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的一生功过》
第27节

作者: 梦中旅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的感业寺遗址,是明万历年间重修感业寺,按原面积缩小到1/10,占地30.9亩,其他布局不变。重修后刻石碑、匾额各一方,碣石现存殿前碑亭内照壁下。后因兵火,建筑物大部毁坏。加上后来建学校,如今感业寺的土地面积多少已经成了一个谜。
  日期:2017-10-26 16:28:06
  通过我从长安影像转载而来的图片,可以发现,感业寺的领土面积已经缩水,很多都不得而知感业寺到底有多大,除非有影像资料或者有图集证实感业寺的建筑到底是什么风格,应该跟唐宫建筑差不了多少,既然是皇家寺院,肯定不会太寒碜,而武氏怎么样了,在离开唐宫前得到了李治的承诺,一日必会接她回宫,怀着这样的期盼她来到了感业寺,而感业寺面临的就是削发的问题,一代女皇将她改作带发修行,冯宝宝版则虚构了她与冯小宝通过改变谕旨来解决剃发危机,94版武则天一直被人认为是剃度,但后来我们明显看得到,刘版的武氏只是戴了一个类似于赵薇在少林足球里面带的面具而已,如果是白天在外面打着光到看不出来,一到了晚上或者屋内,明显可以看到面具头模内潜藏着的头发,这可以说是94版武则天最大的穿帮镜头,那么史书中如何记载的,新唐书说:后削发为比丘尼,居于感业寺。旧唐书: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资治通鉴呢,似乎完全略过了这点,只在高宗本纪里略微提到武氏曾为太宗侍妾这个事实而已,我想说的是这可真够省的,但是所谓的武氏的那些骂名几乎一点不剩的记录在案,那么我个人觉得旧唐书更符合武氏的情形。

  旧唐书没有否定武氏出家,但并未提及削发,可见不确定,但是到了新唐书,得,加上了削发为比丘尼,似乎认定了她出家,那么唐会要呢?唐会要写的很清楚:太宗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我们可以发现,旧唐书和唐会要均未采用削发为尼的说法,但又说明了武氏出家的事实,那么只有一种结论,那就是带发修行,而下这个谕旨的正是高宗,因此,一代女皇里面武氏的修行其实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带发修行和削发修行一样都是修行,区别在于一个蓄发+一个削发而已,那么是怎么一回事呢?李治和武氏毕竟是年少分开,虽然高宗不敢违反太宗的谕旨强留武氏,但是毕竟曾经如此亲密,自然是关照一番,感业寺尼姑们虽然有所疑虑,但是圣旨一下,也不得违之。

  武氏的头发虽然保住了,但是她的考验或许可以称得上折磨就此到来,感业寺的尼姑慧清师太是个贪心又很势力眼的主持,虽然身在佛门,却六根不净,看着武氏从才人变成出家人,一下子狠狠的欺负她,罚她挑水,砍柴,反正就是一个人要干四个人的活计,而这自然是高宗所下的带发修行的谕旨带来的恶果,高宗的关照除了保住武氏头发外,成为了武氏受累的一个理由,不管是磨练还是什么体罚,总之武氏从此以后,白天挑水砍柴,到了晚上诵经念佛,甚至还要自怨自艾。

  因此,94版武则天里徐惠妃有句话说对了,那就是到感业寺出家才是生不如死,不得不说这很痛苦,没几天,武氏就坚持不下去了,实在无法,但夜里她会想起高宗的承诺,再苦再难都坚持下去,而此时的高宗正沉浸在后宫嫔妃之一的萧淑妃身边,怎么,堂堂高宗不喜欢皇后,喜欢嫔妃,难道皇后不美,王氏能做皇后自然很美,但是相对于长孙皇后的大度贤惠,这位王皇后恐怕就不是那么的贤惠了,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一个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一妻一妾会被人笑的,尤其是皇帝三宫六院72嫔妃更是不在话下,王皇后不愿意,她只希望皇帝只宠她一人,爱她一人,这是王氏犯下的第一个错误,作为皇后母仪天下,绝不可以有嫉妒之心,但是她有了,而且这嫉妒之心越放越大,最后终于因为这个原因害死自己,第二,皇帝既然不属于你一个人,那么你就要做到忍,如长孙皇后一般,但是王氏既要皇后名位,又得要独占恩宠,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于是乎接下来的一件事彻底震碎了她的神经,那就是萧淑妃怀孕了,而且一举得男,也就是后来的雍王李素节,看着萧淑妃和高宗那份你侬我侬的样子,王氏一次次的被妒意蒙蔽,坐下了多件失了圣心得事儿。

  那么到要问问,高宗是不是真的不喜欢王氏,肯定不是,那为什么如此,就得从这样的想法考虑,第一,高宗是个有严重的恋母结的人,他希望自己的皇后是个温柔贤淑,如母亲、武氏(毕竟李治最初遇到的武氏不再是狮子骢事件里那个张扬不加收敛的女人,而是一个平心静气且照顾太宗有加的女人,这样一个充满母爱光环的女人,怎么能不打动李治)一般的女人,而不是王氏那种小家碧玉,第二,王氏多次表现出来的嫉妒之心完全违反了七出之条,就算高宗一开始觉得很抱歉,经过长久以来王氏的多次撒泼放刁,那份真心也被王氏耗得一滴也不剩。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王氏的失宠,完全是自己做的,虽然出身大家,却没有做皇后的自觉,虽然做了皇后,却没有半点母仪天下的风范,完全是个世俗妇人,从而萧淑妃的得宠显而易见,但是萧淑妃的得宠必须是居于她的贴心和温柔,如果一日她表现出王氏那样的撒野放刁的行为,那么她的恩宠也要随之而逝。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高宗需要的是那种如长孙皇后一般的贤后,处理后宫事务不让皇帝头疼,而不是经常因为哪个妃子得宠哪个妃子失宠去和皇帝大小声,从这来看,王氏就不像自己婆婆长孙皇后那样深入人心,太宗口中的佳妇此时已成为了泼妇,难道太宗看错了,自然不是,只能说当时的王氏还善于伪装和作假,但是一旦自己的皇后地位稳定了,她的本性就会暴露出来,可惜的是此时的王氏还不思悔改,继续执迷不悟,在嫉妒之心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日期:2017-10-28 09:24:46
  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干老臣一致认为,王氏没有子嗣是最大的过错,有了子嗣就没问题了,可问题就在于王氏要有子嗣何至于此,王氏628年出生,那么他和萧淑妃争宠就发生在武氏入感业寺为尼的那段时间,那应该就是在654年7、8月份的时间,萧淑妃诞下子嗣应该是在648年,想想看萧淑妃都生下孩子了,王氏还是半个子女都无,李治就算对她再有歉疚,那么再一次次她的嫉妒之心下也会彻底没有了,一个无子又善妒的皇后在古代是可以称之为不贤的,可是王氏并没有在自身寻找原因,首先她觉得是萧淑妃魅惑皇帝,但忽略了高宗是天子,本身就有宠纳嫔妃的权力,王氏却不想在这个事情上纠结,从这点来看,王氏根本不具备做一个皇后做一个需要做些什么,需要牺牲什么。

  旧唐书似乎没有提及王氏性情为人,只说了武氏获得恩宠,后俱不自安和后及良娣萧氏递相谮毁。但是新唐书资治通鉴都提及了王氏的为人和其家人心性如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