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 全新解——传世文献+出土资料重述那段奠定中华走向的朦胧上古史》
第40节作者:
唐封叶 日期:2017-11-04 19:10:21
可能有人还会说,就算你证明武王伐纣带文王木主合礼(商代军礼)合情、并不异常,那武王伐纣时为什么不自称王而称“太子发”,还一个劲地说“予克纣,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其实这也好解释。古人都说了,武王不自称王而称“太子发”,是表示自己伐纣是奉文王之命,不敢自专;至于《泰誓》中武王一再说“朕文考(我的先父)无罪”,与其解释为文王被纣王无罪而杀,不如解释为文王曾被纣王无罪而囚。《泰誓》那句话完全可以翻译为:“如果我灭掉商纣,并非我武功赫赫,而是因为我父亲文王无罪被纣王囚禁七年;万一纣王胜我,也不能表明我父亲文王当年被囚是他确实有罪,只是我自己品行不良而已!”有人可能会质疑,父亲被囚比被杀的仇恨小多了,如果文王只是被纣王囚禁过,武王伐纣时值得把此事拿来说事吗?其实你看看历史,后来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时宣布的所谓“七大恨”,又有几条是真仇大恨?努尔哈赤连明朝偏袒叶赫等部、明朝官员“作威作福”,都拿出当一条“恨”来说。当年文王无罪被纣王囚禁七年的事,总比努尔哈赤“七大恨”中的很多“恨”更真实更大吧?武王伐纣前的演说就是要激起周人对商纣的仇恨,他把父亲无罪被囚之事拿出来“拉仇恨”,又奇怪吗?所以咋能说《泰誓》中的那句话,就一定证明文王是被纣王所杀的呢?
故而最后本人的结论是:《泰誓》中的那句话可以有多种解释,武王伐纣时自称“太子发”并带着文王木主的行为也是合礼合情,无法作为“文王被纣王杀于羑里”这一推测的有力支撑。尤其是传世和出土的先秦文献资料都说文王被纣王放出羑里、文王在周国辞世前还给武王教诲,故而在没有新的出土资料能证明文王是被纣王所杀前,本人坚持文王是寿终正寝于周国的传统说法。
日期:2017-11-06 23:35:22
24,扑朔迷离的“武王伐黎”
周文王在周国去世后,被安葬在毕原。据史书记载,后来武王、周公旦死后也都葬在毕原的文王陵墓附近。但这毕原在哪里呢?古人主要有两种说法:太史公司马迁说毕原在镐京东南的杜地中间,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市南面长安区郭杜镇一带;唐宋时期人则普遍认为毕原在咸阳北的北塬。现在在咸阳市北5公里的周陵镇上,有所谓的周文王、周武王陵墓,墓前还有清乾隆年间山西巡抚毕沅所刻立的“周文王陵”、“周武王陵”石碑,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好像是文王、武王墓在此的“铁证”。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学者就对这所谓的二陵进行过调查,先后在其周围发现了战国云纹瓦当和战国秦王陵特有的外围壕沟,因而推定它们是战国时期的秦王墓,最有可能是秦惠文王和秦武王之墓。实际上根本不用考古学者出马,就光凭周陵镇上所谓二陵的高大封土坟头,就可以判定这绝不是春秋以前的墓。因为史书载,上古时期的墓都是“不树不封”的,也就是墓周围不种植树木做标志,墓顶上不起坟头。考古证实中国古代墓葬起坟头是春秋末期以后才兴起的习俗。其实不光是周陵镇的周文王陵、周武王陵,陕西其他的所谓西周王陵也都是假的、“张冠李戴”的,也即是后人把战国秦汉以来的君王、贵族大墓或者自然的山陵误认为成是某周王陵。文王、武王为首的西周王陵既不在咸阳西北的北塬,那在太史公所说的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一带吗?很遗憾,上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那的数十平方公里内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搜寻,钻了无数的洞,不但没有发现西周君主级别的大墓,连西周普通贵族墓都没发现几座。那周文王和周武王、周公旦的墓到底在哪呢?
其实自古以来关于毕原地望还有一种小众说法,那就是在岐山周原上。《逸周书·作雒解》云:“武王(灭商)既归,乃岁十二月崩镐,肂(殡)于岐周。…(成王)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大约在东汉三国时有个叫李奇的文人在注《汉书》时就说,毕地应该“在岐州(周)之间”。因为按《作雒解》记载,武王死于镐京后,周人将其棺椁运到岐山周原停棺,最后葬在毕地,显然毕地应该在岐山周原附近。如果毕地在丰镐附近,周人把武王的棺椁从镐京运到近百公里外的岐山周原停放,停放几个月后又赶了近百公里路运回丰镐附近安葬,这样来回折腾岂不是太奇葩了吗?岐山周原是周人的发祥地、龙兴之地,至少太王(公亶父)应该是葬在那里的;季历虽然死在商朝,但是如果尸体被商人归还回来的话,那文王也只能将他葬在周原。所以文王、武王死后,周人把他们安葬在周原的圣都岐邑旁、跟父祖们在一起,是非常有可能的,这符合“落叶归根”的传统。毕竟在他们去世时丰镐刚刚成为周人的都城,周人对新都丰镐应该还没有心理上的认同感,不会认为丰镐是“根”。虽然这种解释非常合情合理,但是毕地在岐山周原的说法,自古以来信的人却非常少。不过2003年以来的一次重大考古发现,改写了这一切。
日期:2017-11-06 23:44:54
陕西咸阳北周陵镇的“周文王陵”,是“如真包换”的百分百假文王陵。根据在该陵发现的战国云纹瓦当和战国秦王陵特有的外围壕沟,考古研究者认定其为战国秦王陵,极有可能是秦惠文王陵。
日期:2017-11-06 23:50:03
2003年以来,考古学家在陕西岐山县北7.5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唐代始建的周公庙附近,发现了一个规模巨大的西周遗址,其中的大型墓葬区,发掘出十座带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还发现有多座三条墓道的大墓。很多人知道,“亚”字形大墓是上古帝王级别墓葬的形式,因此周公庙遗址墓地,成为目前关中地区发现的最高规格的西周墓葬区。这里还出土了上万件西周甲骨,有多块甲骨上面刻有“周公”的字样。只不过可惜的是,考古学家目前发掘的周公庙遗址大墓,基本都被盗掘一空,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大墓的主人究竟都是谁。但尽管如此,现在多数学者综合各种迹象认为,这里应该就是周公家族墓地所在:因为这些墓葬虽是带四条墓道的天子规格大墓,但是墓室面积比殷墟“亚”字形商王陵要小得多,只与同时期的诸侯墓墓室相当,所以是西周天子墓的可能性不大;这里发现带“周公”字样的卜骨,而众所周知,后来周公旦因为东征平叛、再造周朝的特殊功勋,死后被成王允许享用天子之礼。我们前面说过,史书称周公旦是葬在毕地文王墓附近的,周公家族墓地既然在岐邑旁,那么文王、武王墓自然也该在周原之上了。也许不久的将来,考古工作者能在岐山周原发现它们的陵墓,甚至全部西周王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