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 全新解——传世文献+出土资料重述那段奠定中华走向的朦胧上古史》
第59节作者:
唐封叶 日期:2017-12-07 22:34:36
话说武王听了箕子的论说后,连连点头赞赏,对其更加尊敬。周代史官后来把武王和箕子的问答记录了下来,这就是《尚书》中的《洪范》篇。
这里为什么要把“洪范九畴”详细说一说呢?因为从其内容可以看出,商末周初时的人,虽然也主张君王要施惠、赐福给民众,但这只是君王控制民众听从王命的手段之一;篇中是更多地是讲天命,讲卜筮,讲君权至上,要求臣下万民要如何循规蹈矩地遵从王命,甚至赤裸裸地鄙视下层民众(对下层百姓要用强硬方法统治、把庶民比作星星并说日月不能跟着星星转)。很明显,这里还没有后世重视“德政”、“仁义”的意思,更没有“民为贵”的思想。箕子显然是一个鼓吹“神权政治”、迷信“天人感应”、强调暴力王权的商朝老式政治家。武王对此看重,也可以看出武王时周人还是像商人一样,并没有多少“重德”的观念。所以讲“洪范九畴”,对于了解商人和周初人的思想很有帮助。但后世人们常说“周人尚德”,这个转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后面会详细讲述。
关于箕子,史书里还记载了一些故事,既然这里讲了《洪范》,就一并插叙一下。
《汉书·地理志》说箕子后来把他的这些治国理念,带到他的封国朝鲜,并总结为八条禁令来实施,朝鲜国因此路不拾遗夜不闭户。500年后,作为商人后裔的孔子,在自己的政治主张于华夏实施无望后,曾发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叹。有人猜测,他就是想渡海,去寻找朝鲜这个殷商贤人箕子曾经治理过的国度。
箕子还是我国最早的诗人之一。《史记》说商朝灭亡十多年后,箕子又一次从朝鲜国出发,西行前往镐京朝拜周王。他在路过商朝故都安阳的时候,看到原来巍峨的宫殿已经变成废墟,上面长满了庄稼,不由得十分伤痛,于是做了一首感怀诗:
麦秀渐渐,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诗中的“童”,上古时发音同“纣”。诗中前两句描写麦子已抽穗,庄稼绿油油,本是一派丰收景象;但是这些庄稼却是长在亡国之都的废墟上的,这一冷酷的对比,怎能不令亡国之人伤感?这还不就是那个自以为聪明的纣王,刚愎自用、拒纳忠言所导致的结果?这首诗虽然短小,却意境深长,这就是中国诗歌史上有名的《麦秀之诗》。
日期:2017-12-08 20:59:35
34,武王崩逝
话说武王发自克商以来,寝不安席,天天想着如何采取措施来巩固周人对天下的统治,甚至还向以前的敌人箕子讨教“洪范九畴”。虽然武王几年间总结了很多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老天却不再给他实施的时间。
在武王问箕子“洪范九畴”这一年,也就是文王受命第十三年(前面说过武王即位未改元、依旧沿袭“文王受命”的纪年方式),武王有了重病,怎么也不见好。
这一下,周朝上下可急坏了。在古代王权时期,一个朝代的兴衰治乱,和君主的个人能力和健康程度息息相关。尤其是这时周朝仅仅夺得天下两年多不到三年,政权还未巩固;就像一棵新栽的大树,树根还未扎到泥土深处,说不定一阵狂风,就能将其吹倒在地。而商朝则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当时那些亡国的商人贵族和遗民远未心服,暗地里想复国作乱的人比比皆是。更令人担忧的是,周朝太子诵这年才刚13岁,一旦武王有不测,太子诵根本不能掌控凶险的局面。所以武王这一有重病,西周朝廷内外立即人心惶惶。
西周的两位重臣,召公奭和太师吕尚(姜太公),立即就想举行当时的常见巫术,也即攘除灾祸的“禜(yíng)祭”,请求周人的神灵将武王发的病转移到他们自己身上来,来救武王的命。(古人非常迷信鬼神,直到春秋时期,楚昭王患病,当时东周的史官得知后,还让他举行“禜祭”,把病祸转移到臣子身上。后来楚昭王没有听从,病死了,孔子得知后对他盛赞有加。)
日期:2017-12-08 21:08:30
周公旦听说后,就拦住他们说:“你们二位可能打动不了我周朝的先公先王吧?还是我来吧!”
周公旦这么说,既是想救召公奭和太公望二人,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与周人先公先王的关系更近,求神可能更“灵验”—周公是文王之子,是周人先公先王的直系子孙;而太公望是姜姓,虽是武王的老丈人,从周王室看只是亲戚;召公奭虽然也是姬姓,但他与周王室血缘很远(有人说他是文王之子,但是《左传》上列举的文王之子的诸侯国中,并没有后来召公奭后裔的燕国,可见他绝不会是文王之子)。显然按当时人的观念,周公旦出面求周人的先公先王,才更有效果。
于是周公旦筑了三座祭祀的神坛,分别象征着自己的曾祖太王(公亶父)、祖父季历、父亲文王。然后他立在三座坛南面的另一小坛上,手里拿着有通天功能的宝玉—玉璧和玉珪,把自己当哥哥武王的替代人,向三位先人祈祷。
与此同时,史官则按当时的常例替周公旦读起祝文:“你们的长孙发得了重病,如果三位先王面前需要有人侍奉,那就让你们的子孙旦来代替大王发吧。我(周公旦)又会说话又灵巧,多材多艺(这就是这个成语的出处),能更好地侍奉鬼神。而你们的大孙子发,不像我这么多材多艺,哪能伺候好鬼神?你们在天庭承接天命,抚有四方,因此能安定凡间你们的子孙,让四方民众无不敬畏。哎呀,只要保住上天降下的大命,先王们的神灵也就可以永远安享于宗庙。现在我就用神龟来占卜,准备接受你们的命令。你们要是答应用我来换哥哥发,我就把玉璧和玉珪献给你们,回去听候你们的召唤。如果你们不答应,我就把玉璧和玉珪拿开了哦。”
日期:2017-12-08 21:34:02
这里,周公旦首先以自己比哥哥更会讨鬼神喜欢为理由,来让三位祖先同意以自己替换哥哥上天堂。同时,他也对先人晓以利害:只有保住周人的天命,先人们的灵魂才能安稳地依托于宗庙。这话言下之意就是说,如果正在执政的武王发猝然去世,周朝不能安定,祖先的宗庙就难保,到时候你们的灵魂哪有依托之地呢?最后,周公旦又用玉璧和玉珪来“贿赂”先人,还说不答应他他就不给先人玉器了,读来让人不禁想笑,这简直就像大人拿糖哄小孩一样—乖,来帮大人干点事儿,干好有糖吃!
史官念完周公旦写的祝词后,周公旦一占卜,征兆都非常吉利;他又打开占卜的书对着征兆看,兆辞说不但武王发大吉,周公旦自己也是大吉。也就是说,“祖宗显灵”,不但不收武王发上天堂,也不用周公旦替他上天堂了。周公旦自然是非常高兴,于是他就把写的祝文带回去,放在朝廷档案室中一个匣子里,然后用金线封起。古文就把这样的匣子叫做“金縢(téng)之匮”。
巧的很,第二天,武王发的病居然好了些,周朝上下自然是松了一口气。换了别人,此时可能就会大肆宣扬自己“以身代兄、求神成功”的功劳,但周公旦却毫不声张,反而很低调地命几个知情人隐瞒下此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