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你有是谁?『黄帝内经』来告诉你》
第39节作者:
QQq小鲤鱼 日期:2017-11-18 09:16:36
第二节 营卫之气(下)
营卫之气贯穿阴阳,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那这个数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五十营》有详细的叙述: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分有奇。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有奇。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该段论述了五十营的来历,虽然在病理方面《内经》更注重现象而非数字,但是在人与宇宙的对应方面,《内经》却以非常确切的数字增强了可信性。人体本身便是小宇宙,所以你也知道了《内经》为何要关注那些遥远的星系,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星系或者星座”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此外,我相信有些数字你一定非常熟悉,比如一万三千五百,这是《西游记》中金箍棒的重量。
且接着看营卫之气具体的巡行路径,营气行于脉中,《营气》曰:“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中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4�1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此为营气的巡行路径,值得注意的是,在无数段落中都可以见到诸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如是无已、如环无端等表示循环往复的字眼,阴阳转换永无止休,此为天地之纪,足以道进万物之理,亦为人体运行机制亘古不变之常理。卫气行于脉外,《卫气行》曰:“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
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端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其散者,循手少阳之分,下至小指次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于身三周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在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与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日期:2017-11-18 15:12:02
太阳运行一星宿的时间为一舍,文又曰:“大要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行与阴分,常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纷纷昐昐,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要理解该段还要掌握二十八宿的知识,大家需要恶补一下。可知卫气日周行于阳二十五周行走于藏外,夜周行与阴二十五周环行于五藏,营卫之气各行五十周而复会于手太阴。当然,你也知道了人的起居卧睡有早晚不同的原因。另外卫气作为一种剽悍之气,其有失常之时,而诊法与治疗手段《卫气失常》有详述。
营气与卫气周行全身,当遇到阻碍时,气又是如何回返全身的呢?《动输》曰:“黄帝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风,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岐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黄帝曰:善。此所谓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此之谓也。”四街指头、胸、腹、胫各自之气街,《卫气》曰:“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我们怀疑“络绝则径通”应为“络绝则经通”,络为细小之脉,脉为通大之络,意思是说四肢末端是阴阳会合的地方,也是营卫之气循行的必经之路。邪气阻塞了小的络脉后,四街大的经脉就能开通,营卫之气仍然能够运行。当四肢末端的邪气祛除后,各络脉又沟通如初,营卫之气又从这里转输会合,周而复始,循环不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