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讲的老故事》
第11节

作者: 榴槤n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1-12 16:22:42

  母亲因病报道晚了两个星期,当时的班长是我父亲,老师安排由他负责帮助母亲,母亲刚十五,正是贪玩的年纪,懵懵懂懂的,老师们格外照顾,除了亲自辅导补课外,一旦休息出外就让父亲领着,怕丢了。毕竟是没出过门的乡下丫头,父亲他们都是工作多年后来学习的,我母亲刚参加工作因为年龄小又读过书,就被厂里推荐来学习,离开了机床厂。同时上学的人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中只有父亲和母亲是同乡,虽然不是一个县的,语言沟通没问题。周末就一起出去玩。母亲没有讲过太多,但我可以想到父亲爱吃,工作几年后来上学又有工资,家里爷爷做点生意,自然是没有什么负担,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的,母亲是家里九个子女中最小的,哥哥姐姐们都宠着,吃惯了零嘴的,两人是一见钟情,学习上父亲还不及母亲,母亲领悟能力很强,老师们都喜欢,其中有个戴眼镜的年纪中年的老师,尤其欣赏母亲,经常叫她去家里吃饭,老师家人多,儿子也参加工作了,母亲去过一次之后嫌拘束,再不去了。这个老师没事就找母亲聊几句,指点一下她。母亲的成绩是班里最好的,要考试了父亲还得找母亲给理理重点,就这样慢慢的大家都觉得他们是一对,经常腻在一起。

  日期:2018-01-12 16:58:03
  母亲同宿舍的一位大姐是另一个专业的,她的同班同学里有个天津来的女生和父亲原来是一个单位的,和父亲也走得很近。
  毕业前有次大姐问母亲,小妹,你家帅哥的同事你见过没?就是我们班的马丽娜。他们以前在一个单位工作过。
  母亲不在意地说见过啊,她是学校有名的美女啊,穿的又时尚,谁不认识。
  大姐说,听说他俩经常去学校后面的山上。
  母亲傻傻地说,我也见过啊,昨天我把洗好的衣服给他送过去,你们那个丽娜就站在小峰哥的窗户底下,小峰哥趴在窗台上两人聊天,那么冷的天,丽娜穿着个短袖,下身是大裤衩子,也不怕冷。你都没看见说话嗲嗲的,我听了直起鸡皮疙瘩。
  大姐又问她找你小峰哥干啥?母亲说她叫小峰陪她去买衣服。

  你不去买几件?
  算了,我这月工资早就花完了,再说也有穿的,不去了。
  那你让小峰给你买几件,他工资比你高。
  算了吧,他花钱比我厉害,上周买双鞋,钱不够,还是我凑的。本来我要回趟家的,也没钱了,等下月吧。
  那你跟着去逛逛吧。
  算了。我没钱去干啥?我答应要给小峰洗床单的。
  大姐摇头,小妹啊,没订婚呢,就这么贤惠。
  我们去过小峰的姑姑家了,他姑姑喜欢我,说她去和小峰家里说。
  很多年后,母亲回忆起那位大姐的话骂自己太蠢,年纪小,啥也不明白。
  日期:2018-01-12 18:07:33

  母亲毕业后在粮站工作。父亲又回到自己原来的单位。很快就结婚了,因为父亲年纪大了,比母亲大五岁。现在看来21岁还年轻,可当时这个岁数在乡下都几个孩子了。
  结完婚有次在粮站 遇到了过去会计班的老师,老师感慨,没想到你和你老乡成了,我本想让你给我当儿媳妇,叫你来家里和我儿子多熟悉熟悉,你不愿意来,我是右派,也怕你嫌弃我们家,就再没敢和你多说。想等你过两年大点再提,结果没毕业你就谈朋友了,我后悔的,应该早点和你说这事啊。
  母亲傻了,她没想到原来老师真的欣赏自己,自己只是个乡下出来的野丫头,去了老师家吃饭拘束的很,才不敢多去。
  师生两个谈了谈知心话,都很伤感。天天见面时,不敢说太多,互相都有顾虑,不敢靠得太近,怕伤了自己的自尊。现在,母亲有了新的生活,老师祝福她,也深感遗憾。母亲感谢老师的栽培和厚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和老师成为一家人。两人挥手告别,依依不舍。母亲尊敬老师,尊敬读书人。在她眼里,老师就是神一般的人物,自己做梦都想成为读书人。家里把地卖了,才供大哥去省城读了师范。

  也是因为解放了,自己又是家中最小的,才有机会读书,因为大炼钢铁,学校教学停止,天天上山砍柴炼钢。眼看上学无望,自己也就放弃学业去找工作,当时母亲的小哥哥在省城工作,买张票就去找,下车一看傻眼了,省城比县城大多了,上哪儿去找小哥哥。就在她正发愁的时候,同车来省城的女同乡问她有没地方去,没有的话就跟她和侄子走,她在省城机床厂上班,这次是回家带侄子去找工作的,厂里缺人,愿意的话就去她的宿舍住一宿。母亲喜出望外,就这样跟着素不相识的姑侄两个走了。晚年回忆起来,她才意识到对方热情帮助她,可能也是为了侄子早点定下亲事。没过几个月,学校复课了,县上的学校来人叫母亲回去读书,因为很多人都来省城工作,母亲犹豫了,几个月没读书了,再加上也喜欢省城的工作,和小哥哥离得也比较近,她就坚持要工作,没有回去上学。没想到各单位培养技术人才,推荐上技校,母亲通过考试就来会计班了,也遇到了她的白马王子,让她痛苦一生的人。

  日期:2018-01-14 17:34:18

  其实母亲和父亲结婚后,各自住在集体宿舍,也就周末见一面,他们的生活和单身时差不多,可婚后平静的生活不久就被打破了。国家要求精简城市人口,60年下半年,母亲所在的城市开始下放人口,不幸的是母亲也在下放名单上,和父亲商量,父亲要母亲回爷爷家里务农,家里人口少,关键是父亲收到到爷爷的来信,抱怨自己年纪大了,尚且需要流汗出力挣工分养家,你们两口子在城市享福,两个妹妹相继要出嫁 ,家里没有劳力,你不愿意回来,就让你媳妇回来干活,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也需要人。父亲自己早年求学外出,幼年随自己的祖母生活,和家人未在一起也很久了,也起想让母亲替自己尽孝,于是极力主张母亲回山区种地,母亲不愿意,因为父亲家乡在深山里,交通不便,如果回去夫妻两个一年才能见一次,再说母亲自己没干过农活,也不甘心就这样离开省城,读了几年的书就白费了。母亲执意不回父亲的老家,她把户口迁到小姨家,派出所的工作人员也是母亲同乡,建议她现回娘家看看,听说家里所在县的地区都有俄死的人了,不管怎样,城市户口有供应的粮食,比农村要好过。你户口悄悄落到姐姐家,等待机会在找工作。父亲借口母亲违反政策规定,极力反对留在省城。母亲和小姨再三劝说无用,母亲一怒之下不辞而别,自己回娘家了,

  58年大丰收,可人们都忙着炼钢,顾不上去收割地里的庄稼,母亲当时所在的学校也整日炼钢,每天去山上砍柴,收集各家的铁器,青壮年都去炼钢了,要赶英超美,留下的老人和孩子无法把丰收的粮食运回家,很多就烂在地里了。59年又是大丰收,那时候施行公社食堂,吃大锅饭,浪费也严重。60年是灾年,西北干旱却雨水,庄稼都焦枯在地里。家家都缺粮,母亲把自己的十几斤口粮背回家,和外祖母天天去挖野菜,打点稀稀的面糊糊下点野菜,维持生命。小舅出事了成了现行***分子,关在省城监狱里,他的六个孩子需要外祖父接济,大舅舅原本是家人的靠山,也被打成右派去山区改造,偶尔带来点豆子充饥,母亲有次和外祖父走了几十里,去大舅舅劳动改造的山区在收割完的地里挖一些菜根,小土豆之类的,虽然走了一夜,还是兴奋不已,感谢山里人厚道,他们没有空手而归。回到家,家人看到架子车上大半车菜根小土豆都高兴地像捡了个金娃娃一样。这样的日子业不能维持很久,全家商量后,决定去母亲的舅舅家买点粮食,母亲和外祖母下了火车又赶山路,外祖母的小脚一点点的挪着。到了母亲舅舅家,才发现钱包被偷了,好在母亲舅舅家所在的山区家里有些余粮,各家凑了点吃的和路费,总算是不虚此行。就这样几十斤豆子,黄豆和扁豆,大豆,全家有苦苦撑了一段时间。到了第二年收获时,才算是度过了难关。父亲的照片也反映了这段艰苦岁月,他以前的照片瘦瘦的,后来就是胖胖的了,父亲说是生活困难,供应的口粮少,不够吃营养不良人都浮肿了。再也没瘦下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