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第28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反正,他因此被判了死罪,杀人偿命啊。好在他运气还算不错,居然碰上特赦了(天才的祸福命运变换得如此之快真是令人有点目不暇接,中六合彩都没这么刺激),命是暂时保住了,不过从此留下案底,也相当于他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了,而且他那同样当官的父亲也因此“连坐”被发配到偏远的交趾(今越南北部一带)做县令,后来又由于王勃去交趾看望父亲,途经洪州时因一时兴起而有幸参加重阳赛诗会,由此引来了一段文学史上的不朽佳话,果然是命运的垂青和宠幸也。

  第78章陈子昂们曾是“北漂族”(续四)
  人生如此之惊涛骇浪波峰浪谷,如此电闪雷鸣般不平凡的祸福转换,估计也只有王勃这样的天才才能配得上享受一番,于是二十七岁的生命便延续千年万年,与他的诗文一样光照千古,开创唐诗的奠基人之一啊。
  那么,让我们来叙述一下这种十分吸引眼球的文豪壮行吧。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属唐朝安南都护府)看望父亲,文人嘛,生命中的漂泊也成了最重要的工作和必修课了,用现代术语来表述就是下基层体验生活。
  想起来,王勃也是比窦娥还冤,就因为才高于当世,被世所不容,居然由此而遭罪,政治前途尽失,几乎弄到家破人亡的地步,父亲也由于自己撞祸而遭受了被流放式的外迁,是我错还是社会错了?在心中王勃一定千百万次地问天问地问自己。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隋朝大儒之家已经家道中落,有点走向式微的颓势,而这一切居然就是太有才,唉!不知是该悲哀还是兴幸。正所谓“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啊,空有满腹经纶有何用,既给我好才干又不给我实现抱负的舞台,怀才不遇的滋味只有杰出人物才最有深切体会,上帝还真他妈会开玩笑。

  王勃郁郁寡欢地路过南昌时,正赶上洪州都督阎伯屿重新修理滕王阁,正好刚刚竣工,为示喜庆以及标榜自己的政绩,于是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其中最重要的外事活动就是用名贵白金作为奖金的重阳诗歌大奖赛,据说是一次高考式的命题作文,主要内容就是为滕王阁作序。王勃一听说有诗歌比赛,早已全身技痒,其实白金于他来说如粪土,他最想要的就是展示自己的诗歌天分,让人分享他的才情。于是兴冲冲地前去拜见当地父母官,想拿到一个赛会的入场券。

  其实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如雷灌耳呀,诗歌界的当红炸子鸡,用他的名气来显示诗会的身价,还不用付昂贵的出场费就能大肆炒作一番也不错嘛,哪有拒绝的道理?于是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赛诗,其实是私心大大的(也就是挂羊头卖狗肉),那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他的套路也十分老掉牙,就是先让女婿准备好一篇美仑美奂的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当然,做戏也要做全套,宴会上,阎都督先让人拿出纸笔,假惺惺地请各位参加诗会的才俊为这次盛会作序。官场上混的人大家心里贼精,你阎老爷唱的哪出戏还用点名吗?不用在官场混饭了。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说才疏学浅不敢献丑,反正就是不写,还旁鼓侧击表扬了一下阎老爷的女婿如何文才了得,比国家跳水队队长屈原还牛,冠军非他莫属云云。

  第79章陈子昂们曾是“北漂族”(续五)
  听到人们都在恭维孟学士,才高八斗又锋芒毕露的王勃心里有点不舒服,这还没有开赛就说孟学士比屈原还牛,这不明摆着有“猫腻”吗?我就偏不信这个邪,于是当然决定和东道主孟学士硬磕了(一般来说东道主有主场之利基本上成绩都不错,全运会在哪举行东道主基本上都是金牌第一),从这你就可以判断王勃在官场混得如何的不济了,IQ暴棚EQ零蛋啊,这么不会进退屈伸,难怪连杀人罪都背上了,这样不会做人不玩你玩谁?栽赃嫁祸都嫌便宜你了,居然还捡回了一条小命,天不开眼啊。

  反正,不懂(或者说是不屑)人情世故的天才诗人王勃这回少有的高调,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发彪,而且要下狠劲写出千古名篇超过孟学士的样子,于是灵感终于被猛烈地挤压出来,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连假惺惺的推辞也免了,接过纸笔,当众挥毫而书,一挥而就,客人还没喝完一杯茶便完成了,颇有关公温酒斩华雄的气概。
  这回阎领导是如何的不爽可想而知,可以把他的愤怒想像得无穷大,想要谁死的样子。难怪这小子连出场费也不要,原来是诚心来砸场的,世上确实是没有免费的午餐。我倒,王勃你这个小竖子,怪不得那么多人想你死,居然弄个杀人犯给你当当你还不死,谁和你同事谁倒霉呀,这么不懂世态炎凉这么不开窍,我也算服了你,自认倒霉了。阎领导越想越不开胃,脸黑如墨水,拂袖而起,溜进了贵宾室,然后趁机吐一下恶气,倒倒倒骂个不停。

  阎领导越想越不是滋味,但又有点不甘心,也很想知道这胸无城府的浑小子狗嘴里吐出什么象牙,于是又着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一听说王勃开头写什么“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不过是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点新意没有,看来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陡有虚名罢了,于是暗暗高兴,咱们女婿的冠军名号还有望。待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便有点沉不住气了,果然是好戏在后头啊,原来不是浪得虚名。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领导居然亲自带头拍手称快,忘记了自己刚才的震怒,这阎老爷果然也是爱惜人才的好领导呀,最后他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王勃果然也永垂不朽了一回。

  这关于《滕王阁序》的千古佳话估计在各大文学史版本和文学故事里一定也有过各种形式的介绍,因为它可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故事,大家如果不是耳熟能详的话至少也是略有耳闻,我本人也用我的搞笑版本自行组织文字给你复述了一次,怎么样?还算有点意思吧?
  关于初唐诗人的漂流故事就暂时写到这里,容后再表。至于王勃去交趾看望父亲,渡水时溺死,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你就去找相关资料研究研究一下吧,我这书主要是写一些趣闻,不想多讨论这么悲伤的故事,和作品的基调相违呵,所以不想再展开来写。老实说当王勃完成《滕王阁序》时便已经完成了一次最重要的人生突围,从此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包括建滕王阁的滕王和阎都督),俗世的生命已经退居其次,他才是真正不死的人。于他来说,一生写一篇《滕王阁序》就已经赚恨了,他本身就应该是文曲星下凡。

  反正27岁风华正茂指点江山风流倜傥的小帅哥大天才王勃同志死了,并且永远活在年轻的时段,他的诗文也永远年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是老天对“公平”的另类说法,反正王勃完成了生命的超越。
  第80章人才是革命的本钱(上)
  记得曾有一个现代伟人曾说过和以下类似的话:革命要获得成功,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以下我们就用一些章节讲述一下李世民的用人之道。
  其实在公元七世纪,伟大领袖李世民早已知道人才是革命的本钱,于是也十分愿意用金钱和官位攻势笼络人才,用科举取士源源不断地网罗天下英才,于是举双脚兴幸说:“天下人才全入我的口袋了”,呀,好像人才是他的生命财产一样珍贵。
  按照大历史学家范文澜的说法,就是能否知人善任,是判断一个皇帝贤明还是昏庸的重要标准。比如我们说唐玄宗从明君向昏君的兑变是由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开始的,从此以后他便从励精图治变得骄奢淫逸起来。李世民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用人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明君之一,他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的动作力度可谓十分强劲彻底,他的20多任总理中,既有魏征这样的“外臣”,也有如长孙无忌这样的“内臣”,可谓是一盘十分复杂又美妙的人才集锦菜,当然也会有“满汉全席”的各种奇妙口感,灿烂得很。

  鉴于当时由南北朝为盛的士族制度仍然垄断着高官厚禄之途,也成为中央大员的重要条件和参照系,堵塞了人才的来路,为了平抑门第,增加人才集结的渠道,李世民妻舅高士廉选编《士族志》,以“立德、立功、立言”为新标准(此方法也成了后世选仕的重要根据和金科玉律,说起来李世民还是一个伟大的组织部长),重新评估士族,无功德者一律除名(包括他的宗族),与此同时继续隋朝的科举制度,延揽民间精英,增添新鲜血液,广开人才之路。

  李世民能知人、用人,是史上少有的明君,他的关于用人的规矩本人已经在前文提过,也就是不论亲疏资历统统以能者居之的那一套宏论,这里不再赘述,大家可以再温习一下,温故而知新嘛。倒是他和治世能臣“上丨访丨专业户”魏征同学的关于用人法则的讨论还颇为耐人寻味,在此不妨引用一下。
  “为事择官,不可粗心大意,这用人啊,很有点多米诺骨牌的效果,常会引起蝴蝶效应。用一好人,别的好人就跟来了;用一坏人,其他的坏人更是蜂拥而至。这就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关键是你如何辨别了。”李世民有点自我陶醉地说,好像发现了影响人类进程的一个宇称守衡定律一样得意。
  “那还用说吗?没得天下之时,只要能行军打仗建功立业,德行可以要求得低一点;天下已定,就必须德才兼备才可堪当大任,不然就乱了朝纲。”魏专业户那天可能心情少有的靓丽,也少有地捧了李世民一下,不再和他有事没事抬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