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46节作者:
龙的航程 日期:2018-04-15 17:49:58
雄心勃勃的李鸿章率淮军刚刚抵达上海,就饱受官绅和洋人的冷眼与嘲笑。他们到来时,恰逢部分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取道上海归国。相较于军容鼎盛的联军,淮军衣着破破烂烂、人员稀稀拉拉、兵器五花八门,很多人连一双鞋子都没有,俨然是逃难的叫花子,被中外人士戏称为“乞丐军”。
面对各种嘲讽,李鸿章忍住胸中一口气,默默埋头练兵筹饷。接下来的半年,“乞丐军”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先后取得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战役的胜利,让轻视它的人大跌眼镜,李鸿章也用接二连三的胜利彻底站稳了脚跟。
1862年至1864年,淮军收复了大半个江苏,会同湘军一道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1865年至1868年,在湘军大规模裁撤的背景下,淮军担当了围剿捻军的主力。至1868年捻军彻底覆灭后,淮军已发展成为125营、横跨直隶、山东、江苏、湖北各省的庞大军事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大清帝国国防军的角色。
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李鸿章的地位也不断攀升。1865年,他被任命为署理两江总督,任内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局;1866年底,任钦差大臣,具体指挥对捻军作战;1867年授湖广总督,平定捻军后于1869年正式走马上任,之后不到2个月即入川查办四川总督吴棠受贿案,又马不停蹄地处置了贵州遵义教案、酉阳州教案;1870年初,接令赴贵州镇压苗民起义,旋即改为前往陕西驰援左宗棠镇压“陕甘回乱”;1870年7月,抵达西安仅仅7天之后,再接朝廷紧急密谕,统军赶赴京畿重地,防备法国因“天津教案”而发出的战争威胁;1870年秋,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后又兼任三口通商大臣。
从翰林起步,一直干到疆臣之首的直隶总督,李鸿章用了整整23年。这期间,他做学问、当幕僚、统军队、搞外交、开工厂、查教案,横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司法等多个领域,在每个行当里均打拼出了一番天地。慢慢地,大清帝国中央领导层达成了默契的共识:一旦有事,首先让久经考验的卓越“救火队员”李鸿章上。
日期:2018-04-16 21:22:35
在晚清云谲波诡的大动荡时代,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者莫非人精,李鸿章更是人精中的人杰。
既然是人杰,就得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奇迹、解决掉别人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
李鸿章创造的第一个奇迹,就是1862年在上海搞外交。
当时的上海,三面环水、一面临敌,是座名副其实的孤城。在东面,大半个江苏陷于太平军之手,忠王李秀成和麾下数十万大军对上海虎视眈眈;在内部,数千英法军队和近5千人的常胜军是上海核心防卫力量,享有与实力匹配的话语权。江苏巡抚李鸿章手里能够掌握的力量,只有组建不到半年、兵力不足1万的乌合之众,实际控制地域仅上海半城。而英法军队虽已站在清政府一方与太平军为敌,却客大欺主,经常对清军军事部署指手画脚,“今日调剿、明日调防”,又有“拉马、拉夫、夺军械”等欺凌之事,让清兵既不敢怒也不敢言。
日期:2018-04-16 21:25:02
作为江苏巡抚,同时跟太平军、地方官绅势力和租界内各国公使、英法军队指挥官打交道,既要懂军事、又要搞民政、更要抓外交,承担巨大压力和挑战。李鸿章上任前的10年间,走马灯般换了6位江苏巡抚,除两人同时兼任两江总督外,一人战败被革职论死、一人劳师无功被论罪革职、一人兵败自杀、一人城破被杀,用鲜血和生命生动诠释了这个岗位的危险系数。
新官上任的李鸿章孤立无助。他在写给恩师曾国藩的信中很是心酸地抱怨到,上海外部面临巨大军事压力,地方官商和洋人又各怀算计,工作任务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最难者”还是洋务(外交)。
PS:
1、两人同时兼任两江总督:薛焕(1815-1880),四川宜宾人,1860—1862年任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赵德辙(1812-1874),山西运城人,1856-1858年任江苏巡抚,1857年兼两江总督。
2、一人战败被革职论死[杨文定(?-1857),安徽定远人,1851-1853年任江苏巡抚,因失守南京、镇江,被革职论死,后减刑戍边,1857年死于流放地]、一人劳师无功被论罪革职[许乃钊(1799-1878),浙江杭州人,1853-1854年任江苏巡抚,因劳师无功被革职]、一人兵败自杀[吉尔杭阿(?-1856),满洲镶黄旗人,1854-1856年任江苏巡抚,1856年在镇江丹徒区被太平军战败、自杀]、一人城破被杀[徐有壬(1800-1860),北京宛平人,1858-1860年任江苏巡抚,1860年5月苏州城破被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