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之浴血陇右》
第6节

作者: 秦阳草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战斗过程估计没啥悬念,也就是哥舒翰顺利赢得了一场小规模伏击战,史称“麦庄之役”,但记载不详。之后双方之间小型摩擦了持续了两年左右,因为规模太小,都不值得史家记录。
  公元749年,不能再拖了,必须要收复石堡城,哥舒翰压力山大,再不收复,老上级王忠嗣的下场就是自己未来人生的预演。

  掩盖自己真实的攻击目标,做出一些列佯动假象,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谁主攻,谁助攻,谁打阻击,谁做预备机动,谁负责组织供应粮草......
  沙盘推演就绪,各部兵马全部到位,天宝八年(749)年六月,哥舒翰率陇右、河西、朔方等部兵马及突厥阿布思部共计六万三千将士全力向石堡城发起总攻。
  日期:2017-11-01 09:20:48
  清澈微蓝的洮河水缓缓流过弯弯曲曲的河谷,宁静的没有一点声响,薄雾还笼罩着远方的森林和村寨,石堡城在一轮初升红日的照耀下巍然屹立在山峦之间,仿佛一位伟岸的巨人以超然的目光冷静地注视着脚下的土地和村庄。

  没有动听悦耳的鸟鸣,连风都停止了流动,这是大战前死一般的沉寂。
  哥舒翰望着不远处的石堡城,嘴角微微翕动,他想起了很多人,远在长安大明宫里的君王,老上级王忠嗣,每一位印象深刻的部下,自己的亲人,许多人在他的脑海里一一走过,这让他的眼睛有点湿润。
  没有任何选择的机会了,不能动摇和退缩,也许成就万世功名,也许就此马革裹尸,以身殉国。
  哥舒翰缓缓举起粗壮的手臂,朝着石堡城的方向轻轻一挥,刹那间数万唐军嘶吼着像潮水一般向石堡城涌去......

  大唐帝国不惜以牺牲数万将士为代价来换取第二次石城堡之战的胜利,那么对于吐蕃人来说,必然是需要死守之地,什么是死守?重兵镇守!而且战至最后一人也不能退却,这叫死守,如果你理解不深刻,请多看看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就会更加明白死守的含义。
  波谲云诡的是在哥舒翰发起进攻时石堡城只有不足一千吐蕃守军,这个情况让我们困惑许久,更加让我们困惑的是这不足一千的守军竟然让唐军死伤六万余众,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
  就算你石堡城宇宙级险峻,就算你吐蕃军是念了咒语的神兵天将,打死打伤六万人是什么概念?如果按每隔一米站队,六万人可以排60公里,即使排队去送死,一天之内都死不完。
  是的,不是一天,第二次石堡城战役可能持续了三天,反正不是一天,这更加让人疑惑,不就是几百吐蕃守军嘛,他们也需要吃喝拉撒,也需要补给,围着他不打困死他不就行了,干嘛急吼吼的非得两三天之内排队去送死,会打仗吗?就这水平还一代名将?
  哥舒翰的水平没有问题,我们的思路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过于拘泥史籍上的文字。
  中国历代著史之人一般遵循后世为前朝著史的原则,写了很多历史事件(当然挑大个的,小的不记),因此作者亲身经历的事件少之又少,大多抄袭古文献或者经过访谈整理、校对编纂而成,还有很多是道听途说,即使《史记》也莫不如此,这样的史书,宏观上的错误不会太多,微观上可能漏洞百出,甚至是错误,以至于以讹传讹,流传千年,坑哭了许多后世读史之人,更别说秉承统治者意志对前朝历史进行肆无忌惮的篡改,总而言之一句话,史籍中的文字不一定完全是历史真相。

  让我们发挥想象力,还原只属于我们的第二次石堡城之战的真相吧!
  战役爆发前,哥舒翰一定做出了进攻吐蕃某个重要区域的假象,而且这个佯攻的目标距离石堡城较远,于是吸引了大批吐蕃军队前来支援,其中就有从石堡城及其附近抽调的兵力,如果戏份做的够足,双方形成胶着对峙局面,而哥舒翰的真正主力部队昼伏夜行,秘密向石堡城集结,在六月的某个清晨,战役打响。
  此时,对于哥舒翰来说必须速战速决,因为一旦吐蕃人醒悟过来,支援石堡城的援军几日就可能抵达,因此务必要在吐蕃援军到达前拿下石堡城,否则将面临久攻不克,供给不足,弹尽粮绝,甚至被包抄歼灭的危险。
  不幸的是,也许战役爆发的第二天,第一波吐蕃援军已经抵达,万不得已,哥舒翰只能两面作战,一面攻城,一面打援,死伤惨重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战场情势危急万分。
  杀红眼的哥舒翰严令组织攻城的副将高秀岩、张守瑜二人,三日内仍不能破城将以二人之首级祭旗。
  天佑大唐,将士用命,严令之下高、张二将冒着擂石滚木,连续冲锋,最终以死伤数万将士为代价攻陷石堡城,俘获吐蕃守城大将铁刃悉诺罗等四百余人,第二次石堡城之战结束。
  此战由于攻守力量极其悬殊,唐军伤亡过于惨烈,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战役结果震惊了大唐帝国的朝野,恰恰这是同年暴毙的王忠嗣早已料到的结果。

  一将功成万骨枯,哥舒翰以近乎全军尽墨的战绩贏得了胜利和朝廷嘉奖,也赢得了很多人的耻笑,李白就曾以“西屠石堡取紫袍”的诗句表达对哥舒翰的愤怒与不屑。
  无论你如何耻笑,石堡城重回大唐怀抱仍然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因为历史给予唐玄宗的时间不多了,他和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此刻正在磨刀霍霍向大唐呢,六年后的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
  假设749年哥舒翰未能夺取石堡城,并以此为基地逐步收复“黄河九曲”旧土,重新构建牢固的西部防线,安史之乱爆发时恐怕玄宗皇帝连四川也未必能逃得过去。
  安史之乱爆发后,包括今日临潭、卓尼、岷县、宕昌、临洮、临夏在内的陇右地区全部先后沦陷于吐蕃,吐蕃军队势如破竹一举攻破长安,抢掠十五日之后方才撤兵,并将两国国界稳定在了灵州、陇山一线,由此才在768年发生了李晟突袭定秦堡之战。
  而临潭、卓尼、岷县、宕昌、临洮、临夏等地再次回到中原王朝已是三百年后宋代王韶熙宁开边时的事情了。
  促使唐玄宗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夺回石堡城的原因,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两个,其一是国防军事形势的真实需要,其二是深刻烙印在骨髓里的边功思想。
  功名这东西但凡接受过儒家思想教育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比如你给自己起了一个很牛很狂很霸道的网名,其实也是骨子里面功名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
  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为国效力,成就一番事业,挣得一份可以光宗耀祖的功名,习武之人,战场杀敌,保家卫国,同样也能获得可以传颂千秋万代的功与名,那皇帝呢?
  中国历史上的数百位皇帝,除了很少一部分实在不着调的玩意儿以外,大多数皇帝和普通人一样同样具有深刻的功名思想,比如称自己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尽管他后来的子孙让洋枪洋炮打的东躲西藏、满地找牙,但并不仿碍慈禧太后豪迈地向全世界宣战,虽然她的行为很愚蠢,但那份建功立业的心你得理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