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登临死推荐孙和当太子,这个本没有什么问题。可问题是孙登做了21年的太子,势力已经很大了,这些势力结果按照孙登的遗愿,转而支持孙和,再加上原来因为孙权为了分孙登之势而宠孙和,孙和本身的势力,现在这个孙和,隐隐然有可以和孙权抗衡的迹象了。这个对于孙权来说,有点是难以接受的。
这个孙登一死,一下子就打破了孙权家族内部的平衡了。
日期:2018-06-22 22:25:06
孙登死后,公元242年,孙权立孙和为太子,这个既是众望所归,但是,孙权明显感觉到了权力的失衡。于是八个月后,孙权封四子孙霸为鲁王,按三国志孙和传:初,权既立和为太子,而封霸为鲁王,初拜犹同宫室,礼秩未分。
这个是孙权不尊礼仪教法吗?当然不是啊。这个其实很明显的就是和孙权当年宠孙和一样,不过是虚立孙霸,以分孙和的势力而已。皇帝家没有私事,孙权这样做,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当年孙登就非常理解,非常韬晦,对孙权的做法默默接受就好了,只要孙权不是真的昏了头,就不可能废孙登的。
不过事情发展到非常恶劣,主要是三个原因:
1)孙和势力庞大,孙权为了急于平衡孙和,给孙霸的官爵和礼仪都有点过分了,这个当然是孙权的过失,吃相难看。这个就引起了太子党的反弹,都替太子说话,而太子党越反弹,孙权一看,哎呀,太子的人遍布朝野,我的话都没人听了,越加支持鲁王孙霸,这个就形成恶性循环。这个就有点像康熙朝的老八,满朝群臣都说他好,那康熙偏偏说他不好的道理是一样的。
2)孙霸的性格不像孙和,当年孙和和孙登相安无事,可是孙霸可能是真的有点想法的,按三国志孙霸传:孙霸字子威,和弟也。和为太子。霸为鲁王,宠爱崇特,与和无殊。顷之,和、霸不穆之声闻於权耳,权禁断往来,假以精学。
孙权为什么要孙和,孙霸待在宫里不出来,好好读书?这个大概孙权想让他们闭门思过的原因,不外乎两人以及两人背后的团体闹的过分了。不过,这种把太子紧闭的做法,自然引起了太子党的反弹:督军使者羊衟上疏曰:"臣闻古之有天下者,皆先显别適庶,封建子弟,所以尊重祖宗,为国藩表也。二宫拜授,海内称宜,斯乃大吴兴隆之基。顷闻二宫并绝宾客,远近悚然,大小失望。窃从下风,听采众论,咸谓二宫智达英茂,自正名建号,於今三年,德行内著,美称外昭,西北二隅,久所服闻。谓陛下当副顺遐迩所以归德,勤命二宫宾延四远,使异国闻声,思为臣妾。今既未垂意於此,而发明诏,省夺备卫,抑绝宾客,使四方礼敬,不复得通,虽实陛下敦尚古义,欲令二宫专志於学,不复顾虑观听小宜,期於温故博物而已,然非臣下倾企喁喁之至愿也。或谓二宫不遵典式,此臣所以寝息不宁。就如所嫌,犹宜补察,密加斟酌,不使远近得容异言。臣惧积疑成谤,久将宣流,而西北二隅,去国不远,异同之语,易以闻达。闻达之日,声论当兴,将谓二宫有不顺之愆,不审陛下何以解之?若无以解异国,则亦无以释境内。境内守疑,异国兴谤,非所以育巍巍,镇社稷也。愿陛下早发优诏,使二宫周旋礼命如初,则天清地晏,万国幸甚矣。"
3)部分大臣为了家族的利益,希望孙和倒台。这个以步骘、吕岱、全琮为代表,这几人都是南渡到江东的,其中孙权的宠妾步夫人是步骘族人,而步夫人生了孙鲁班,孙鲁班又嫁给了全琮,步夫人与王夫人不睦,自然孙鲁班看王夫人生的孙和不顺眼了。
日期:2018-06-22 22:26:50
究孙权的本意,本来是想利用鲁王孙霸,分分太子的势。因此,如果有人靠拢孙霸,这个是孙权默许的,这个也是全公主进谗言而最后没有事情的原因,但这个并不代表孙权就要对孙和怎么样,最后鲁王一党几乎都被赐死,而鲁王孙霸也没有逃脱一死就可以看的出来。相反,对于孙和,仅仅贬到外地,孙权的最后一年还封孙和为南阳王,孙权直到最后都是有点后悔的,曾经还想重招孙和回京,但被全公主阻拦,不过,孙和毕竟是被孙权废的,在政治上孙权也难以下这个决心,因为这样做等于孙权在认错。
孙权害怕朝政失衡,这个扶持鲁王,本来不过是帝王的平衡术,虽然孙权是平衡方面做的有点过火,但这个并不是要废太子,而是怕太子压过自己。这个满朝的大臣难道真的不知道吗?这个很难说啊。如果一个两个不懂事也就罢了,但是太多的人卷进了这个两宫之争,说明了这个事情其实背后有太多的考虑了。
孙权一方面要树立皇帝的权威,欲杀欲夺要取决于自己,哪怕在太子这样的问题上也是由孙权一个人说了算,这个就是皇权,从道理上讲,这个其实就要中央集权。发展下去,这个集权方向会不会触动吴郡四大家的利益呢?当然是有可能的。孙权如果没有了制约,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坐稳江山,不排除会削弱吴郡乃至江东各大世家的利益。
因此,这些士族大户借着孙权对处置太子一事,纷纷指责孙权处置不当一事,其背后的考量就很值得揣摩了:
1)太子是未来的天子,这个时候替太子叫屈,显然是为了在日后太子上位的时候。这样,自己就在太子面前立了一大功。日后太子也就不能不考虑自己家族的利益了。
2)没有江东世家大族对孙权的支持,孙权怎么能当上皇帝呢?因此,对于孙权有可能整肃世家大族们,他们是想不通的。借着孙权处置不当,可以利用太子压孙权,孙权如果退让了,那么孙权也就失去了一定的权威,那么被孙权整肃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不过,对于孙权而言,这个战争是不能后退的。一方面,这些士族大户的反抗,正好给了孙权整肃的借口,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皇帝的权威。在皇权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反抗的。但是,这样也会带来强烈的副作用,别的不说,孙权的一个好太子,孙和就这样被废了。
日期:2018-06-22 22:29:25
两宫之争中,有几个事情是值得说说的:
1)孙和害怕孙权真的废了自己,据《三国志·陆凯传附陆胤传》注引《吴录》,孙权与杨竺策划立鲁王,太子和指使“给使伏于床下,具闻之,以告太子。(陆)胤当至武昌,往辞太子。太子不见,而微服至其车上,与共密议,欲令陆逊表谏。”
孙和这个做法失当,把自己摆在了孙权的对立面。又把陆逊这样的重臣卷了进来。本来,朝野上下几乎都是支持孙和的力量,孙和只要像孙登一样,韬晦不出声,多在孙权面前表忠心就可以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而孙和的做法,是把事情搞的越来越大了。
2)按三国志孙和传:是后王夫人与全公主有隙。权尝寝疾,和祠祭於庙,和妃叔父张休居近庙,邀和过所居。全公主使人觇视,因言太子不在庙中,专就妃家计议;又言王夫人见上寝疾,有喜色。权由是发怒,夫人忧死,而和宠稍损,惧於废黜。鲁王霸觊觎滋甚,陆逊、吾粲、顾谭等数陈適庶之义,理不可夺,全寄、杨竺为鲁王霸支党,谮愬日兴。粲遂下狱诛,谭徙交州。权沈吟者历年,后遂幽闭和。於是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诣阙请和。权登白爵观见,甚恶之,敕据、晃等无事忩々。权欲废和立亮,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上书,称引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晋国扰乱,又据、晃固谏不止。权大怒,族诛正、象,据、晃牵入殿,杖一百, 竟徙和於故鄣,群司坐谏诛放者十数。众咸冤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