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风云际会的三百年》
第23节

作者: 曲昌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10-30 23:14:19

  两路变成了一路

  在出征之前,皇帝杨广曾经给将领们训话:要堂堂正正的打赢对手,打服对手,不要靠阴谋诡计,因为我们是正义之师。然而,兵者,诡道也,战场上打赢才是硬道理,而不需要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不幸的是,围攻辽东,隋军却受制于皇帝杨广的战术纪律,也受制于杨广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在辽东城下,杨广下令:如果高丽投降,切不可继续攻打,应该立即安抚。此令一下,实际就违反了战争的原则,战争以取胜为第一目的,宣扬仁义道德那是战后的事,而杨广恰恰弄反了两者的先后。狡诈的高丽守军看到了杨广的弱点,每当城墙即将告破的时候,城里就竖起了白旗。攻城的将领不敢擅作主张,只能快马飞报皇帝,而等皇帝批准返回之后,高丽军又收起了白旗,接着打。就这样,白旗举了三次,隋军快马报了三次,隋军已经疲惫不堪,辽东城依然没有攻下。(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考证说,杨广没有那么笨,这段史料很有可能是唐朝统治者的诬蔑之词!我深有同感!)
  前后攻打了两个多月,辽东城依然没有攻下,皇帝杨广有些焦躁,火都发到了将领们身上,“我今天到这里就是要看你们的缺点,砍你们的人头!现在贪生怕死,信不信我砍了你们!”
  发火归发火,辽东城还是拿不下来,高丽境内各城都坚守不降,隋军就是想吃这个刺猬,却不知道在哪里下口。就在众将领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杨广却露出了一幅高深莫测的神情,在他看来,不出数日,不仅辽东城会被攻下,整个朝鲜也会被平定,因为到现在为止,他还有一张王牌,这张王牌就是大将来护儿率领的水军。
  在杨广下令陆军发兵的同时,他也给驻扎在东莱郡的水军下达了出兵的命令。来护儿率领从江淮调集的水军,从东莱郡出发,横渡黄海,舟舰连绵数百里,声势浩大。按照杨广的计划,这支水军将沿着高丽的大同江溯流而上,在距离平壤六十里的地方登陆,然后直击平壤。
  战局的发展与杨广的设想简直一模一样,在隋水军登陆之后,水军与高丽军队展开一场大战,高丽军队明显不是隋军的对手,很快就败下阵来,溃散而去。大将来护儿准备趁胜追击,因为此时距离平壤只有六十里。副总管周法尚却表示反对,“各军还有集结完毕,等都集结齐了再进军也不迟!”
  两人谁也不说服不了谁,最后来护儿率领精锐四万直扑平壤,周法尚率剩余人马原地驻扎,防止高丽军队反扑。
  来护儿率军来到平壤城下,没有遭遇多大抵抗就破城而入,他不知道他刚才接战的只是对方用来引他上钩的小部队,真正的大部队就隐藏在外城的空寺里,就等着来护儿的人马进了城,然后关门,放狗!
  如果来护儿的部队进城之后还能保持战斗序列,那么高丽的伏兵不会起到多大作用,毕竟隋军的整体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可惜的是四万大军一经入城,就再也收束不住了,苦哈哈的士兵终于打破了这个城市,不大抢一把怎么能收手呢?来护儿原本还想约束一下,转念一想,“弟兄们出趟国也不容易,抢一把就抢一把吧!”
  四万兵马瞬间化整为零,分散到了平壤的大街小巷,能抢多少抢多少,抢得少的直抽自己耳光,毕竟机会难得。
  正当四万大军抢得性起的时候,高丽伏兵杀出,此时四万隋军全都成了游兵散用,迎战是不可能了,四万人只能乱跑了,这其中就包括刚才还得意的来护儿。
  来护儿一路狂奔六十里,回到了周法尚驻扎的地方,沿途稀稀拉拉的跑回来几千士兵,剩下的三万多人,要么已经被杀,要么已经被俘,少数的从此变成了高丽的黑户。高丽军队一直追到了大同江边,看到周法尚早有准备,只能悻悻退去,他们知道,以他们的兵力打个埋伏还行,跟周法尚的大军硬碰硬那就是鸡蛋碰石头了。
  惊魂未定的来护儿带领人马迅速撤退,顺着大同江到了入海口,只有到这里他才感觉到安全一点,心里却在盘算着,该如何跟皇帝交差呢?
  此时的来护儿已经指望不上了,皇帝杨广的两线作战计划就此泡汤了,原计划两个拳头打人,一只在陆地上,一只在海上,而现在海上的这只拳头已经废掉了,要想打击高丽,只能靠陆地上那只拳头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