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1-21 14:26:19
等到孩子们上学,家里的矛盾就更多了。爷爷年纪大了,已经没法再像过去那样地里的大部分活都干了,婶婶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宫外孕,阑尾炎,两次手术,比起以前更差了。奶奶帮着料理家务,婶婶外出干活,种地,收割时叔叔都会请假回家干活,家里孩子的学习也全靠叔叔辅导管教,叔叔就抱怨婶婶,读书少,什么忙也帮不了,埋怨爷爷考虑不周,孩子们读书的成绩也不理想,不像我家,我母亲撑着家,我父亲是甩手掌柜,连家长会都不去开,我母亲负责管理教育我们四个,而且成绩都不错,大哥因为家里负担重,没上高中就去考中专了,二哥考上北大,轰动全村,大家都来祝贺,羡慕不已。我和妹妹都上了师范,节省开支。叔叔知道我父亲从小不爱操心,是那种油瓶子倒了都不会扶起来的人,叔叔小时候和母亲相处过五年,和自己哥哥相处的时间短,所以才会更认可我母亲,事实也是这样。婶婶觉得自己很委屈,她也尽力去做了,只是体弱多病,达不到爷爷奶奶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叔叔的要求,两口子也常生气。
日期:2018-01-21 14:53:36
这中间,奶奶因为大姑姑生病去照顾了半年。村上传闻叔叔和婶婶关系紧张,叔叔在外面也有人了,婶婶经常去找她的表哥,绯闻也就随之而来。有人说,叔叔不在家时,爷爷经常晚上坐在院子里抽烟,怕有人从厢房西侧院墙上翻进来,爷爷自己住在堂屋,婶婶住厢房,白天要干活,晚上又要守院子,很快人就消瘦了许多,又不敢和叔叔说,没啥证据只是猜测,就这样,奶奶从大姑家回来不久,爷爷去世了。积劳成疾吧,一生之中勤劳节俭,有头脑有想法,热爱土地,舍得花力气,但一生还是活的贫穷辛苦。精明一世,最后失算了,他喜欢 有文化的人,最后给小儿子娶媳妇,却忽略了这一点,只是选了漂亮的女子,内心深处应该还是会有一些遗憾的。如果到了今天再看,估计更多遗憾,虽然叔叔家的儿子也去深圳工作,但比起二哥已走出国门,叔叔还是觉得遗憾。叔叔积极支持儿子留在南方,找自己的同学结婚,一方面是志同道合,夫妻感情好,最重要的是父母地域距离越远,生出的孩子越聪明,母亲受教育程度直接是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和前途。
日期:2018-01-21 15:09:49
叔叔的看法让我们吃惊,从母亲当年去村里受排挤到叔叔主动让自己儿子留在南方找个远方的姑娘成家,几十年里两代人的生活方式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家乡的婚恋观也在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我们会比父辈们生活的幸福一些,我们身上没有那么多传统观念的因袭,在精神和物质上作为个体的我们都有了更多的自由和追求,相信我们的下一代的脚步会比我们走的更远,因为他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到达了更高的地方,追求的目标也更大。
日期:2018-01-21 15:20:28
我父亲的家族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下一代的故事应该很精彩。接下来我想着我母亲的家族故事,虽然相隔几百公里,但有时候却又觉得冥冥之中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来解释的,我的外祖父也是为了改变家庭的贫穷生活四处奔波,寄希望于读书.想用知识改变命运,结局很难评判成败,只能说一切都是定数吧,
日期:2018-01-22 20:22:37
外祖父名甘凤池,读过几年私塾,因家中贫寒,放弃读书,去种地为生,娶妻没两年,妻子因难产去世。这段时间大概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期,1937年和938年甘肃大旱,外祖父的二叔因家中无粮,眼看着自己夫妻和儿子一家七口就要饿死,就打算去兰州女儿家要点粮食,结果一出门就再也没回来。后来二叔的儿子又去姐姐家借粮食,姐姐说没有看见自己父亲,姐弟俩个伤心痛哭,估计父亲是被沿途的饥民吃了。二婶听闻丈夫下落不明,有可能已被人吃掉,受到惊吓,悲伤过度,吃不饱营养不良,很快也去世了。二叔的儿子因为要养活三个女儿,家里也是一贫如洗,生病无钱医治,拖了不几天就去世了。家中短短几个月连续死了三个人,村里就有闲话出来,说二叔的儿媳是扫帚星,克死了公婆和丈夫,族里老人们决定,每天要去扫祠堂前的空地和院子,从外面向里面扫,一边扫一边嘴里要喊:“我是扫帚星,我是扫帚星,”夏天山里的粮食快要成熟时,就带着三个女儿住到山洞里,人们为了守护庄稼,在山崖下挖的浅浅的窑洞,洞口也只是用树枝做的栅栏堵住,三块石头支起一口铁锅,生活异常艰苦。可怜的女人带着三个女儿就住在里面,等着麦子等农作物黄了,准备收割。夜晚,传来狼嚎声,母女四个不敢合眼,抱成一团,栅栏里面堆满了石块,顶住了狼进不来,只看见狼的绿油油眼睛,吓得母女四个瑟瑟发抖。直到收完庄稼才能回到村庄。这本来是男人们干的活,孤儿寡母无依无靠的,只能强撑着。
祖父的二叔没了子嗣,家族里的老人们就决定外祖父过继给他当儿子,延续香火。祖父家贫,无力再娶妻,家中长辈于是就将堂哥的遗孀撮合给他,就这样外祖父又成了三个女儿的继父,外祖母也摆脱了险境,老两口一辈子倒也互敬互谅,相扶白首。
日期:2018-01-22 20:52:48
家族分地分财产时,外祖父已过继给二房,二房长辈又去世,所以分到的土地是最贫瘠的,家里孩子多,后来又陆续添了四个儿女,家里人口多,光靠土地上的收入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无奈之下外祖父就去挑担做了货郎,走向串户的卖点小东西养家糊口。等到老四儿子甘雨霖要上学的年纪,外祖父毫不犹豫地送儿子进了私塾,日子紧巴巴地,一晃几年过去了,大女儿找了个做生意的殷实人家出嫁了,二女儿嫁到了山里魏家庄,魏家女婿脾气好。三女儿嫁到县城边上的钱家,人实在疼老婆。儿子要去兰州城里读书,村里都笑话,家里小的孩子夏天光着身子跑,连件衣服都没有,拿啥上学!外祖父再三考虑,决定卖地,家里的十几亩薄田卖掉了大半。甘雨霖也是村上唯一去兰州读书的。穿起长袍马褂,离开家去几十公里外的兰州读书。
日期:2018-01-22 21:15:08
过奖了,我的境界比起大师望尘莫及。只是雍凉大地,天灾人祸不断,八千年的岁月中,辉煌的成就已向世人展现了祖辈的智慧,一代代承受的苦难无法用文字记录。我也仅仅是用我笨拙的笔来叙述亲人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和梦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