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37节作者:
龙的航程 日期:2018-03-25 19:24:58
帝国“二把手”被撤销政府内外一切职务的重磅消息,犹如十七级超强台风,刹时间席卷了整个官场。三月初八,此项人事任命的直接受益者、惇亲王奕誴率先上疏表示反对,随后醇郡王奕譞、肃亲王华丰、通政使王拯等多位高级领导纷纷跟进上奏,一些中低层官员也以各种方式为恭亲王鸣不平。在朝野强大舆论压力之下,两宫皇太后被迫同意由军机处、内阁、六部、九卿重臣会同科道御史等召开联席会议,重新研究对奕䜣的处分决定。
三月初九、三月十四日,亲贵重臣们先后召开两次扩大会议,“保恭派”与“反恭派”进行了激烈交锋。
第二次开会讨论时,大学士倭仁提交会议研究的报告草案历经4次修改,仍然没有获得通过;在此情形下,肃亲王华丰抛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另一份更有利于恭亲王的报告材料,与倭仁分别向两宫皇太后复奏,军机大臣们列名于倭仁的奏折,亲贵、宗室、大臣等70余人则列名于肃亲王的奏折。两份奏折中,均呼吁对恭亲王宽大处理,但遣词用句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三月十六日,两宫皇太后不得不以同治皇帝名义下旨,重新任命奕䜣为内廷行走并主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在这场事关大清帝国最高权力的政治斗争中,恭亲王奕䜣的表现耐人寻味。面对两宫皇太后蛮横无礼的压制和满朝文武的自发支持,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意义重大。进一步,他可能成为第二个多尔衮,甚至于黄袍加身;退一步,他可能成为第二个曹爽、第二个肃顺,丢官去职乃至人头落地。
有多大的收益、就要承担多大的风险,恭亲王在进退之间犹豫不决。经过长时间的权衡,他性格中软弱妥协的一面占据了上风。四月十四日,奕䜣在两宫皇太后面前“伏地痛哭”,自我矮化以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两宫皇太后顺势下坡,再次任命他为领班军机大臣,但议政王的头衔终究被撸掉了。
在中国,看齐追随最高领袖永远是最大的政治,而从人事变化的蛛丝马迹中,辨析此消彼长的趋势,看懂弄清必须快步紧跟的对象,则是每位官员最重要的生存本能。此次针对恭亲王奕䜣的政争,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风向标:帝国中枢“太后垂帘”与“亲王辅政”双轨并行的政治平衡已被打破,恭亲王奕䜣从大清帝国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降格为外聘职业经理人。
日期:2018-03-27 20:41:42
ps:洪天王著名的《赐英国全权使节额尔金诏》。全文通俗易懂又荒诞不经,额尔金看完后啼笑皆非。
内有“天父上帝真上帝,
天兄耶稣真天兄,
爷哥带朕坐天国,
扫灭邪神赐光荣,
西洋番弟听朕诏,
同顶爷哥灭臭虫”、
“西洋番弟把心开,
替天出力该又该,
替爷替朕杀妖魔,
报爷生养战胜回”等语。
日期:2018-03-28 21:11:34
从1861年11月结成政治同盟、协力打倒肃顺等“辅政八大臣”开始,到此次大清帝国“董事会”重组为止,恭亲王奕䜣与两宫皇太后精诚团结的政治格局仅维系了不到五年。但这五年,是大清帝国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波澜壮阔的五年,是在生死关头绝地反击、砥砺奋进的五年。以奕䜣和慈安、慈禧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沉着应对国际国内诸多战乱、挑衅和风险,在外交、内政、国防等方面建树卓著,在改革开放上取得了大量开创性成就,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消灭了过去十四年来一直想消灭而没有消灭的太平天国,让风雨飘摇中的帝国赢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五年来,奕䜣强忍住首都陷落、家国沦丧的创痛,强忍住圆明园被焚的国耻,强忍住谈判时被额尔金勋爵肆意羞辱的愤懑,率领大清帝国以务实的柔软身段周旋于英、法、俄、美诸列强之间,着力营造与各国的政治和解和政治互信,积极谋求他们在镇压太平天国问题上的理解与支持。
早在1853、1854年,列强就敏锐地察觉了太平天国崛起和取代清帝国的潜力,英国公使文咸(以及继任公使包令之子利韦士·包令)、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麦莲以“同一个信仰、同一个上帝”的口号为敲门砖,先后造访太平天国都城天京,意图深入了解天国对继承清政府所签署的系列不平等条约所持立场,并实地掂量“耶稣的中国弟弟”洪秀全的成色。出乎意料,自称“上帝二儿子”的洪天王把这些“上帝的仆人”当成试图归顺天国的海外“蛮夷”,根本不屑于接见,对列强提出的各项要求更是置之不理。
各国公使诧异地发现,相比自大、排外和伪基督的太平天国,原本面目可憎的清政府竟一下子变得可爱起来。英国公使包令在提交伦敦的报告中,反复提到太平天国“把外国人看做夷人和下级”、“在傲慢无礼方面甚至超过了现政权中的满洲官员”,认为大英帝国的利益“更可能通过与叛军发生一次冲突而取得”。但是,由于太平天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军事强势,以及大清帝国的颟顸无能和盲目排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列强采取了谨慎中立的立场。
1856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内外交困的洪天王开始切实转变对“洋兄弟”的态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