最东头,东面就是一大片地,庄子上的别家也都稀稀拉拉错落在别处,所以夜里不可能有谁家的女人跑过来到她们老宅子上。
母亲讲的慢条斯理,眼神笃定又虔诚,让我不得不相信她讲的是真的。
再后来过了很多年,农村兴建了许多窑厂,需要用土方来烧砖,姥爷家的老宅子也就被挖成了大坑,但发生在老宅子的很多事,却还被她记忆着...。
日期:2017-10-14 23:23:16
再说一个母亲讲的故事,也是发生在她儿时。
她出嫁晚,所以事情应该发生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她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这个故事是二姨经历的,按这个来算应该是二姨十七八岁时候的经历。
也算不上有多吓人或者多恐怖,但是挺灵异。之前交代过姥爷家老宅子在庄子最东头,再东面就是一大片田地,田地和宅子中间南北向横亘着一条大路。母亲出嫁前的庄子是一个小庄子,前前后后总共十几户人家,而且住的很分散,稀稀拉拉错落着。
二姨的经历发生在一个深秋,因为母亲说她们一起去东面的地里翻收漏掉的红薯。某天夜里,二姨起夜,当晚有月光,月亮还很圆,深秋已经很凉了,所以可以想象深秋满月时候的那种清冷和萧杀。二姨说她看到大路上从南向北跑过两头像老虎一样的兽,但是又不是老虎,体型很巨大,速度也很快,又安静没有发出什么声音,两头兽并行跑着,由于惊吓和夜里二姨没有看清这两头兽到底有什么样的面孔,但是她说感觉两头兽不是真的,二姨没上过学所以没有什么文化,她说的不是真的并不是说她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两头兽,而是说感觉两头兽不是凡间的东西。但至于是什么,她也说不清楚。
我曾经问母亲是不是大狗,她笑着说那个年代吃的都是问题谁家还养狗,耕牛又不可能跑那么快,而且牛跑起来蹄子点地的声音沉闷,不会是听起来没有任何声音。
但是二姨看到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日期:2017-10-21 23:33:51
镜中人
这个故事原本也是听母亲说的,那时候读初中,还在乡里,所以对县城的一些事物没有概念,只是偶有寒暑假或周末会去父亲县城的店里玩耍。
印象中夏天雨季来的时候县城的中央街道上总是内涝,街道上漫出很高的水,一楼的门店里总是齐腰深的水,很多饭店关门歇业,服装店更是屡遭涝灾。
县城中央的街道叫镜湖路,相传是一面破碎的镜子散落的地方。这个故事的年代已不可考,大概是在古代,尊卑长幼观念还很浓,晚辈不能违逆长辈,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个新娘(这样称呼后面会有交代),外地远嫁到我们县,因为婚配几年无子嗣,所以不受婆婆和家里男人待见,自己一个人郁郁寡欢,清幽地守着祖训定下来的贞顺守节和三从四德,男人更是愈加变本加厉,在外花天酒地,归来难免对她冷言相加。
某天男人外出,新娘一个人在家,对着家里的镜子独自伤感,不禁悲从中来,竟失手打破了镜子,原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谁想婆婆竟然揪着这事儿不放,斥责新娘打破了家里祖传的西洋镜,说是祖上花了大价钱从外地淘来的,男人回来后被老娘煽风点火,又加上喝了很多酒,把新娘关起门来毒打了一顿,常言道恶母养歹儿,一点也不假。
男人出了气躺在床上沉沉睡去,醒来发现新娘已经自杀了,用西洋镜的碎片隔断了手动脉,血流的满地都是,她自杀的时候穿着出嫁的那身大红锦绣,好像是在向谁控告着自己婚姻的不幸,更奇怪的是尸体旁边手书一行字,大意是说我死后会还给你们一片打不破的镜子。谁也不知道这段话是什么意思,男人家也草草把她安葬了了事儿,家里又加紧给他续了弦,但是依然无子嗣。
谁知新娘死后很久的某天夜里,男人家庄园(也算大户人家)突然地陷,平地生生塌出来了一片湖,一家人全都葬身湖底,这片湖也被人称为镜湖,据说再旱的天气湖也不会干涸。
再后来因为县城的发展,这片湖被填平了,建了高楼和街道,但是每到夏季多雨的时候就会发生开文提到的内涝,住户和商贩多次向县里反应,要求加宽街道,改造排水设施,但是治理了很多年依然是老样子。后来县里公开征集意见,有人指点说在县城东郊再建一个镜湖,把内涝的水引到镜湖里就能避免水灾,说也神奇,自从人工的镜湖建好之后县城中央就真的再也没有内涝过,我们当地人都传言说是新娘的镜子被毁了,只有把镜子给她还回去她才会安息,还说她的神灵就住在镜湖里,湖中有镜,镜中有人。
日期:2017-10-22 20:59:54
梁上的盒子
在我老家的习俗中,新建的房宇总是要在房屋结构的东南角放置一个盒子,里面装入一些吉利、喜庆的东西,代表着房主一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者家中亲人的企盼。如果家里经商,会在盒子里面放入几枚铜钱,寓意财源滚滚;如果家中有人读书,就会在盒子里放入一杆毛笔,寓意金榜题名;如果纯粹务农,则会发盒子里放入五谷,寓意五谷丰登。
在房子里放置盒子称为“下镇”,一般房屋主体结构成型就要下镇,居多是把镇盒砌在墙里,除非房屋年久失修或者主人遗弃,不然镇盒是不取出来的,若是中途取镇盒,那八成就是家里出了什么重大变故。
下镇的讲究有很多,比如你是裁缝,可以放一块细布但是不能放剪刀,这种凶器会带来血光之灾;如果你打渔为生,可以放一把榆(鱼)钱树叶但是不能放渔网,因为渔网本质上是杀生会招损阴德。听过一个因为下错了镇而引发的故事,是听我本家二爷说来的。
二爷说我们祖上是南面迁过来的,祖上所在的那个庄子叫陈杨庙,这个庄子是一个大庄,总计有上千人口,陈姓和杨姓最多,故事就发生在庄子上的陈姓人家里。
陈姓人家多居住在庄子东南部,因为也算是大家所以陈姓人生活还算殷实,二爷回忆说他小的时候经常看到陈老太爷赶集回来给孙子孙女买糖稀(一种很粘牙的糖),而他是从来没吃过的,这样算来二爷说的这个事儿大概是发生在清末民初。
俗话说穷富不过三代,陈姓人家传到陈老太爷当家的时候家族里出了几个刺头,喜欢巧取豪夺欺压乡邻,因为陈姓是大姓所以没人敢得罪他们,陈老太爷也因为年岁大了所以渐渐管不了这些个儿孙,任由他们放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