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 全新解——传世文献+出土资料重述那段奠定中华走向的朦胧上古史》
第32节

作者: 唐封叶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0-24 21:36:21
  有人可能会说,我看出来了,之前我们讲述的那个“神鸟衔丹书或玉圭”的故事,只提到文王受命,没有提到武王啥事儿;而这个“因梦受命”的故事,则不单单是讲“文王受命”,而是讲“文王武王共同受命”。这点确实是不假,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并不是这点,而是“因梦受命”里周人判断是否受命的方式是占卜!
  大家都知道,商人万事都靠占卜来决定,下至虫鸣鸟叫,上至祭祀战争(“祀与戎”),无不靠占卜来定吉凶可否,殷墟里那成窖的卜辞就是明证。其实那个时代,不但商人迷信占卜,周人同样迷信,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周原也出土大批甲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周人宣称的“受命”,怎么可能离得开占卜呢?再说姬昌本人,虽然前面我们引用甲骨文证明他并不是六十四卦的发明者,但众所周知他也是以喜欢占卜打卦闻名的。《尚书》中的《周书·大诰》一篇,自古至今都被认为是可靠的西周文献。《大诰》它是周公东征平叛前以成王的口吻所作,其中有一句为“天休于文王,兴我小邦周,文王唯卜用,克绥受兹命”。这句话并不算太深奥,意思就是“上天降福与文王,使小邦周兴盛起来,文王只以占卜来行事,所以能承受这天命”。“知父莫若子”,既然文王处处靠占卜行事,“受命”这样的大事,姬昌怎么能不用龟卜呢?没有占卜“证实”的东西,当时人又怎么会信呢?所以姬昌“受天命”的故事,其中必须得有占卜!就从周人“因梦受命”的故事里有占卜这一情节来说,它就远胜过“虞芮之讼”、“神鸟衔玉珪或丹书”这两种说法。

  日期:2017-10-24 21:43:11
  尤其“因梦受命”这个故事,对姬昌心理的变化描述是相当地到位的。该故事中,太姒梦中梦见商朝朝廷里长满荆棘,而太子发把周朝的梓树种在商廷中,变成了常青或茂密的松树、柏树、棫树、柞树,即便我们这些不懂解梦的人,也能看出绝对是好兆头—荆棘自然代表不好的东西(古人解释说代表小人),周人的常青树长满商廷,则肯定寓意周人代商。但这么一个大吉大利的梦,太姒说与姬昌听后,姬昌不但没有喜出望外,反而十分惊恐,甚至让巫师为自己一家三口举行祓祭来消灾去难,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常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其实把“诸葛”换成“姬昌”也十分贴切,“小心翼翼”这个我们大家熟知、惯用的成语,最初就是《诗经》里用来形容文王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大家知道,姬昌这大半辈子,除了十来岁时急于替父报仇进攻商朝冒失了一把,此后几十年一直都是小心谨慎、夹着尾巴做人的。他不夹着尾巴做人不行,因为在庞然大物大商朝面前,周国实实在在是一个“小邦周”,稍有差池,不但他姬昌个人性命不保,就连周族都有可能彻底被灭族。这不,他刚在羑里被囚七年,性命长期悬于一线之间。说姬昌不恨商朝绝对是不可能的,杀父之仇、被囚之辱,哪一样不是痛入骨髓?和仇敌商朝翻脸,姬昌绝非没想过,尤其是从羑里侥幸得生后,是继续忍辱臣事商朝还是反商,已经成为他的一个不得不天天思索的“人生终极问题”了。只是周国经他经营几十年虽然实力大涨,但仍与商朝差距不小,所以“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姬昌迟迟难以下最后决心。故而太姒做了那个众人一听就觉得吉利的梦之后,异常小心的姬昌反而紧张万分,不知是福是祸。在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占卜、甚至攻击了商朝的神灵之后,周国众巫师史官一致认定太姒之梦大吉大利,压抑多年、且又迷信卜兆的姬昌这才欣喜若狂,相信皇天上帝真的已经将“商命”授予自己,坚定了他本来一直犹疑的反商决心。姬昌这番复杂的心理历程,若是拍成影视剧,非老戏骨不能演绎出来。

  日期:2017-10-24 21:52:34
  这个“因梦受命”的说法,至少在东周时期就流传很广,在吕不韦门客编的《吕氏春秋》里,伯夷、叔齐这哥俩就提到过。伯夷、叔齐也是上古奇人,传说他们是与商朝同姓(子姓)的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的大公子和二公子,因为互让君位,离国出走。后来他们被西伯姬昌尊老养老的美名所吸引,就西行前往周国。这哥俩来到周国的具体时间,各种史书记载不一,有的说是文王时,有的说哥俩走到周国时文王都去世了,周国已经是武王在位。当然这点咱们就不纠结了。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吕氏春秋》云,伯夷、叔齐在周国住下没多久就发现,其实这里并非清净的养老之所—周人正招降纳叛、磨刀霍霍,时刻准备跟商朝开战。本来这哥俩就是最反对争名夺利的,对于武王欲讨伐诸侯共主、争夺天下、“以乱易暴”的行为,更是十分鄙夷,于是他们就相视而笑,说了一大段讽刺周人所作所为的话,其中有一句就是“扬梦以说众”。这“扬梦以说众”,显然就是指周人在民众中大肆宣扬文王、武王因太姒之梦而受天命之事。

  日期:2017-10-24 22:00:57
  所以从商末周初人们迷信鬼神卜筮的心理看,从出现的时间看,至少战国时期就已经流传的文王、武王“因梦受命”的说法,显然要比汉代出现的“虞芮之讼”的这种“仁德”故事强万倍,也比“神鸟衔玉珪或天书”的故事更全面、更能表现文王心理,故而很有可能就是周人宣传得到天命的那个“瑞兆”。当然,笔者之所以说“很有可能”而不是肯定,是因为“因梦受命”故事出现的时间目前还只能上推到战国,距离商末周初仍差了一大截,话自然不能说满。不过我们在一点上可以肯定,那就是即便“因梦受命”不是商末周初周人受天命的真实故事,那个我们已经不知的真实故事中,也得有占卜之事。

  所以最后我们可以总结,西伯昌从羑里被放回周国不久,他就因某事(很可能是太姒之梦)占卜得到“瑞兆”、领受“天命”称王了,于是“西伯昌”从此升级为“文王”。显然文王的这个“王”,跟公亶父的“太王”称号、季历的“王季”称号不同,后二者的“王”号是死后才由周人追封的,文王则是生前就称王的。当然,文王虽然确定反商决心并称王了,但是已经饱经世事的他,并没有像少年时一样和商朝公开撕破脸,因此这时他称王,只是在本国内私下称王,并没有嚷嚷得天下皆知。在跟商朝交往的时候,他依旧是称臣并自称西伯、周侯而已。这就如明清时期的越南,在国内他们的君主早已经称“皇帝”,但是在到北京朝贡的越南使者的国书里,他们还是只自称“国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