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你有是谁?『黄帝内经』来告诉你》
第12节

作者: QQq小鲤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0-28 15:39:01

  我们相信这则报道是本着严肃的科学精神所作出,那么至少至少证明了两点:1、五藏在人体腹部;2、五藏比人的大脑更智慧,是它指导人的思考与活动。
  人们对于意识的认识比较笼统,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但《内经》有详细论述,《本神》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翻译一下:天赋予人的,是德。地赋予人的,是气。德与气相互交流融合,人才能生成。随生命而来的叫做精,两精相互结合博弈叫做神,随神往来波动的叫做魂,与精一起出入活动的叫做魄,可以支配外物的叫做心,心里有所忆念叫做意,意念有所存而形成认识叫做志,根据认识的存在而存有变念叫做思,因思考而有所推远叫做虑,因虑而能与物相处叫做智。
  (备注: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文字虽然简短,背后却藏有更惊人的真相。它能解释两个世界性的难题: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还是由意识构成的;2、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后面,我们会详细解释。)
  既然精神活动与变化不是大脑产生,那是如何来的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不仅如此,就连包括听觉、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在内的人的感觉也同样是五藏生成的,《脉度》曰:“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合则留为痈。”当然还有更多,比如人的本能或者许多行为,《九针论》这样告诉我们:“五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

  六腑气:胆为怒,胃为气逆秽,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味。
  五并:精气并肝则忧,并心则喜,并肺则悲,并肾则恐,并脾则畏,是谓五精之气并于脏也。
  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此五脏气所恶也。
  五液: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液,此五液所出也。
  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五久劳所病也。
  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
  五裁: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既然“五藏”是藏象生命体的核心组成,那它们又是如何相互联系,如何来支配人体呢?对,是经络,经络是藏象生命体另一个重要组成。经络之于藏象生命体,犹如血液循环系统之于人体。经络好比生命的大河,有宽阔的主干,也有狭窄的支流,更有数不清的小溪。虽然看似纷繁复杂,其实却井然有序。河中流淌着精和气,来回往复于两个生命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提供营养,循环不休。《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肉体与藏象生命体一阴一阳,因此“行气血、营阴阳”便是指流通“气与血”进而滋养两个生命系统,当然在这过程中,免不了信息交换。一方面“五藏”将发布的信息通过经络传到于全身,调控着整个藏象生命体的运行;另一方面,经络又肉体状况的信息传回“五藏”,为五藏的调控提供依据。比如《脉度》所言,内阅于上七窍,可以识五色、辩五味、知香臭、尝五谷、听五音。回到正轨,那经络的组成如何?

  《脉度》曰:“黄帝曰:愿闻脉度。歧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

  ……
  黄帝曰:跷脉安起安止,何气荣也?歧伯答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歧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黄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歧伯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
  日期:2017-10-29 09:07:11
  第二节 藏象生命体的组成(下)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也就是说,经络有经脉、络脉、孙脉三种,但其实它们是一种东西。“孙”有细小之意,孙脉多不可数,故段落详述了包括阴阳跷脉在内的二十八段主要脉络的长度和测量的方法。虽然人为分为二十八段,但好比人体分为头部躯干与四肢,二十八脉并非各不相干,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读上文可知,二十八脉分别为:手三阳,左右手共六;手三阴,左右手共六;足三阳,左右足共六;足三阴,左右足共六;任督二脉;男子阳跷脉为经,阴跷脉为络,共二;女子阴跷脉为经,阳跷脉为络,共二。此即普通人体内较大的二十八段脉络。此外,该段还提到了阴脉与阳脉的一个区别,即阴脉荣养五脏,阳脉荣养六腑。自然,《内经》中也有关于十二经脉与十五络脉的具体阐述,此事后提。

  可知,经络确实遍布全身,且形状恰好勾勒出一个人形,其实这是必然的,而且理由简单到让你发笑,但这里暂且保密,我们来谈另一个问题,脉度是如何测算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是先定骨度,然后定脉度,《骨度》曰:“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