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极河山集:千秋万代功与名之浴血陇右》
第8节

作者: 秦阳草堂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杨休明徙河西节镇至敦煌,在周鼎和宋衡等人的协助下,积极进行抗击吐蕃的战备组织。敦煌防务大致妥当后,杨休明动身前往伊州、西州和庭州巡视,主要目的是战备、征粮、征兵,为坚守敦煌蓄积外援力量,不料途中遭遇暗杀身亡。

  留守敦煌的河西观察使周鼎与河西节度行军司马宋衡一面将此事通告各州郡并录奏朝廷,一面继续遣使各镇求援索兵。唐王朝接到奏报,立即任命周鼎继任河西节度使,拜宋衡为中丞、常侍。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瓜州(今甘肃瓜州县)陷落,吐蕃军队随后包围并开始攻击敦煌。
  周鼎作为一把手做出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焚城率众东归,这个决定符合少数籍贯不在敦煌的外地人的思想,但不符合绝大部分敦煌本地人的思想,估计周鼎也没有仔细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所以出事了。
  周鼎被部下阎朝(敦煌本地人)寻机缢杀,阎朝遂成为敦煌领袖,因为他竖起了抗击吐蕃的大旗,这是一场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的抵抗,大历十二年(公元776年),敦煌最终陷落。
  这一年,敦煌后来的拯救者张议潮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
  日期:2017-11-04 12:35:54
  对于包括敦煌在内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想写的太多,因为有读者提醒要紧扣主题,所以犹豫再三,写多了偏离主题太远,不写吧内心深处和自己较劲,过不去,最终决定还是少写一些,毕竟写作首先是为了让自己愉悦,我既不想偏离主题,也不想偏离情感,尽量做到统一。
  在不到23岁时笔者到达河西走廊的玉门参加工作,30岁时离开,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丢给了连绵千里的祁连山,丢给了荒凉的戈壁滩。幸福也罢,不幸福也罢,都是不可磨灭的生命记忆,人生也已过半,始终觉得除了故乡宕昌,河西走廊仍然是我无比眷恋的地方,无可代替,即使让我存身度日十余年的煌煌京城,与我而言也就那么回事,来了不觉得亲切,走了也不觉得失落,只是一个辛苦奔波混饭吃的地方。

  1993年9月,初到玉门时痛苦极了,干燥上火流鼻血,晕晕乎乎睡不醒,隔三差五沙尘暴,上百公里不见人,这是我对河西地区最初的印象。
  我所在的玉门市位于祁连山半山腰处,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70%,年降雨量不足100mm,不及东部地区的一场中雨水平,而年蒸发量接近3000mm,因为这个缘故,那里的树不好活,每年五月中旬见绿,国庆节前后树叶基本就掉光,其实人也不好活,能活到70岁算是高寿,老人大多死于肺气肿和冠心病。
  河西走廊地区地广人稀,绿洲以外村落极少,沿着河西走廊穿行,上百公里不见村庄、不见行人是一种常态,最常见的是一年四季天天都刮风,区别仅仅是风力的大小,有风就有可能产生沙尘暴,那玩意太可怕、太恐怖,十几年前,华北平原尤其北京在春季偶尔刮点黄土,满报纸都嚷嚷是沙尘暴,只要看到这种热烈的讨论,我内心深处就有无数个呵呵呵呵呵奔腾而过。

  河西地区沙尘暴来临时与好莱坞灾难片中的场景是一样一样的,一堵遮天蔽日黑黄色的沙尘之墙由远及近向城市快速推进,往往飞沙走石,瞬间会吞噬了整个城市,记忆中最严重的一次,七日之内难分昼夜,什么时候都需要开灯照明。
  你可能会问,这么个破地方有啥眷恋的?那是因为她有她的美好,你只是不知道。
  美好的太多太多,就只说说有代表性的祁连山吧,祁连山自东向西约1000公里,东至黄河谷地,西至党金山,与阿尔金山相接,祁连山里的冰川融化形成的无数条河流孕育了河西走廊的绿洲,也孕育了丝绸之路,仅仅知道这些还太肤浅。
  正是因为祁连山以及由它孕育的绿洲的存在,我们的祖先以此为桥梁,让中华文明由此度过西北沙漠,走向天山,走向帕米尔高原......
  已故的谢晋导演在几十年前拍摄了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牧马人》,拍摄工作在张掖山丹军马场完成,这个地方地处祁连山腹地,号称“汉家马厩”。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击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这是张掖这个城市名称的来历,在那个时代那个伟大君王汉武帝认为河西走廊就是中国的一条臂膀,张掖在他的心里也就是胳膊肘而已。
  也有另一个说法,张掖得名是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无论何种说法,河西走廊就是中国之臂,它为中国死死拽紧了新疆。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强盛时期,无不拥有包括新疆在内的壮美西部,这不是我说的,是一个硬的连慈禧太后都有点发怵的湖南人讲的,他有多硬?在征西收复新疆时,有感于西北的焦苦,命令士卒行军路过抽空栽植易活的柳树,并严令“谁砍我树,我砍谁头”,这些树至今尚有存活的,人称“左公柳”。
  这个湖南硬人叫左宗棠,他的原话是“中国强盛之时,无不掩有西北”,我想对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一下我的理解。
  漫漫数千年中国历史,最强盛的时期有三次,第一次是汉武帝时期,第二次是贞观之治的盛唐时期,第三次是清朝康、雍、乾时代,元朝比较特殊就不算进去了。这三个强盛时期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中国对于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北地区拥有绝对的主权和控制权。
  走进新时代,又一位伟人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并全力推进实施,我看到了新一轮次强盛中华最初的光芒,因为我知道,自汉武帝始,强国之道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西北既是国家最大的安全缓冲,也是国家发展重要的战略支撑,西北稳定,国家才有底气,东部才能安宁与繁荣,自古以来莫不如是。
  那么靠什么保证国家对西北地区绝对的主权和控制权?有很多因素,路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丝绸之路是保证一切的关键命脉,道路都断了让人家控制了,也就是胳臂让人拧断了,你也就只有哼哼哈哈、嘚啵嘚啵的份了,还讲什么主权和控制权,这就是历朝历代不惜一切代价反复争夺河西地区控制权的现实意义。
  公元766年,路断了,吐蕃人切断了丝绸之路,控制了河西地区最重要的凉州、甘州和肃州,那么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就成了最后的孤岛和指望,敦煌在,还有重新打通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希望,敦煌失陷,西域沦落敌手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敦煌一城一地的得失已然超出其本身的意义,事关大唐国运兴败,所以无论最终失败的闫朝还是后来成功的张议潮都值得我们全民族的铭记与怀念。

  日期:2017-11-05 09:23:03
  河西走廊那个地方始终让我魂牵梦绕的原因不仅仅因为风光秀丽的祁连山、一望无际的大戈壁以及滋润了绿洲的石羊河、黑河与疏勒河,自然景观再美,看久了都会起腻,深爱一个地方,往往主要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因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