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文武全才,在乡里名望很高。他回到乡中,人们因为害怕海盗,为了躲避方国珍,纷纷来投靠刘伯温。刘伯温就将这些人聚集起来,组成了一支民兵武装力量,日夜操练,虽然不能围剿方国珍,但是却也让方国珍十分忌惮,不敢前来招惹他们。
日期:2018-02-05 13:08:02
转眼间到了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率军来到在浙东。他早就听浙东百姓称赞处州有一个刘伯温,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无所不能,十分了得,因此朱元璋心中一直想把这人请出山,帮自己打天下。
等到胡大海攻克处州后,朱元璋任命孙炎任处州总制,让他替自己引进一些人才,尤其是刘伯温这样的人才。
说到这个孙炎,历史上记载不多,但是此人却不简单。因为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其实刘伯温根本不是朱元璋提着礼品,亲自拜访请出了的,而是孙炎说了一句狠话,把他吓出来的!
史书上记载孙炎口才很好,是个辩论高手。
日期:2018-02-05 13:08:07
“累累数千言,常穷一座,人人莫不畏其口”
《宋文宪公集》
不过这个辩论高手不仅其貌不扬,而且还瘸了一条腿。倘若孙炎生在当下,是当不了官的,因为他有损政府形象,连报考资格都没有,呜呼哀哉!(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用人的本领,可以说是只要有才,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真正叫做不拘一格。)
孙炎当时是处州的地方父母官,于是千方百计地想着为朱元璋引进人才。
他一打听,发现刘伯温、叶琛、章溢等响当当的人物都在此处。当时叶琛以博学有才著称于世,并且还深通兵法。章溢在教育方面难得的人才,可以说是名声赫赫,但是这刘伯温更不简单,比他们还要有名。
日期:2018-02-05 13:08:18
这三个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曾在元朝当过官,所以都有一个座右铭“自以仕元,耻为他人用”。意思是说,他们当过元朝政府的官员,觉得被其他起义军所用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当然朱元璋也是他们眼中的“他人”。
孙炎奉了朱元璋之命,三番五次前往,想要请这几位浙东名士出山,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可是,一连几次,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请到他们,而且还连面都见不到。
刘伯温当时不肯出山,可是堂堂处州父母官几次三番亲自来请,感觉脸上挂不住,怕因此得罪孙炎,更怕得罪朱元璋,于是给孙炎送了一件宝物—祖传的宝剑。
日期:2018-02-05 13:08:27
孙炎是个聪明人,拿到宝剑后,心里是一清二楚。他知道刘伯温打心底里看不起朱元璋和他拉扯起来的农民起义军,所以不肯出山辅助,但是心中也有顾虑,害怕得罪自己,所以给自己送祖传宝剑,以示友好。
孙炎既然读懂了刘伯温的心思,自然也能想到办法,于是他把宝剑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刘伯温,并给刘伯温写了首诗,意思很简单,说:“其实你这把宝剑应该送给朱元璋,专门斩杀那些不听话的人,我只是个臣子,所以不敢接受。”
孙炎不愧为是辩论高手,言语不多,但是却很犀利刻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暗示刘伯温,如果你真的不听话,一直不肯出山的话,朱元璋迟早有一天会杀了你。孙炎可是个出色的心理学家,既然你刘伯温也怕得罪朱元璋,那我倒不妨拿出朱元璋来吓唬吓唬你!
日期:2018-02-05 13:08:41
刘伯温看到自己的祖传宝剑被孙炎封还,十分惊讶,后来读完宝剑诗之后,不由的佩服万分,心道:“孙炎也是闻名天下的名士,这么有才华的人都心甘情愿地追随朱元璋,而且他还让我把宝剑献给朱元璋,看来在他眼中朱元璋一定是为明主,如此看来朱元璋一定有过人之处。”
刘伯温思之再三,决定应召去见见朱元璋,看看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至元二十年(1360年),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四人来到应天府,朱元璋大喜,以隆重的礼仪接见了四位名士,说:
“我为天下屈四先生。”
《明史》
日期:2018-02-05 13:08:54
意思是说,我为了黎民百姓委屈四位先生出生帮忙打天下。我个人认为朱元璋这句话说的很高明,你们四位都是名士,而且都在元朝当过官,我只是小明王下面的义军头领,自然委屈了各位,当然我是为了天下百姓,并不是为了我个人利益,这句话表现出自己的高尚和战略眼光。
从此以后,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四人便留在了朱元璋的账下,为其效力。
话说朱元璋来到浙东,请到了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等四位天下名仕,但是有一人却十分害怕,这个人就是方国珍。
他听说朱元璋来到浙东,害怕不已,于是召集手下商议,说道:“朱元璋部队军纪严明,我们恐怕不能与他对抗。况且还有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我们不如暂且表示顺从,静观其变再做打算。”
日期:2018-02-05 13:09:07
手下们觉得他说的十分有理,纷纷赞同。
于是,方国珍又用老套路,派人给朱元璋送去厚礼,表示顺从,并派次子方关作为人质。
如果说方国珍是乱世中的人精,那么朱元璋便是人精中的人精。朱元璋不但没有接受人质,将他送回,而且还给予厚赐,还封方国珍为福建省平章事,其弟方国瑛为参知政事,方国珉为枢密分院佥事,将他们三人调往外地。
每次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朱元璋手段之高明。他明明知道方国珍是个反复小人,不可相信,应该留下人质,防止他叛变。可是朱元璋却偏偏不这样做,不但不留下人质(显示出自己的大度),而且将方国珍兄弟三人升官,调离外地,表面上是对他们的信任,实则将他们调往外地,让他们不能作怪,一下子便戳到了方国珍的软肋,实在是高明,令人不得不服。
日期:2018-02-05 13:09:17
方国珍自然不肯,诈称自己有病,还说自己什么年老已高不能担当重任,只接受平章印章及诰命,却不去外地赴任。
朱元璋见他终于露出狐狸尾巴了,于是便写了封信告诫方国珍说:“我开始认为你是识时务的豪杰,这才命你专制一方。你却居心叵测,想探听我的虚实便派你儿子来,想推却所封官爵则自称年老有病。历来聪明者可转败为功,贤能者可因祸得福,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不久,朱元璋进军温州。方国珍害怕不已,请求朱元璋退兵,并答应每年向其进献白银三万两。
朱元璋自然知道这是方国珍的缓兵之计,但是他也考虑到自己与陈友谅、张士诚多有摩擦,时有战事,顾不上方国珍这边,于是顺水推舟,便答应了他的投降请求。
日期:2018-02-05 13:09:35
第二十三章老天是公平的
朱元璋率领群雄平定江南之时,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四人赶到南京投靠了朱元璋。刘伯温虽然神机妙算,名震天下,但是论起文章,还数宋濂第一,这一点刘伯温自己也自叹不如。后世将宋濂、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宋濂更被明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其实这个宋濂小时候经历是很坎坷的,他的故事非常励志,所以我想给讲一讲。
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十月十三日,因为他与其祖父同日生,故而取名为寿,后来才改名为濂。祖籍本来是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来迁居至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那会,饥荒、瘟疫和战乱不断,相信百姓迁居应该是件很平常的事情。)
日期:2018-02-05 13:09:46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