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第29节作者:
鼎湖听泉 因为李世民这回是对的,非常切题的一次,魏征不用再劝谏,小小地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连美国激励之父卡耐基都把赞美别人放在显著的位置上,更何况是最会察颜观色的能臣魏征。人嘛都很需要赞美和肯定,李世民也概莫能外。
第81章人才是革命的本钱(下)
有一次,李世民叫封德彝推荐几个能臣来充实中央政府各部门。这个居然把老封给难住了,因为在老封的眼中除了在朝上正在起大作用的老臣之外,基本上都没有入他的法眼,所以他也在李世民的面前打哈哈敷衍了事。
“报告主上,俺其实已经留意多时,也很想当个好伯乐,为社稷寻找顶梁柱,培养第三梯队,善莫大焉!只是微臣也不敢冒贪天之功,滥竽充数找个南郭先生来欺骗圣主,欺君之罪可是要杀头的,在下认为现在没有你需要的栋梁之材。”封德彝背书似的答道,以为说得很得体,实话实说实事求是的样子。
“切,好你个封德彝,果然会太极推手,九段都绰绰有余了。你当官太长了,官僚主义小尾巴也长出来了。古代也有太平盛世的时候,难道那时就没有人才?莫非那时的人才都是从另一个朝代借过来的?你还真会写玄幻小说耶 ,不去起点当作家还真浪费了人才,你不如重生回春秋战国时代借几个著名人物来给我用用,真是乱弹琴。我老实告诉你,现在的问题是,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如用器,要各取所长,物尽其用,你自己不能知人识人,还在那里瞎嚷嚷什么没有可用之才,这不是欺君之罪吗?”李世民没好气地批了封德彝,弄得封德彝顿时成了红脸关公。
于是李世民立马下了纳贤诏书,曾先后5次下诏求贤,比发现乐毅的燕昭王还求贤若渴,为此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 扩大应试范围和人数,并由此大力兴办学校,重视发展教育,国子学、太学和地方学校盛况空前,培养了大批人才,加上考风严谨,考试机制健全,作弊出猫不多(没手机等现代作弊工具嘛,那时没发明出来),大家都是真才实学,新科进士就是封德彝看不见的奇才,晚唐连七十岁的曹松(也就是写“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那位)都可以中进士,还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呀,天下英才于是尽入公门,高兴得李世民手舞足蹈当着众人的面自豪地说:“天下英雄入朕彀矣!”兴奋的样子比一个得了糖果的小孩还甚。这也为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唐朝文学艺术的昌盛也有李世民的一份功劳,他本人就是一个十分了得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这样清明的政治统治,当然造就了十分清明的“贞观之治”,文治武功也达到了空前状况,他自己也成了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他曾问左右侍臣说:“古代圣明的君主能平定境内的很多,为什么不能让夷狄臣服?而我才比不上古代圣贤,成就却比他们大,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大臣们都说我皇万岁万万岁的“歌德”话,很少有人说得贴题的。
“你们一个个说得也太离谱了嘛!高帽子我戴不惯呵,头晕。我之所以成功有五:一是古代帝王往往妒贤嫉能,我见到有才的人,就像是我有才一样;二是我用人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因为人无完人;三是我允许我的官员犯错误,并给相应待遇,而不是做出功绩就捧到天上犯了一点小错误就恨不得打倒再踏上N只脚,是人都会犯错误,包括我;四是很多人主都憎恨正直的人,恨不得要赶尽杀绝的样子,我却反其道而行之,褒奖正直的人,决不罢官;五是自古以来都是贵中华贱夷狄,我却不分汉族夷族都同等对待,亲如一家,决不偏颇,这也是境外部落内附的原因。我之所以成功,靠的就是这五条。”
基本上,李世民的用人精髓也浓缩到了上述原因中,伟大自会有伟大的理由,那就是能人之所不能也,服了吧。据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就是李世民知人用人的一个最高标准,也是一个范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用人的不拘一格,不管是亲疏甚至于敌方都照用可也,只要他是人才。
李世民的用人之道估计在今天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82章supre star 薛仁贵(上)
终于,薛仁贵这厮也可以出场了,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人物(不知你是不是有点喜欢他),早就想在唐朝这场精彩赛事中派他出场,因为我想写这部书的直接原因就是《薛仁贵征东》的历史小说蛊惑的,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老一辈人在口水四溅地积极推销贩卖薛同志的那些感人事儿,所以薛某人也成了少时的最巨巨的超级巨星,简直就是“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薛仁贵本身就是一历史超级酷哥,很多十分MAN的历史名词就和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三箭定天山”(这个很猛)、“仁政高丽国”、“脱帽退万敌”等等,都令人遐想不已,听出耳油。以至于英主李世民拍着薛仁贵的肩膀说得到你比得到整个辽东还高兴。
对于薛仁贵同志印象最深刻的倒还不是这些,而是他那大得令人掉链的饭量(也就是比公务员秦琼还能吃,在我们那个以有好吃为最大奢望的儿童时代确实极具诱惑力),也可以这样说,如果别人吃三大碗就算是进行虐胃运动的话,那么他吃十大碗还咂嘴说没饱,没吓到你吧?由于饭量过人,所以也天生臂力过人,力大无穷,从小就拜高人李靖学习文武,又是名将之后,天资聪颖。所以,其实老天爷已经为薛仁贵准备很好的成功条件和机会,又由于他家道中落贫困交加,也为他准备了名人成功的磨难机遇,反正,到那个时候,薛仁贵就欠一战成名了。
基本上,对于伟大人物,我们都习惯于给他一个也相当有份量的个人简历,以下是薛同志的光辉革命历程。
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隋大业九年(公元614年)生,唐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和封建主义战士。少有大志,文武全才,一应征入伍就崭露头角,在高丽战场上英勇救主,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人冲开敌方25万人的战阵,还用三箭摆平13万敌军,奠定了唐朝第一猛将的名节。一生英勇善战,凡40年的作战生涯,没有犯过一次军事指挥上的战略性错误,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神奇将军,对唐朝的拓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是我国对外作战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战神。
老实说,小时候我们确实是把薛仁贵当神来膜拜的,即使没有历史小说的神化,基本上薛仁贵也可以当神,因为他太多神话式的神奇故事(包括那个十大碗饭量的传说),比如“三箭定天山”,用“擒贼先擒王”之计,用三箭射杀敌将三人,使敌方军心大乱, 遂而投降;金山之战,仅仅用本部兵马击溃乘胜而来的10多万敌军,斩首5万,击溃无数;扶余川阻击战,仅2000人对数万人,斩杀万余敌军,败退数万余人。高句丽40多座城市闻薛礼之名闻风丧胆直接投降;69岁带兵出征雁门,大胜突厥10万大军,完成人生最后一击;安市单骑冲进25万人的敌阵,扰乱敌军,勇不可挡,使敌军军心大乱无法组织有效战斗,相当于是束手就擒缴械投降了。
第83章supre star 薛仁贵(中)
那么战神薛仁贵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他从一个没有一点官府背景(虽然传说他是南北朝名将薛安都之后代,但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破落户,自幼家贫父亲早丧,加上那大得惊人的饭量,连亲戚朋友都嫌弃,估计和秦叔宝的身世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似度)苦大仇深的乡村小子成为了威慑高丽大气都不敢出的战神,这之中一定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据大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公元644年,李世民出兵高丽,曾把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名将薛仁贵就是在这次应募从军时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也由此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世民也是薛仁贵的“再生父母”。
既然说到了募兵制,我们还是先引用资料简要地介绍一下唐朝的兵役制度吧。
唐朝前期最主要的兵役法就是府兵制。唐太宗李世民把全国分为十道,共置府634个,府分三等,上府兵1200人,中府兵1000人,下府兵800人。民年二十服兵役,六十免役。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物,存入官库,行军时拿出来用,兵士应征入府服兵役,原则上按路程远近给番,基本上就是按距离和边防任务来决定入府当兵次数和抽调兵士人数等事宜,由于抽调人数和次数比较合理,所以对生产和生活影响不大,服兵役的劳苦程度和强度也比较平均,非常人性化,所以在唐太宗时代算是一个较好的兵役法。
府兵制的缺点就是国家在集结兵力进行战争或其他非常用兵时抽调人数和时间较大,兵士出征,“ 古来征战几人回”,农事荒废,损失很大,国家收入也随之减少,于是募兵制作为府兵制的必要补充应运而生横空出世,因为这更容易集合成军,不误农时,后来募兵制还完全代替了府兵制。募兵制其实说白了也就是类似于当前一些国家的雇佣军体制,唐玄宗时期的募兵制,应募的兵士甚至大都是不从事生产的亡命之徒,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归附唐朝的各少数族人(类似于西方混成的国际雇佣特种兵,如英国的令人闻风丧胆的国际纵队曾参与马岛之战手持弯刀作战的尼泊尔廓尔喀步兵营),也大大满足了李隆基这个好大喜功的好战分子的狂妄心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