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西申给出的答案是——不交!
软的不行只能来硬的,幽王下令四面围城攻申。
看着大军围城而攻,周幽王估计心里还想着:你这老东西不交是吧,不交也好,城破之后想怎么办还不是自己说了算,正好老的、小的一起解决,一劳永逸。
不防西申的小弟鄫国看到老大被王师围殴,立马联络犬戎,许以好处,领着鄫戎联军从王师后方杀出。遭到内外夹击的王师不敌,只得节节败退。
汇合西申军队之后的三方联军,对王师紧追不舍,终于在镐京附近再次击溃王师。眼看防线摇摇欲坠,已被吓破胆的周幽王携褒姒及太子伯服,带着王室珍宝在郑桓公的保护下仓皇出逃。没有了主心骨的丰镐两京守卫部队立即崩盘。城破之后犬戎方面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宗周沦为人间地狱。
而幽王最终也没逃出升天。在骊山脚下的戏地被申戎联军追上。一番抵抗后,郑桓公战死,周幽王、伯服以及随行大臣多数被杀,犬戎带着俘获的褒姒以及大量珍宝,心满意足地西撤返回自己的老巢。
西周亡!
最后再说下周幽王这个谥号。谥号是指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的一个概括性评价,算是对此人生平的盖棺定论。谥号有美谥、平谥、恶谥之分。
美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
恶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厉、灵、炀、荒、幽。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怀、悼、哀、闵、思、殇。
《逸周书谥法解》对“幽”解释是“壅遏不通曰幽”、“蚤孤铺位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可以说“幽”不仅是恶谥,还是恶谥中的恶谥,一般君主是无福享受这一谥号的。春秋时期,就有一位国君先是被谥为“幽”,后被改谥为“灵”。
周幽王能得此谥,可见当时的周人对他的感官已经差到了何种程度。
对于褒姒,不管是正史,还是小说化的烽火戏诸侯中,都将西周灭亡紧密关联。凭此功绩,褒姒也上位成功,荣登“先秦四大妖姬”排行榜季军。《诗经小雅正月》更是用“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寥寥八字,将她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半神话、半历史剧《西周》剧终,场面恢弘的历史剧、车战大片《东周之春秋篇》即将上映,敬请期待。
日期:2018-06-23 13:00:13
三、平王东迁 1
周幽王死后,整个宗周大地笼罩在西戎的铁蹄之下,百姓惨遭劫难,繁华毁于一旦。
宗周人民的救世主,或者说是马后炮——由晋文侯、卫武公和郑武公各自统领的诸侯大军终于在万众期盼下出现下关中大地。
另一方面周幽王已死,这大周的花花江山已被申侯视作自己外孙的囊中之物。如此一来,随同申军一同攻入宗周的犬戎,在宗周大地上到处烧杀劫掠,在申侯看来就是在挖他外孙的墙角。这是他绝对无法容忍的。于是申军调转矛头,联合王师残部以及诸侯援军共同进攻此前的盟友犬戎。
而犬戎方面一则在宗周赚了个盆满钵满,二来素来习惯打运动战,不善于阵地战,所以很快就在诸侯联军的逼迫下,开始主动西撤。宗周局势趋于平静。
但平静的湖面下潜藏着汹涌的暗流。
周幽王被杀,劫后余生的大周集团急需一位掌门人出来收拾残局、稳定局势。但周幽王的正牌继承人太子伯服与周幽王一道同时、同地驾鹤西去。这下,由谁来继承王位就是个值得商榷的大问题了。
本来吧,废太子宜臼,作为周幽王的前嫡长子、前太子,在王位的继承权上具有天然的优势。申侯,缯侯等表示应当立他为王。但以虢公翰为首的十几家畿内诸侯以及朝臣——估计都是之前褒姒的党羽或党羽的后代——认为宜臼被废,已经不具有法定继承权,而且王幾之乱方平,应当立个年长的君王,以便收拾残局。
拥立之功,期间牵涉利益巨大,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况下,双方自是互不相让。好好地议事大厅瞬间化为菜市场。
话不投机半句多,这种事情靠嘴是搞不定的,争吵的最终结果是僵持不下的双方开始各自行事。
申侯,缯侯,许文公等在西申国都拥立废太子宜臼于申,是为周平王。
作为反击,虢公翰等在王幾的携地(大约在镐京附近)另起炉灶,立宣王的另一个儿子,周幽王的弟弟,王子余臣为王,是为周携王。
于是,前771年的中原大地出现了“两王并立”的局面。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天子的权柄只能有一人独享,周平王与周携王这对叔侄到了现在这地步,都是欲除对方而后快。
要和周携王作斗争,周平王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离开西申,回归王幾之地插旗招贤,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可是环顾四周,这回迁地点让周平王直挠头。
本来回迁最好的地点是镐京,毕竟这里是西周的都城。但镐京沦陷后,被犬戎大肆破坏,百姓四散,宫殿焚毁,墙垣倒塌,满眼荒芜,光景甚是凄凉。
加上周平王是在畿外诸侯的支持下称王的,自身力量可以忽略不计,诸侯们不可能无期限的担任保镖。岐丰之地在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下,百姓十不存一,征兵、征役困难。
若是就此回迁镐京,万一周携王一系趁着诸侯之兵回国来个定点打击,又或者爽过一次已经熟门熟路的西戎来一把梅开二度乃至乐此不疲。那画面想想就美。
日期:2018-06-23 20:01:51
三、平王东迁 2
鉴于此,周平王将目光投向王幾的东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雒邑”这闪闪发光的两字。
雒邑,又名成周,周王朝的东都,地位仅次于镐京,王幾东部地区的核心城池,王师战略打击部队——成周八师的驻地。
雒邑的兴建涉及到周初的一段传奇。当年周武王灭商,定都镐京后,彻夜不能入睡。辅政的周公旦询问原因。武王告诉他镐京地理位置过于偏西,不利于初生的周王朝统治东方。只有定都于中原,才能保持长治久安。夏人的故地伊洛地区地势平坦,没有险阻,非常适宜大规模开发、定居。伊洛地区南有三涂山,北有太行山、恒山以及黄河作屏障称得上是“天室”之地——天然的地理形势最好的地方。
事实上早在周武王完成伐商大业,西归镐京的途中就有定都伊洛的想法。出土于陕西宝鸡的国宝级文物“何尊”,其铭文中就有:“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而何尊铭文,也成为“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这里的“中国”,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之意,而是“天下之中”的意思。——因此兄弟两一番交心后,便决定在伊洛建都,甚至作出了营造雒邑的规划方案。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雒邑尚未动工,周武王就病逝了。
年幼的周成王继位。鉴于周朝初立,形势复杂,成王还是一个小孩子,不能料理政事,便由身为叔父、又是国家宰辅、大权在握的周公摄理政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