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 全新解——传世文献+出土资料重述那段奠定中华走向的朦胧上古史》
第33节作者:
唐封叶 日期:2017-10-25 23:33:31
我们还要补充说一段的是,文王生前即已经受命称王的事情,在先秦、秦汉史书中多有记录;当然同时也有一些古文献有不同记载,如《礼记·大传》就说文王的“王”号是武王灭商后由武王追封的。汉唐尤其是宋代的很多学者,因为囿于所谓“君臣大义”,极力否认文王生前曾称王。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外篇·疑古》中就写到:“天无二日,地惟一人,有殷犹存,而王号遽立,此即《春秋》楚及吴、越僭号而陵天子也。”因此他认为有盛德的文王必不会称王。这种观点在古代王朝时期还长期占据了上风。其实所谓“君臣大义”一类的观点是儒家兴起后才有的;退一步讲,即便商朝时已经有君臣观念,文王内心早就把商朝视作仇敌,臣事商朝只不过是不得不为之事,他心中哪会恪守什么“臣道”?所以古代儒生以文王是“至德圣人”、必然会遵守“君臣大义”这种理由来否认文王生前称王,我们现代人看起来当然是感到非常迂腐可笑的。因为考古学的发达,我们今人已经可以拿出更多文王生前称王的证据。上世纪70年代周原遗址发现的“周原甲骨”中,有一片上面就写着“今秋,王囟克往密”的字样。学者公认,周原甲骨的年代是商末周初。我们下节会提到,姬昌称王后攻打的一个国家就是密须国,简称密国。这里到密国的周人之“王”,显然就是指姬昌。甲骨文卜辞都是占卜时现场所刻,其中的“王”的称呼肯定是当时的称呼,不可能是后人追称,所以足以证明姬昌生前就已经被周人称作“王”。
日期:2017-10-26 17:17:11
文王称王这一年,皇甫谧在《帝王世纪》说是在姬昌即位为周君的四十二年。文王称王后重新改元,于是周侯姬昌四十二年就变为“文王受命元年”。不过文王称王的那年,相当于纣王多少年呢?这点其他史书中都未明言,只有《今本竹书纪年》说西伯昌“受命”在纣王三十三年(但该书说西伯昌的所谓“受命”并不是接受“上天授予的商命”,而是接受纣王任命他为西伯的王命,这自然又是那些否认文王生前称王的腐儒的说辞,不值一驳)。在此本人想说的是,伪书《今本竹书纪年》中称纣王在位五十二年,这肯定是不对的。我们上面说过,按《古本竹书纪年》的说法,季历、文丁在同一年去世,姬昌和帝乙元年在同一年。但《今本竹书纪年》文丁的纪年比《古本竹书纪年》多了两年(《古本》说文丁有十一年、《今本》说文丁有十三年),而且《今本竹书纪年》称纣王的父亲帝乙在位九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则通过卜辞考证帝乙的在位时间为二十六年。显然纣王真实的继位时间,要比《今本竹书今年》中记载的晚十几年。所以在此本人就自己来推测一下姬昌年数和纣王年数的对应关系:首先按《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姬昌元年和帝乙元年同年。按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证,帝乙在位二十六年,那么纣王元年大约就等于姬昌二十七年。姬昌四十二年受命称王时,即大约相当于纣王十六年。往前推七八年,姬昌被囚于羑里的时间应该就是纣王八年或九年,这正好是甲骨文卜辞里“帝辛十年征人方”之前。
日期:2017-10-26 17:21:18
20,文王伐九国(上)
别忘了前面我们讲过,纣王不是白放文王的,其条件是要文王为商朝平定各方叛乱的。因此文王虽然要巩固内政、扩充实力乃至制造舆论,但是“平叛”的工作同时也要进行。这一则是纣王交代的任务,没跟商朝公开翻脸前,还得遵从商朝的“王命”;二则,它也可以实现文王的如意算盘,那就是假公济私,打着“平叛”、勤王的旗号来削弱商朝的力量、扩张自己势力—恐怕这就是最早的“打着红旗反红旗”吧。所以文王“受命称王”后,立即开始了“替”商纣王“平叛”的事业。
前几节我们讲过,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简《容成氏》一文中,提到的“叛乱九邦”是丰、镐、郍、石、邘、鹿、黎、崇、密须九国。不过我们前面也对两个方面做了说明:第一,中国古代所说的“九”,常常不一定是实数,很多时候就是多的意思。咱们也用不着把文王“征伐九国”,拘泥于必须九个国家,其实就是文王征伐了很多国家的意思。第二,《容成氏》一文中说的很多国家,比如邘国、黎国、崇国,都是商周的铁杆属国,它们当时也不会叛商,所以《容成氏》里面说的“叛商九国”,其实可能是战国时的作者以后来文王征伐的国家名字,凑在里面的。历史上文王真实的征伐战略,打谁不打谁,先打谁后打谁,当然是以怎么样有利于扩大本国势力、削弱商朝力量为根本的。但是文王征讨的国家中,应该也有一些是真的曾叛商的国家,因为当时文王毕竟还臣服于商,表面上得对纣王有个交代。
日期:2017-10-26 22:28:44
文王征伐九国的历程,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按《史记》上说,文王受命称王后,首先征伐的敌人是周人西北方的犬戎。犬戎,又作畎夷、混夷、昆夷,应该是以犬为图腾的戎族部落。话说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犬”、“犬侯”的记载,一般认为这即是指文献中的犬戎和犬戎首领。殷墟卜辞中商王曾卜问到犬地畋猎是否有灾害,显示“犬”地离安阳殷墟应该不远,因此一些史家认为当时的“犬”地可能位于今天晋南或陕东一带。殷墟卜辞里还有卜问“犬”地农业丰收的内容,显然犬戎也有农业,是个农业民族或半农半牧民族,而非如过去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是个纯游牧民族。到文王时期,当时犬戎大约已经迁徙到岐山西北方的甘南一带。对比一下前面《容成氏》所列的九国,大家就会发现犬戎其实并未名列其中。不过犬戎在周人的背后(按周人准备东向伐商来算),经常侵扰周人。皇甫谧《帝王世纪》说:“昆夷侵周,一日三至周之东门,文王闭门修德,而不与战。”周人要向东扩张势力,就不能不先把后方给稳定了,文王自然要征讨犬戎。文王伐犬戎的具体过程,史书并未有详细描写,但此战文王的目的显然是达到了,因为描写周代的史书上很久都没有再提到过犬戎,直到近百年后的周穆王时期。据《国语》载,周穆王想征讨犬戎,但当时的卿士(执政大臣)祭公谋父极力劝阻,说犬戎人一直臣服恭顺。而史书和金文里并没有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等周王曾西伐犬戎的记载,可见犬戎应该是被文王一战打服了近百年的。
日期:2017-10-26 23:36:53
辛[酉][卜],囗,贞犬受年
甲骨文“年”,像人背禾,表示五谷成熟。“受年”即全年的谷类丰收。“贞犬受年”,即卜问犬地一年是否丰收。这表明犬戎有农业,是农业民族或半农半牧民族,而非一些人想象的游牧民族。
日期:2017-10-26 23:43:08
文王受命称王后第二次出征,讨伐的是姞姓的密须国(和那个倒霉的鄂国同姓)。这密须国倒是《容成氏》中提到的九国之一。密须国是当时较强大的国家,它在今天甘肃灵台县西南,也即岐山的正北方。密须所在的位置,长期以来是西方戎族进入关中的交通要道。周人要“翦商”,本来就要消除密须这个隐患,没想到它自己先折腾起来。《诗经·大雅·皇矣》写到:“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援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这段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密须人先侵略与周人关系不错的阮国和共国(据说这两国都在今甘肃泾川县附近),文王因此勃然大怒,于是整顿兵马,制止密须人的侵略行径,保卫周国社稷,维护国际和平。据皇甫谧《帝王世纪》说,文王伐密须前,他的三子管叔鲜还曾劝阻,说密须国君主贤明,伐之不义。这时吕尚则说:“我听说先代君王打仗,打逆风仗不打顺风仗,打困难仗不打容易仗。(臣闻先王之伐也,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太公一席话,坚定了文王伐密的决心。周原甲骨中对此战也有记载,如有“今秋王囟克往密”、“王其往密山”等刻写。文王可能是占领了密国旁的军事要地密山,已经对其形成泰山压顶之势,所以《帝王世纪》和《吕氏春秋》都说,密须人最后不得不自缚其君出降。后世孟子所说的“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就是指此战。周人胜利后的缴获颇为丰富,文王就把缴获密须国的战鼓和战车,当做“大蒐礼”(围猎形式的军事演习)的仪仗。后来周成王(武王之子)分封诸侯时,又特意把这密须国战鼓和战车当做礼器,分赏给弟弟唐叔虞,成为唐国(即后来晋国)的重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