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有一种传闻,说毛文龙私通后金,如果属实,光这一条就足够死罪。袁崇焕在毛的十二条大罪中,却只字未提。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毛文龙就不断和后金接触,后金方面对毛文龙的诱降活动断断续续,但一直没有停止,双方信使往来不断。皇太极继位后,达到高丨潮丨。此时的毛文龙开始失宠,为了巩固地位,毛文龙开始游走在明金之间,试图通过与后金拉拉扯扯来突出他重要性,提醒朝廷,他可是一块抢手的香饽饽,如果把他逼急了,就要投奔后金。在袁崇焕斩帅之前,毛文龙并没有实质性的投降活动。
在和皇太极的书信往来中,毛文龙狂放不羁个性 充分展现,语言天马行空、汪洋恣肆,完全用游戏笔墨写出,根本不像是进行生死攸关的政治谈判。如在皇太极面前夸大他的武力,说“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从两面夹攻,则大事即可定矣。”又讥刺嘲讽皇太极,说“你到底是达子家做事,只图目前之小利,哪知远之大妙。我与你缘薄分浅,无大福以享受耳”。又训斥皇太极道“你既是一国之君,非同小可,何其气量褊浅而无容忍之甚也”。诸如此类,随处可见。其语气狂妄傲慢,言辞戏虐轻浮,完全是在玩弄调戏皇太极。
对于毛文龙,作为旁观者的朝鲜看的很清楚,认为毛盘踞皮岛,垄断海上贸易,安享富贵,拟于王者。毛之本心,只在富贵。悖语乃其本性。
斩了毛文龙之后,仁祖李倧写信给袁崇焕,赞扬他斩帅之举,说在中国为先去腹心之疾,在辽民为脱虎口归慈母,在三韩为决痈溃疽而延命回生。赞袁崇焕沉机渊深,雄断雷奋,一开一合,妙用如神。天生不世之才,终必有不世之功。
既然皇帝如此表态,一时之间对袁崇焕斩帅的正面评论占据了朝野主流,盛赞袁崇焕只身入虎穴,为国除奸,实乃英雄壮举。甘肃巡抚梅之焕是一名比较清正的官僚,他说单凭毛文龙将辽人子女六七岁者充作俘虏献俘北京斩于闹市一条,把他寸斩都不冤枉。听到袁崇焕斩帅的消息不觉狂呼起舞,东向九顿,愿为袁牵马坠镫而恐其不收,表达了对袁极度仰慕之情。毛文龙的亲属故旧及利益相关者,暂时不敢声张。
一片颂扬声中,也有人看出了危机。袁崇焕的大将,中军副将何可纲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他深知毛文龙经营多年,树大根深,万一皇帝态度有所改变,随时就可以成为袁崇焕的一条大罪。对袁讲“生文龙,天不幸;用文龙,朝廷不幸;杀文龙,公不幸”。对斩帅之后袁崇焕的境况深为担忧。果不出其所料,半年之后,崇祯把脸一翻,旧事重提,斩帅又成了袁崇焕的一大罪状。
如果按照英雄、奸雄、枭雄三种范畴划分,毛文龙当属于枭雄之列。其个性突出特征是诈而多术、诡而善辩,善于利用外界力量,有形力量如阉党势力、无形力量如舆论宣传为自己造势,尤其擅长于放卫星,这也是他和王化贞惺惺相惜之处。毛文龙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不屑于寻章摘句,终老场屋,走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科举之路。不得志之时毅然来到辽东,投身于火热的抗金斗争,热血报国、胆略过人,敢于率兵二百夜袭镇江城,一举成名,这一点和袁崇焕并无二致。因此,当时之人也将毛文龙视为当世奇男子,予以热捧。毛文龙曾对朝鲜大臣说道:“俺既以身许国,死生存亡,付之于天。事成则天下之幸也,不成则天下之不幸也。辽民之不信,俺亦已知。俺若为身谋,只欲保身,则岂能留滞至今,与此辈同事?此辈顷日亦倡绑送之言,俺一点丹心,有如皎日”,这番话掷地有声,足可载入史册而不朽。
一个人的一生所为,往往随着他所处的环境变化而变化。天启三年之前,毛文龙与后金几番血战,九死一生,虽然不敌,屡败屡战,但能吃苦,敢拼杀。遁入皮岛之后,安全有了保障,富贵唾手而来,在完全没有外部监督之下,毛文龙好似变了一个人,急速腐化,内心深入被隐藏压抑的各种恶念全部绽放,骄横跋扈、专权妄为,滥杀无辜、生活奢靡,罕有主动出击后金之举。不思进取,残虐辽民、欺压朝鲜,结交阉党,对于正确的批评意见概不虚心接受,反而与之对抗,和周边朝廷大员非但不能精诚合作,反而恶斗不休,自己具备了垮台的条件。
毛文龙后期骄傲自满,妄自尊大,已近乎病态,和《侠客行》中雪山派掌门自大成狂的威德先生白自在不分轩轾。朝鲜使臣赵希逸拜访毛文龙,不知道用什么礼节合适,想用拜见明朝诏使的礼节来拜见毛文龙。毛文龙怒斥道 “本老爷是天朝一品都督兼太子太傅,于尔国便宜行事,学士诏使能有如此体统?”崇祯元年,毛文龙又对朝鲜译官说“我是天朝都督,便宜行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何怕人?”
毛文龙说的没错,他不怕任何人,可是,是不是任何人也怕他?起码,袁崇焕不怕他。如果,他遇上的不是袁崇焕,可能丧权但不至于丧命。
袁毛二人个性有相似之处,都有英雄情结,都是强势性格,二强相遇,必有一折。袁崇焕并非不知道毛文龙非常人可比,甚至非一般总兵可比,其多年积累的政治影响,不管实际的牵制作用如何,在很多人心目中,毛文龙是一面闪亮的旗帜。袁崇焕也花了很大力气,想和平解决东江问题。宁远初会,待以宾礼,双岛之会,耐心说服,正如其所言披肝沥胆,陈说三日。不料,毛文龙依然故我,频频用激烈夸诞之语挑战、戏谑、顶撞袁崇焕,对袁崇焕缺乏应有的尊重,深深刺激了这位自负自信的上司。毛文龙直到最后仍坚持不接受袁崇焕提出的主要条件,他自恃此处是他的势力范围,袁崇焕纵然恼怒,也奈何他不得。他没有想到,轻视对手往往是踏入坟墓的第一步。
袁崇焕权衡再三,终于决定用霹雳手段解决毛文龙。当然,此举有极大的风险,如果当时毛营兵将一齐武力反抗,袁崇焕众寡不敌,能否全身而退都是问题。这里,不得不佩服袁崇焕泼天之胆,置生死于度外,置之死地而后生。非大英雄大豪杰,不能为此。
一向稳重的孙承宗在袁崇焕被逮之后,就此事写到“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把袁崇焕深入虎穴,擒斩毛文龙称为千古英雄之手,钦佩之情,跃然纸上。
袁崇焕入狱之后,御史高捷翻出斩帅之事,攻击袁崇焕,质问他为什么事前不请示皇帝,分明是欺君罔上,激起了崇祯的心头之火。
一经请示,责任就不在自己头上,这是千古以来直至今日,普遍的办事之道,袁崇焕难道不知?
袁崇焕最少有两次请示的机会。一次是在京面圣之时,即使考虑到平台召对之时人多嘴杂,袁崇焕也可以上密揭请示。再者,在辽东决定出海之前,也可以预先请示。那么,袁崇焕为何计不出此呢?斩帅之后,他在奏疏中有一番解释,说考虑到毛文龙在京耳目众多,怕事机不密,万一泄露,毛文龙可能铤而走险,或降后金,或据岛叛乱,都不好收拾,袁所言不虚,确实存在这些可能。但此处袁崇焕可能未把他的另一种考虑表达出来,就是万一崇祯不批准袁崇焕使用极端手段解决毛文龙,袁崇焕的霹雳手段就被堵死,想用也不能用。所以,袁崇焕宁可冒着专擅的罪名,先斩后奏,也要达成他统一军政的目的。而此种考量不足为外人道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