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
第47节

作者: 鼎湖听泉
收藏本书TXT下载
  辛弃疾词里的那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宏大气势估计就是和骑射这两种冷兵器时代扯上了十分亲密的关系。有人说骑射才是冷兵器时代的作战之王,至少是武将头等重要的武艺,据说骑射不是随便就可以训练出来的,那是要求士兵从小就开始刻苦而长期专注的训练,既能精准的射箭,又会娴熟的马术,再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功夫是练不出来的,而且一般的马弓有效射程较短,只有五十步左右,也只有用步弓才能达到一百步射程,所以要想发挥最大威力,只有使用步弓完成骑射,这样的难度就更大了,所以只有那些优秀的游牧民族才有可能在那种非常恶劣的环境下淘汰掉失败者,最终培养出强悍威猛的弓骑。有人还说成吉思汗的金狼军训练了5年才成军,10年才天下无敌,可见训练之难。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从小就在草原上用弹弓(小时候很多人玩过)打老鼠作为骑射的最初课程,以打得的老鼠多寡作为本人的“作业”,为长大后作弓箭操作的必要准备,可以说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无敌手,冷兵器的艰苦骑射训练是最主要的原因。

  而初唐的最主要军事对手突厥军队就是这种代表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冷兵器作战的优秀族类,因为他们基本上个个善骑射,有很多出色的弓箭手,如狼似虎啊,所以初唐边民甚至于首都长安都被来如风去如影的彪悍民族烧杀抢掠,十分被动,这也使李渊很恼火。
  第134章李世民武艺之谜(续二)
  于是,天赋过人又勤奋好学的李世民迷上了骑射之术,也是建功立业的最大需要。
  翻开史书,似乎李世民勤学苦练武艺的记载几乎没有,因为这只是一种基础性的本领,不足挂齿,因此也不会落入史官的法眼,只知道李世民从小喜欢弓马骑射,练就一身过硬的精湛武艺。每当打大仗,他总是骑射神技天下无敌,在最著名的几次和突厥佬的遭遇战中,总是喜欢和他们的可汗单挑比赛骑射,大有以牙还牙的味道。比如那次他刚经过政变上台政权未稳,突厥佬乘机来侵,号称百万雄兵已经到了渭河便桥西岸,拉弓搭箭虎视眈眈,朝中大臣十分惊恐,他居然大唱空城计,城门大开,还只率六骑就到桥东和十万敌军对峙,面无惧怕色。最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要求大名鼎鼎的颉利可汗和他单挑骑射,你突厥佬不是以骑射勇武立国的吗?我就和你比这个,颉利居然怕了,这简直是中了邪了,和我在前文所说的大施连环计退敌的情形一模一样,后来嚣张的突厥佬又得讲和,这也侧面说明了李世民对自己骑射水平的自信,不然也不会口出狂言。

  有人还进一步分析说,李世民之所以对尉迟门神青眼有加,除了他的忠心耿耿之外 ,还建立在李世民对骑兵部队的绝对重视之上,因为尉迟门神也是一员骁勇骑将,其他如另一门神秦叔宝以及秦门三杰之一程咬金都无一例外精通骑术,所以都受到李世民的重用,秦叔宝还曾是他的马军总管。他的令游牧民族以及隋朝军队和军阀割据势力闻风丧胆的玄甲队就是他重视骑兵的有力佐证。

  说到他的玄甲队(或称玄甲军),历史的记载也是十分简单,历史牛书甚至寥寥百十字,比它所发挥的战争功用简直是不大成正比,我们只能从其他史料的片言只语中来重新拼凑玄甲队的历史形像。据称玄甲队是中国古代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之一,也是李世民开国的一把锋利无比的神剑。李世民在全军中挑选了千余精锐骑兵,皆着黑衣黑甲,分左右队,由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翟长孙等骁将统领,号称“玄甲队”。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而他老哥居然还亲自带领玄甲队冲锋陷阵,勇不可挡,自然是所向披靡了,难怪他手下性格十分粗犷的秦门三杰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都是打架天王)谁也不服却都十分服他老人家,因为他的骑射术绝对不在他们之下,你不服不行。他可以说是马上开国马下治国,文武双全,没本事就不会充这个大头。

  综上所述,李世民的武艺绝对不是浪得虚名,虎牢关就连射数箭箭无虚发,几乎可以说是百步穿杨,他重视骑兵自有他的道理了。而且我们从他身先士卒,每战几乎都冲在前面的行为来判断,他本人的体力应该也是非常充沛,皇家体育尖子生啊,难怪那么喜欢和以勇武立世的突厥人叫阵单挑,连颉利、突利这样的猛将都十分忌讳他,他的武艺造诣深不可测,实力明摆在那里,加上足智多谋,善于用计,谁见谁都有点脚软啊!

  总之,李世民绝对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勇将(这一点老毛就很欣赏),据说他是堪与岳飞并驾齐驱的我国古代五员勇将之一,在大唐也是和尉迟门神堪可一比的数一数二的武艺高强的勇将(除了在著名的历史通俗小说里比如说《隋唐演义》他的武功才是被矮化到不入流,只是一个有军事谋略的政治人而已),他最主要的武艺就是把骑射术玩得出神入化神出鬼没,只要他弯弓搭箭,指谁打谁,箭起人落,弹无虚发,是一个十分了得的马上皇帝,这一点武功汉武帝未必能超过他。

  好了,小李的武艺也八完了,有意见也请留帖讨论。
  第135章和尚也疯狂(上)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
  晚唐小杜这首词很美很有名,却不是一首风景诗,而是一首典型的政治诗。他的原意可能是想颂扬四面八方都遍地开花的寺庙四周的风景吧,却始终重点落到那十分招摇的四百八十寺上,说是南朝,其实影射的却是当世的大唐。

  南朝的寺庙确实是多,多过现在的银行米铺。《南史•郭祖深传》有曰:“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帝就是梁武帝,也是史上有为皇帝。小小梁国,居然佛寺五百余所,僧尼十余万,绝对应该是比当时的米铺多,和尚尼姑更是十多万人(不知当时的梁国有多少人口),反正他们都富得流油,俨然一个新贵阶层(要硬比喻的话,就如现在的文化新贵如流行歌星成功出版商等等,难怪武女皇和杨贵妃都做过尼姑道士,还是在更加特权的皇家寺庙,能带秘书和奴仆的,不做白不做),做和尚威风至此,和尚不疯狂才怪。

  读过《西游记》的各位同学都知道唐僧的原型就是玄奘,也就是风流和尚敢和有夫之妇高阳公主睡觉的辩机的师父。从玄奘受宠就知道佛教在唐朝是如何之盛,国教啊。唐代绝对也是师承南朝风尚,据某些野史说李世民曾在每打赢的一个大胜仗的原地都建一个大寺庙,他的凌烟阁上供奉的大功臣很大一部分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据说唐朝的和尚也比较牛B,很多人都有1个仆人,尼姑甚至还能带2个丫头服侍自己。也难怪县长的儿子玄奘同志弃官途入佛门(他的亲兄弟也是和尚),另类牛B就业门路啊(比如现在的屠宰手和殡葬工也热门到几百硕士争食的地步),居然还成了著名辩论至尊,成了流芳百世的大和尚,做和尚做到玄奘这个牛B份上,也算是功德圆满了,唐朝佛寺不盛才是怪事。李世民时代据唐朝统计部门的权威数字显示有寺院三千七百多所,哇!多么遍地开花的寺庙多么雄壮的僧人党。

  可能是后来装神弄鬼的太多了,非常想有一番作为的唐武宗居然感觉到自己有点被愚弄了的样子,龙颜大怒首先把以前千宠万爱的佛寺来祭刀,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下令禁毁佛教。对此小杜绝对是举双脚赞成,还在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对武宗的英明决策表示坚决拥护和一致支持,估计小杜也是一个无神论者。当年曾风花雪月迷恋声色“二十四桥明月夜,十年一觉扬州梦”般醉生梦死,整天想教美女追箫停车做爱枫林晚的他居然有这么高的阶级觉悟,还真是始料不及,这个以后有机会估计会大写特写。

  如果和尚在很多时代是一种悲情的职业的话,那么在唐朝应该是一种很时髦的职业,估计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就像现在的公务员一样吃香。
  第136章和尚也疯狂(中)
  那么,要写唐朝就不能不写佛教与和尚了,就像写唐朝如果不写李世民一样,那么将会是一种多么明显的缺陷。何况唐朝还有另一位也绝不逊色于大唐第一僧玄奘的鉴真和尚(以后会写到),所以不写和尚那简直就是一种谋篇布局和行文上的失败。
  如果说薛仁贵是军事征东的话,那么鉴真就是文化征东(中国能征到日本的东西有多少的呢),日本律宗始祖啊,称得上始祖的人物绝对不是凡夫俗子。
  那么要写唐朝和尚,佛教绝对是一个绕不过的事物,现在我们又可以发挥知识密集型的威力了。以下我们引用一个很酷的佛教定义。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而已,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佛,简单地来说就是“觉悟”, 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来说“佛”就是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
  说这些事太深奥,估计上网取乐的人也没有多少人能耐心听这些弄得不太懂的专门文化,我们还是用故事来叙述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