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你有是谁?『黄帝内经』来告诉你》
第33节

作者: QQq小鲤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另外,当病邪进入五藏时,身体出现的反应,《五邪》中有一个大体的论述:“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肿。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
  日期:2017-11-15 09:20:12
  第二十二章
  第一节 再谈经络(上)

  藏象系统由五藏与经络两大组成部分,经络又由经脉与络脉组成,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络遍布人体,将五藏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紧密的联系为一个整体。《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脉要精微论篇》曰:“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急,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可知经脉的正常运行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甚至决定人的生死,《三部九侯论篇》曰:“帝日:决死生奈何?岐伯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
  经络如此之重要,让我们不得不追究它的来龙去脉。首先是脉度的确立,《骨度》曰:“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
  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骨曷)骬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骨曷)骬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狭短。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腘以下至附属长一尺六寸,附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

  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
  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两颧之间相去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半,两髀之间广六寸半。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项发以下至膂骨长二寸半,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一,奇分在下,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
  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是故视其经脉之在于身也,其见浮而坚,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也。”
  这一篇非常详细的对于普通人骨度标准的描述,在标准之外的话,器官则过大或过小,身体总会有些许不适。身体比此标准或高或矮,则按比例计算骨度。也许你对这些数字并不在意,但是现代医学工作者一定知道它意义非凡,我相信他们计算机里庞大的数据库一定会提供支持的。我们必须将它列出来的另一个原因是,骨度与脉度的来历直接关乎到人类的诞生。此事后提。
  文章末端告诉我们,经脉有能见者,有多血多气者,那究竟孰能孰否,孰少孰多?《经脉》曰:“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又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又曰:“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可知经络之隐现。《血气形志篇》曰:“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可知经脉之血气多少。”

  (备注:《血气形志篇》该段有一个重大的错误,“阳明常多气多血”应为“阳明常少气多血”,且看解析:

  世间万物,不离阴阳,而阴**有对立转换的特点,如图所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