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生活太苦,而且到处逃乱,可能因此动了胎气,宋濂才7个月就被母亲生了下来,成了一名早产儿。在医学如此昌明的今天,7个月的早产儿也不易成活,更不用说在那个没有保温箱的落后年代。
本来平常人家生下孩子后,都是喜上眉梢,唯独宋濂家却是愁眉不展,整日惶惶不安,担心早产儿宋濂夭折。不过奇迹发生了,宋濂这人命硬,没有保温箱,也照样成活了下来。
虽然宋濂顺利成活了下来,可是由于早产的原因,小时候一直体弱多病,史书上说他是“每风眩辄昏迷数日”,意思是说他时常好好的会晕倒在地,而且一晕就是几天。
日期:2018-02-05 13:09:56
读史到这里,我常常在想这个孩子太不易了,他的父母更不易,因为如果宋濂独自一人出去玩耍的话,万一晕倒,又没有人知道,或许等家人发现的时候,可能早已冻死,又或是摔下水沟淹死,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不过母爱是伟大的,幸好宋濂的祖母金氏和他的母亲陈氏十分疼爱宋濂,也十分细心,总是形影不离地陪着宋濂,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这才使他顺利度过了童年。
老天爷总是公平的,他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却也为你开启了一扇窗。在平时生活中,碰到周围朋友由于家中孩子体弱多病而烦心之时,我总是会讲宋濂这个故事,希望能够开导他们,顺利渡过难关。
日期:2018-02-05 13:10:08
虽然宋濂从小体弱多病,时常会莫名其妙的晕倒在地,而且一晕就是好几天,但是老天爷也为他开启了一扇窗。
老天爷为宋濂开启的这扇窗就是他的聪明智慧。史书上记载,说宋濂聪明伶俐、记忆力强,有过目不忘之能,被号称为“神童”。
说他六岁上学之时,便能一目十行,一日之内,便读完唐人李瀚所写的《蒙求》,后来因为实在喜欢此书,每天背诵两千多句。《蒙求》一书我看过,老实说,不怕大家笑话,以我的智慧,让我背诵一天,估计最多几十句,上百句恐怕是达不到的。宋濂一个孩子一日却能两千多句,想想都让我瞠目结舌。
日期:2018-02-05 13:10:20
唐朝的骆宾王也是有名的“神童”,七岁时便能作诗“咏鹅”,为后世称道。宋濂也不差,九岁也能作诗,到底是“咏鸭”还是“咏鸡”,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也就不得而知了。
十五岁时,宋濂神童之名远近皆知。当时有个叫做张继之的人得知后,有些不信,特地邀请宋濂到他家中做客,想要考考他。
张继之看了看宋濂,问道:“你需要多少日可通背四书经传?“
宋濂满不在乎地说道:”一周便可。“
张继之闻言后,大惊失色,以为宋濂在吹牛,于是张继之与宋濂打赌,说自己一周后抽查宋濂,考考他。
宋濂满口答应。
日期:2018-02-05 13:10:32
一周之后,两人如约而至。周继之当即随机抽取杂书、稗记里面五百来句来考宋濂,没有想到,宋濂竟能当场一字不错地背下来。
张继之十分惊恐,对宋濂的父亲说:“这个孩子天分非凡,应当让他随名师学习。”
宋濂这人不仅天分好,而且还十分好学刻苦。史书上说他是“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意思是说他从小到老,没有哪一天是不看书的,所学的东西没有不能领会的。
天分好,又勤学刻苦,这样的人你想不出名都很难。不久宋濂才气名动天下,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有人向元朝政府举荐,说宋濂是个人才,朝廷应该录用他为官。于是元顺帝发了一道旨意,想要召宋濂为翰林编修。可是,宋濂却以奉养父母为由,拒绝了。
日期:2018-02-05 21:40:26
至元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率领义军来到了浙东,广纳贤才,宋濂和刘伯温、叶琛、章溢等人来到应天府,主动投靠了朱元璋,在其帐下为官。
我在翻阅史料的时候,发现了许多宋濂的趣事,下面我给大家说说吧!
明代有个人叫做蒋一葵,写过一本笔记小说叫做《尧山堂外纪》,里面又过宋濂的一段记载:
“目力甚明,能于粒米上书“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
《尧山堂外纪·卷七十八·国朝》
日期:2018-02-05 21:41:22
意思是说宋濂的视力特别好,能在一粒米上写上八个字,分别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那么宋濂为什么能在一粒米上写八个字呢?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尧山堂外纪》中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说他的视力特别好,所以能在一粒米上写八个字,但是我觉得这个记载太过神奇,不太靠谱。
我的视力1.2左右,如果在一粒米上写上一个不太复杂的字,比如“义”字,还是勉强能看得出来,但是要是写上两个字,或是写上一个较为复杂的字,就不一定能看得出来了。我个人认为,宋濂的视力即使再好,恐怕也不能在一粒米上写上那么多字,而且“廉”、“耻”等字又那么复杂?
日期:2018-02-05 21:41:40
有一次,日本使臣来到天朝,拿着朱元璋的圣旨想要宋濂给他写篇文章,那使者还很会做人,特地还送了一百两黄金给宋濂,没有想到,宋濂却不接受。朱元璋得知后,很奇怪,便问宋濂怎么回事?宋濂回答说:“我是天朝的命官,怎么可以接受蛮夷小国的金钱呢?这不是维护国体的做法。”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在明朱元璋手下当官更是不易。小小神童宋濂长大后,在朱元璋手下为官时,心思十分缜密,据说他在宫中与朱元璋的对话,绝对不会透露给第三者。朱元璋让他起草诏书一类的东西,他一将写好,立即将草稿烧毁。
日期:2018-02-05 21:42:36
他还在自己寝室的墙壁上写“温树”二字,时刻提醒自己要谨言慎行,由于位高权重,经常有人向他询问宫内之事,他便指指墙上”温树“二字,旁人自然也就不敢多问什么了。
宋濂在朱元璋面前不仅谨言慎行,而且在朱元璋面前,从不隐瞒,就像一张白纸,哪怕朱元璋问起家事,他也毫不隐瞒地一一作答。
有一次,客人来宋濂家中做客,两人吃肉喝酒之时,宋濂说道:“人君就像父亲、像天一样,怎么可以欺骗他呢?”当时朱元璋不放心朝中百官,暗中派人四处查探,宋濂和客人喝酒之事,也被密告到朱元璋那里了。
第二天,朱元璋便问宋濂昨日家中可有客人,你们是否饮酒,你拿什么饭菜招待客人呢?
日期:2018-02-05 21:42:46
按理说如此谨言慎行的宋濂应该能够善终的,可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爆发了明初四大案的胡惟庸案,宋濂的儿子宋慎也被牵扯其中。最后,宋濂的长子宋慎与次子宋璲都被连坐处死,宋濂在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之下,才得免一死,发配到四川茂州。呜呼哀哉,这样谨言慎行之人最后还是没有得到善终,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日期:2018-02-05 21:42:55
第二十四章运筹帷幄
至元二十年(1360年),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四人来到应天府主动投靠朱元璋,朱元璋心中大喜,以隆重的礼仪接纳了四位名士。可是,朱元璋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事情,就是要对这四个人进行职务的分配。
宋濂是明初的大儒,当时刘伯温对他还有一句评价,“宋濂(文)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又其次张孟兼。”由此可见,他的文学才干确实天下无双,因此后来还当了太子朱标的老师,当时朱元璋给他安排的职务是江南等处儒学提举,统管了朱元璋辖区内的全部教育事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