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乱吹500年】从殖民主义到普世价值,剖析欧美崛起的真相!》
第60节作者:
五星出东方ABC 所谓赎罪券,就是让在世的人替他们死去的亲友买通往天堂的入场券。从哪儿买呢?教会。
日期:2016-04-10 16:17:32
不看欧洲教会,不知道“愚民”是什么意思:随便拿块破毯子,就是耶稣用过的;随便拿条破头巾,就是圣母玛利亚戴过的;几块猪、羊骨头,就是圣徒遗骨;一堆鸡鸭鹅毛,就是天使羽毛……
民众就被这些小伎俩哄得七荤八素。这些小伎俩,甚至到现在也仍然玩得不亦乐乎,因为这些脑残有个自以为高明的傻瓜论断:“证明某样东西不存在是不可能的”,所以你最多只能证明那些鸡鸭鹅毛有鸡鸭鹅一样的基因,却【不能说那不是】“天使”的羽毛,哈哈……
于是,这些神棍,一边嚷着“谁主张谁举证”,然而自己举不出半分“天使存在”的证据;一边却把话题一转,把证明“天使不存在”的任务扔给质疑者,并且抱着“你们永远不能穷举所有的存在”的梦呓,就以为自己占据了不败之地……这都神马乱七八糟的强盗混账白痴“逻辑”哈哈哈,偏偏就有那么多人信得七荤八素,真是可笑又可叹。
以上种种已经够悲催了,再加上营养不良、瘟疫横行、惊人贫困——很多农户甚至连把铁农具都没——所以指望赤贫阶层冒出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使偶尔冒出一个,也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很快就烟消云灭。
日期:2016-04-10 16:18:45
因此,当“教会”与“国王”联手,就建立了牢不可破的特权阶层,虽然在这个特权阶层之中,不同的势力经常闹得不可开交,抢权夺位打得头破血流,然而,参与打斗的都是特权阶层,草根屁民想都不要想。
也所以,国王的血脉世袭,简直就是铁打的,等闲遇不到挑战。
日期:2016-04-10 16:20:40
那么问题来了——只要是国王嫡亲子女都有王位继承权,只是排名先后不同。西班牙等等地方早有了一堆女王,也没见天塌下来,但为什么亨八就偏偏成了儿子迷?
不得不说,除了他个人的喜好之外,倒也有很大成分是为“英格兰”着想。那年月的英格兰,势力远不如隔海相望的法兰西,也不及稍远一些的西班牙,而且北方还个实力略逊于它的邻国苏格兰,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复杂。
比如苏格兰,当英格兰强大的时候,它乐意抱英格兰大腿;而英格兰不那么强的时候,它就会与法国之类的国家结盟,给英格兰来个南北夹击。
因此,英格兰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就需要在马背上拼命。
国王,必须是带头的——这没什么好说,就像割据时代的大小军阀,个个都是武夫,得领着手下弟兄冲锋陷阵的,否则这头儿就不要做了,换别人来。
坐在英格兰王位上,即便没有真的上战场,也得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武力解决问题。
一介女子怎么做得了这些事?
日期:2016-04-10 16:22:51
亨八的废除婚约申请,得不到教皇的批准,已经够上火的了,偏偏国内还有一批死抱着天主教信条不放的大小贵族和大小教士,对亨八那是各种劝谏各种批评各种顶撞,唧唧歪歪没完没了。
最后终于惹怒了亨八:当“说”不起作用的时候,那就“肉体消灭”吧——
英格兰给这些忤逆国王的家伙扣了个罪名:treason,翻译成中文就是:“叛国”,是杀头的死罪。
这可真不是开玩笑。亨八那两个被砍了脑袋的王后,安妮·博林、凯瑟琳·霍华德,都是这一罪名,还有一嘟噜托马斯(托马斯·沃尔西、托马斯·摩尔、托马斯·克伦威尔、托马斯·博林……),也都是这个罪丢了脑袋。
在欧洲,自从中世纪以来,就有“君权神授”的说法,然而这个概念怎么理解,要看各人的打开方式了:
一种解读是说:既然“君权”来自“神”的授予,那么天然就该接受“神”的监督——嗯,神在哪儿?看不见是吗?不要紧……这不,有“神的代言人”,教会呢……
所以国王的各种大事小情,从加冕为王到娶媳妇生孩子,都得过教会这道关,所以就有了亨八婚约官司的一地鸡毛。
被亨八造了反之后,英格兰国内的教士也不傻,马上就有一群人赶紧鼓噪:“君权神授”,国王的权力来自神,但是,有没有谁天然就是“神的代言人”呢?并没有……
所以,他们鼓吹“因信称义”——也就是说,“好人”之所以“好”,是因为他们“信神”来的,你既然信了神,那就一定是好人。
这种“A是脑残,所以脑残是A”的循环论证,只能糊弄逻辑能力极差的废物,可架不住废物太多,所以至今仍有许多神棍抱着这道条条不放,呵呵。
结果呢——国王只要宣称信神,那就一定是好人,所有的决策就一定是对的,其它人也就不能反抗叫板,叫板国王等于叫板神的权威,就是treason——叛国。
亨八那两个被砍头的王后,之所以被扣了个“叛国罪”,理由就是这样,忤逆国王,就是叛国。
抱着罗马教皇的天主教条条框框不放的教士和贵族们,也被亨八砍了一堆,到后期,不得不口是心非地暂时服软。
日期:2016-04-10 16:25:20
铡刀之下,人头滚滚,这是一出天雷狗血剧吗?
也是也不是。
砍人的理由、砍人的方式、砍人的数量,在现代人看来都够得上荒诞惊悚;然而在那个时代的欧洲,却也真正是社会【进步】的代价。
没错,进步。
表面上看,是神学院里一帮穿袍子的教士拍桌子辩论,王宫府邸里一堆国王和贵族拍桌子掐架,各路人马选边站队,或者多方投注……然而,如果再刨一层,就会发现,这场“王权”与“教权”的纷争本质,是“武夫”与“头脑”逐渐融合的过程。
此话怎讲?
结合前面的背景交代看——
大半个中世纪期间,基本只有【教士】阶层受过教育认得字,所以不管看起来有多雷,他们都是那年月的社会“头脑”;
至于大大小小的【国王】,前面说了,基本都是打出来的。
到16世纪,印刷术在欧洲已经逐渐推广,造纸术也已经传入,信息传播成本大幅度下降,知识传承也成为可能,从东方引进和翻译的大量书籍更开阔了眼界——尽管那时候仍然只有一小部分贵族可以受教育,但是比起中世纪的中前期无疑是质的飞跃。
当社会上只有一本圣经,只有教士可以读了圣经讲给世人听,自然是教士想怎么诌就怎么诌。
然而,当可以读圣经的人多起来,逐渐就有人发现:你也可以读我也可以读,你也可以诌我也可以诌,那凭什么我就必须听你的?
教会曾经凭借知识垄断,进而获得了大量经济政治特权,到16世纪,他们也发现:要保卫既得利益,就少不了和世俗力量一样靠拳头。
所以教皇也要建国,就是在亚平宁半岛还蛮显眼的“教皇国”。
日期:2016-04-10 16:27:0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