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痛哭惊动了随军的祖大寿的八十岁的老母,祖老太太问明原委,教训祖大寿,让他遵照督师书信,二次入关勤王,一来保卫皇上,二来为督师赎罪。祖大寿平生唯两个人之命是从,一个是袁崇焕,一个就是他母亲,于是跪下领命,告诉京师送信之人,不日将起兵入关大破贼军。
震惊天下的辽军东溃到此结束,祖大寿没有再要求释放袁崇焕和诛杀奸臣,也没有讨要每人五两的赏银,袁崇焕一纸书信让敢于抗拒皇上圣旨、不给孙承宗面子的祖大寿回心转意,无条件回师入援。崇祯皇帝的目的总算达到了,但是却在崇祯心理留下了无法抚平的伤痕,给袁崇焕的命运又蒙上了一层无法抹去的阴影。
后金入犯以来,崇祯整日焦虑不安,认为之所以逆奴猖獗,全由满朝文武不实心任事,因此动辄大发雷霆,出手惩治众臣。户部、兵部、工部是跟战争关系最密切的三个衙门,尤其处在风口浪尖。
户部尚书毕自严自打京师戒严起,就没回过家,每日坚守在户部大堂,随时处理紧急公务,忙的头晕脑胀,后来甚至头和眼睛因连续熬夜而全部肿胀,经常半夜接到皇帝圣旨,片刻不敢怠慢,所幸毕自严有四十年地方和中央极其丰富的工作经验,本人又相当聪明,平日里精打细算大战之前,有两百万石的存粮,虽然还是左支右绌,应接不暇,总算没出大事,崇祯尽管也不时申斥,总体来说对他的工作还是满意,毕老爷平安。
相比而言,兵部和工部就是本次战争中重灾区。兵部尚书王洽在后金入犯尚未兵临北京城下,就被崇祯革职下狱。任期不过一年。
王洽,字和仲,山东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生的身材高大,相貌威武,表情严肃、不怒自威。崇祯元年任工部右侍郎,主持部务。当年,兵部尚书王在晋因刘鸿训案被免职,崇祯召见群臣,一下子被王洽的相貌所吸引,不禁对身边的太监讲“这位官儿张得好似门神”。立即钦点王洽为兵部尚书。消息传开,有好事者调侃说门神一年一换,这王尚书看来也长不了,果然第二年王洽就被革职下狱。王洽为官清正,操守很好,朝野颇有名望,但是缺乏应变之才,而兵部尚书恰恰最需要的就是随机应变。王洽接任不久,就摊上己巳年这件天大的祸事,尽管使出吃奶的劲儿,还是没能做好,惹得崇祯龙颜大怒,最终难逃厄运。
京师戒严后负责守城的是襄城伯李守琦,其始祖李濬,因随成祖朱棣靖难有功,封为襄城伯。李守琦生性严酷,名声很坏,也许崇祯正是看中他这一点,才命他执掌守城大权。果然,没几天,十一月十一,李守琦向崇祯汇报说城头悬帘又窄又薄,质量不合格。
悬帘是当时的一种守城用具,一般是用布做成,空心,中间用棉花或毛毡等柔软之物填充,然后用两根棍子挑出城头,用以遮挡城下射来的弓箭,性质类似于盾牌。
崇祯听了大怒,当即下旨将工部尚书张凤翔及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主事史维堡、唐昌世革职下狱,众大臣觉得处罚太重,尤其是张凤翔,他身为尚书,处理的事情极多,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悬帘不合格,张凤翔有失察之罪,应予处罚,但不至于一下打进大牢。
崇祯见众臣为张凤翔求情,更加恼怒,说“如今就靠这一堵墙阻隔贼军,这一堵墙要是倒了,宗庙社稷就全不在了,岂能儿戏?”。于是,张凤翔有幸成为己巳之变中明朝第一位革职下狱的高级干部,但不是最后一位。
转眼之间,已到腊月初二,李守琦又跑来向崇祯汇报,还是悬帘的事,这回不是说悬帘质量有问题,而是说悬帘数量有问题,城上有好多地方,没有张挂悬帘。崇祯正因为袁崇焕的事大动肝火,李守琦此报,无异于火上浇油,当即传旨锦衣卫将工部四位郎中,营缮司郎中许观吉、都水司郎中周长应、屯田司郎中朱长世,虞衡司郎中管玉音(工部总共也就四位郎中)一起拿来,当庭廷杖俱廷杖八十,一声令下,棍棒与哀嚎齐飞,血肉与残阳一色,许观吉、周长应因年老体衰、朱长世尚在中年,但身子骨向来单薄,当场毙命,剩下管玉音打的昏死过去,奄奄一息被拖入大牢。场面之血腥,骇人听闻。
当天,为国事忙的焦头烂额的崇祯个人生活倒是有一件喜事,次子慈烜出生,不幸的是当晚就夭折。(后来早逝,追封为怀隐王),给笼罩在一片阴郁中的大明皇宫更添了几分沮丧之气。
日期:2017-09-28 21:32:10
第八节 复四城
皇太极从南海子出来之后,一路往南,且猎且行,甚是悠闲。沿途攻破良乡,又攻下固安。十一日,派阿巴泰、萨哈廉去房山祭奠金完颜阿骨打和金世宗完颜雍。
完颜阿骨打和他弟弟完颜吴乞买,以五千女真骑兵造大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反,杀败辽国数十万兵马,攻入燕京城,逼得天祚帝四处奔逃,取辽而代之,成为中国北方霸主。金世宗完颜雍乘不可一世叫嚣着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海陵王完颜亮出师南征,在辽阳自立为帝,并在完颜亮兵败身死之后,迅速稳定局势,数年后击退了宋孝宗的隆兴北伐,维持了金对南宋的战略优势,在位二十余年,人称小尧舜。
此刻,皇太极已经公然以五百年前金国皇帝的继承者自居,其志不在小也!祭文饱含热情,说他久闻二帝功高德盛,中心缅怀,梦寐景仰。只是一直无缘拜祭,现在统兵来到良乡,终于夙愿得偿。接着照例向土中沉睡了数百年的金二帝控诉明朝诸帝欺侮他父子的罪行,解释他领兵入犯实在是被逼无奈之举。希望二帝英灵,明察秋毫并暗中保佑他。
皇太极心情极佳。他好久没有如此开心过了,上回这么高兴还是他继承大位的时候。这几天,经常在睡梦中笑出声来,或者骑马行在路上时不时一个人突然诡异的一笑,弄得身边的侍卫不知所措,还以为皇上因操劳过度而出了什么问题。
皇太极这么开心只因为袁崇焕被拿,而且是被自己的对头、袁崇焕的上司大明崇祯皇上亲自拿下,这比自己亲手拿住袁崇焕还要万分的解气,试想 ,天下快心事孰胜于此?这个袁蛮子,父汗虽是年高病亡,追根溯源,也是因宁远兵败这一口气出不来,被其气死。自己心怀不服,攻打宁锦,又败于其手。北京城下,以区区万余兵马竟杀败我军数万,此人不除,我寝食难安。本来,定计放那两个太监回去反间,只是聊以一试,并不抱多大希望,毕竟这条计策破绽太多、手法太拙,没想到崇祯皇帝居然上钩,立马将袁崇焕下狱,想到此处皇太极不由得对袁崇焕动了惺惺相惜之意。辽东十几年中,明朝换了那么多经略、巡抚,都被自己父子打得落花流水,也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这么一个袁蛮子来,硬生生将大金挡在宁锦之外,眼巴巴望着山海关就是打不进去,实是平生未遇之劲敌,此等人物,要是能为我用,何愁大事不成?可惜偏偏是保了朱家皇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