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他犹豫再三,填报了学校最终也放弃了。而老师选择了缴费上学,毕业后工作了几年,接着考研,留校。而他填报的那所专科学校和那老师读的是同一所。
很多时候他都在想,会不会在另一个空间,我就是读了大学后娶了老师过着幸福的生活呢?
日期:2017-10-31 16:40:01
吕丛志
是我小学同学的哥哥,学校名人:原因1、他名字谐音女同志,好笑。2、武痴,那个年代正上演武松、少林寺之类的武打片,男孩子都喜欢模仿其中的武打动作比比划划,他是“专业性质”练,家里得天独厚的有个小院儿,摆着沙袋,挂着自制的分不清是宝剑还是腰刀等器械,一会儿外练筋骨皮,一会儿内练一口气。
经常憋一口气,肚子鼓得老大,让我们揍,揍完不叫疼,说是练的金钟罩,等我们不注意才使劲揉。
后来发展到离家出走,要去名山大川拜师学艺。
被家里人抓回来揍了几次,可能金钟罩铁布衫功夫已小成,效果不佳,终于有一次出走后渺无音讯了。
等再次见到吕丛志时,已经是10多年后,他亲属去河南某个以武术闻名的寺庙旅游,顺便周遭游玩,在一个小庙里看到一个僧人有些像他,遂急忙过去交谈观察,那个僧人对答都很有礼节,但谈话内容表明根本不是一人并明显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让他家人更是不能肯定是否是他了。
吕丛志母亲得到亲属电话后第二天就从老家赶了过去,经她判断,僧人百分之九十应该是吕丛志,但不管他母亲怎么苦苦哀求,这人总是一口咬定认错人了。只不过他对待吕丛志母亲的态度显得温和亲切多了。
后来吕丛志一家人也不再强迫那僧人承认了,只是时不时的过去看看他,特别是他老母亲,为了常看到他,竟然在附近村子里租了处房子。没事就到庙里坐坐。
我关心的是吕丛志功夫怎么样了,所以常问起我那个同学,我同学说她从没看到过那僧人练武,不过有一件事应该能说明问题:我同学母亲一次去看那僧人的时候,向他诉苦:说邻居建房,把公共区域都占了,家里小院因为墙倒了,邻居家竟然把围墙筑到小院里。那僧人也只是让同学母亲向生产队、村组反应。没有其他表示。
后来邻居越来越过分,家里就我同学母亲,同学老公也比较懦弱,村组更没法。僧人才很为难的答应帮她母亲一个忙。
其实僧人回去到邻居家5分钟,就把问题彻底解决了,怎么解决的,他也没说,还是后来邻居提着礼品到家赔罪才知道:僧人径直到了邻居家堂屋,很客气的请他找两块红砖来,邻居知道他是吕丛志家的,没理他,不过他家刚建了房,院里红砖多的是,僧人自己拿了两块,那家人以为他要动粗,立即站起来吼道:你要干啥。
只见僧人迅速把两块砖同时往头上一拍,立即粉碎,当然不是头,奇怪的是砖屑好像都被一股奇怪的气流弹开了,僧人头上干干净净的。
拍完砖,僧人行了个礼,转身走了。
我在想,是不是真正的得道高僧,世外高人,都已经到了另一个境界,对于世间琐事,根本不会放于心上,就像我们看到蚂蚁打架,动物之间争斗,会去插手吗?应该不会刻意去关注吧!
日期:2017-11-01 19:57:42
卖蛇药的
今天特意电话老邻居,问他还有新奇的见闻没?他很热心:多着呢!想听哪种类型啊?有羊肉汤规格、普通中餐规格、老火锅规格,丰俭由人、多寡随意。
我咬咬牙狠狠心:先来个牛肉面规格的。
下面就是他转述的一个见闻:看能否值得一碗牛肉面。
还是他爷爷那个乡场的事,主角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卖蛇药的,这人当时看模样也就三十来岁,黑瘦矮小,性格随和开朗,平时背个竹篓提个蛇袋到处赶场卖药,因为邻居爷爷所在那个场是个大场,所以就租了场头王铁匠一间屋住在那里。
这人挺搞笑,除了前面提到的表演砸锅以为,还有就是他赶场卖药带着玩票儿性质,从没正儿八经当做职业,很是潇洒,赶场时哪里闹热就往哪里钻,完全不顾自己也是乡场从业者的身份,经常散场后冥思苦想:我的蛇药摊子摆在什么地方了呢?
这样也导致经济上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但这人也有原则,从不搞第二职业:乞丐,虽然他模样比乞丐强不了多少。从不乞怜别人照顾,没吃的就睡觉。
据我邻居爷爷所知,这人最长睡过7天,醒来后看着自己喂的那条微毒蛇发呆,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才没有做出杀鸡取卵的傻事。
卖蛇药的还有个癖好:没事爱往小学堂钻,只要看到哪个教室有学生没老师,立即如获至宝的跑到讲台上,开始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的讲课,有时讲得兴起,还整几句洋文:哈喽、米西之类,当时没收音机、电视。也不知道他打哪学的。
小学堂的娃娃们都挺喜欢他!但老师们非常反感,这不是明抢生意吗?所以后来大部分时候他只能在操场给小孩子授课了。
卖蛇药的除了救过王技工外,还有一件奇事:他没老婆没孩子,给人吹牛说自己还是童子,已经快一百岁,别人肯定不信,说:你看起来不到四十,难道你能像你喂的蛇那样蜕皮保持年轻吗?他忙左顾而言他。
后来卖蛇药的离开乡场后,王铁匠清理他租住的房间时发现好几块皮质模样的东西,敢肯定的是绝对不是蛇蜕的皮。
日期:2017-11-02 18:25:59
奇怪的老师
一次和单位同事老孟外出培训,闲暇时我就给他讲各种稀奇古怪的事,勾得他也讲了一段奇异的经历。
老孟是我们单位的技术权威(他说的),自称专业水平在国内排名三位数以内,这倒有可能,他学那个小专业太冷僻,全国有研究生学历的还真找不出几个。
他对我说道:作为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知识渊博、中外通贯的复合型全才,你一定认为我读书时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对吧?
我摇摇头。
他很高兴:很有见地,的确,我读书时成绩并不好,准确的说,初三之前成绩非常差,后来才逆袭成了学霸。
我说道:我是从你智商推断出你读书时不行。
他装没听见,继续说道:你知道我怎么从一个差生转变为优等生的吗?
下面就是他讲的内容:
那是初三开学,学校来了个老师,这个老师挺怪,也不上课,也不搞行政,没事就在学校转,并且好像就在我这个同事周围转,也没人管他。
总笑眯眯的看着我那同事,老孟那时候还是个朝气蓬勃的阳光少年,除了成绩差品行还好,肯定不会搞基什么的,所以刚开始总躲着那老师。
后来这个老师给了他一点小恩小惠,请他吃了几顿小馆子,他就觉得这老师和蔼可亲了,还主动接近那人,讲到这里,我一度怀疑这个老师有红豆和杰克逊的同好。
等熟悉以后,那老师总给老孟讲些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督促他学习,同时用很腐朽的实用主义给他分析读书的重要性,通俗讲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满城朱紫贵,皆是读书人等理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