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4-09 14:55:12
ps
对不住各位,今天火是又着起来了啊
本地风俗 清明前十天后十天是都可以祭拜的
体谅远途的归者和孝心
我们这一段时间是神经紧绷
祭拜者是情理之中 我们也是职责之内
日期:2018-04-09 14:59:55
来到金沙湾,正逢集日。集市分好几个区域
粮食市。经营对象为原料、面粉、米油。经纪人提着秤,叫“提秤的”。大宗买卖由经纪人在卖方和买方之间撮合。
柴草市。 一般设在粮食市附近, 出售麦草、硬柴、煤炭。旧时,忌长途贩运硬柴,民谚中说:“千里不贩樵”。因为运费贵,不合算。
蔬菜市。有许多讲究和忌讳,如装卸蔬菜时,不能乱扔乱抛;存放蔬菜时,要将各种蔬菜分别堆放整齐,不得乱堆。叶菜忌折叶,茎菜忌断节,果菜忌破皮,根菜忌带泥,冬菜忌断梗,蒜和葱头忌水浇。常言道:“鬼精鬼精,不敢贩葱”,因为葱叶易枯萎。蔬菜是需要经常保鲜的商品,旧时运输条件落后,长途贩运会使青菜失鲜,所以当时有这样的谚语:“千里不贩青”。
禽蛋市。农民家家养鸡,靠出售鸡蛋换取零花钱,号称“鸡尻子银行”。因此在农村集市中,卖鸡卖鸡蛋的很多。
猪羊市。经销猪、羊、猫、犬等。由于和骡马市相比,利薄,所以经纪人少。
棉花布匹衣服市。布匹,绸缎,布头
海鲜市。当时保鲜水平有限,以海鲜风干产品为主,虾干,鱼片,八爪鱼干.鲜活产品以相对容易保鲜的贝类,鱼类,和海蜇,海带,虾油,蟹酱类加工制品为主
手工业市。木制和铁制类农业工具。柳条编织提篮、抬筐、柳条箱。蒲草、苇草、玉米皮、麦草、茅草、三棱草等经过复杂工艺,编织的草帽,炕席,草鞋、草席、草麻、草帘,苇箔、苇席、苇帘。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本地特色的白苗扫帚
过年的时候还有热闹的鞭炮市,露天的鞭炮买卖聚集区,安全可想而知。看热闹不嫌热闹大的,都喜欢来这围观。
本地的集市都是间日集,即每隔数日举行一次的集市。例如金沙湾的集日是三、六、九,即每月逢农历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为集,而临近的黑崖镇的集日是一,四,七,一个县内相邻着的乡镇,将集日互相隔开,以免相犯。集市本身并无建筑物,人们赶集时,常在集市地点沿街买卖商品。
因为集市在去大炮舅舅家的必经之路上,集市上人山人海,饺子下锅一样热闹,嘈杂。我俩左挤右挤的才走出来。赶到舅舅家时已经快中午了。
大炮的舅舅姓沈,排行老三。不知道谁起哄,叫起他“沈万三”来,而且大伙一直这样叫。虽然和真的沈万三没有可比性,但是他也是勤劳致富,富甲一方的这么一位人物。
能称得上人物的主儿,必须有个不走寻常路的经历。
日期:2018-04-12 12:30:58
1982年开始供销合作社,全民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由“官办”改为民办。沈万三承包了这个供销合作社的院子,合作社院子是四合院的布局,院子比较大 ,四四方方的院子,每排有十几间大瓦房。大门正对,是一个一千平左右的冷库房。冷库房隔壁就是餐厅和待客室。两侧南北走向的库房里都是半人高,肚大底小的陶缸,里边渍的海蜇,海带,发酵好的虾油,蟹酱。每间房五百平左右,放眼望去都是排列整齐的大缸。
还没有进入场院,远远的就闻见了沁人肺腑的鲜香味道。是虾油露的味道,虾油露并非油脂,是用新鲜的雾虾和白皮虾经过腌渍,发酵,熬炼后制成的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的液体调味料,是我国的传统海产品调味品之一。论鲜的味道,商场的耗油和它没有可比性。
制作虾油,看似简单却奥妙无穷。“立春”
过后的“雨水”
是抢“冷海”
的季节,虾油的原料雾虾和白皮虾渐渐多起来。 将陶缸排放于露天场地,以便阳光暴晒发酵。将虾和食盐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放在大缸里,‘清明’过后天气转暖,小虾开始发酵,每天早晚打开缸进行搅拌一次。伏夏入秋,小虾变成朱红色,开始飘香。十月左右是熬制虾油的黄金季节。一个个用细柳条编织的圆柱形小篓插进缸里,篓里渗出油来,经过兑水熬制,虾油制成。不撇虾油便是虾酱。良质虾油不串卤,色泽清而不浊,油脂粘稠,气味鲜浓,咸味清。发酵好开缸的第一次篓出的油质最好,俗称“发缸水”篓出的虾油次数越多,品质越次 ,因此容量为150斤至200斤左右的缸,真正能发酵出的最高品质的虾油为2000至3000毫升。因此在市面大多数是数次次篓出,大量加盐熬制的低品质虾油,基本买不到“发缸水”
因为船下水前要拜神,还有入水的仪式,我们赶到餐厅时饭菜已经摆好。
本以为大炮舅舅这样的人物长相,起码满脸横肉络腮胡或者漆黑的刀疤脸才是标配。怎奈沈万三剑眉深眸,五官如刀刻般精致 ,棱角分明,身材高大强壮 。背身的刀疤更是平添了几分男子气概,不禁要感叹上天的不公。
我和大炮上前一步,和忙着张罗的沈万三打招呼。沈万三随和,不拘小。拍着我俩肩膀大大咧咧的说:“都是自家人,没那么多规矩,赶紧自己找座位坐下,今天太忙,没空招呼你们,晚上留下吃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