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真事,讲讲那些不为人知的玄门异事。》
第18节

作者: 滼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2-22 21:54:13
  整理书写这篇帖子,让我终于有机会,对这些年的练功心得做全面的分析和思考。事实证明,站桩和道法打坐,对身体都有益。
  区别在于,前者慢,后者快;前者主浅层外科,后者主深层内科功能;前者修身,后者修身修心,气场大了能催旺自己的运势,达到一定高度能助人驱邪治病。其实有些缘分深的大德修行者,修习前者也能达到后者的某些功效,只是比较慢,不明显;如果没有明师指引,也容易走偏。
  站桩动功、道法站着体验,这两者都有气感,但是纳气方式不同,强度也不同。
  一般人在家里自习修行,站桩、动功或打坐,都是依靠自身主动纳气。就像日常定量的吃饭,就算把肚子吃撑,也就那些份量,该缺的还是缺。
  而拜师修行,有仙师加持的道法打坐,依靠的是被动纳气。虽然也讲究呼吸心法,但那只是辅助,打坐时更多是仙师加持,从头顶直接灌输强大能量。就像吃浓缩的多功能营养品,营养素含量高好吸收。
  日期:2019-02-23 14:44:42
  回想前后经历的这些事情,详细分析对比后才发现,相对于道法气感,其实动功气感是非常微弱的,它们的威力差别就相当于台风与穿巷风。就是因为道法气感非常霸道,一下子把师妹T撞飞了。所以站着练功不安全,也不利于修行者心境安宁。因比修练道法,不能用动功,须盘腿打坐静修。
  人站着就像笔直纤细的竹子,风一吹就摇摆不定;只有双腿盘坐,腰背直立,才能如金字塔般敦厚稳固。

  前文用小石子丢进平静湖里,引起湖面涟漪,比方气感带动身体做动功。然而小石子与湖面只是轻轻触碰,真正的亲密接触是在湖里。但是任凭石子怎么翻滚,怎么坠落,整个湖水岿然不动,只是湖面稍起涟漪且很快消散。这说明什么?
  如果将小石子比作能量团,湖水敦厚就是盘腿打坐,湖面涟漪就是动功。道法能量如石头般,密度大势能强速度快,进入身体,干脆利落,扫平障碍,直达湖底丹田。而湖面涟漪,只是浅显的表象;看到表象就兴奋不已,不是舍本求末吗?
  日期:2019-02-24 09:27:12
  以前在学习站桩动作要领时,就提到“命门突出”。人正常站立时,腰椎是往前凸,形成弧形。人在站桩时,要像坐在椅子上那样,将腰椎(命门)向后拱出,使脊柱形成一条直线。天地之气从头顶百会穴进入后,直抵会阴。所以脊椎直立,是为了气脉通畅。
  道法打坐和站桩,都属于静功。站桩尚且要求上身直立;那我打坐时,弯曲脖子,难道就不影响气脉通畅吗?浑浑噩噩过了这么多年,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呢!所以修练道法打坐,就应该按师传规范动作,安静地盘腿坐着,不要随意乱动,更别想什么动静结合。
  师父也说过,如果状态不好打瞌睡,就暂停别练功;调整一下,待状态好了再打坐。玄叶刚开始修练道法时,也有被瞌薈hong虫骚扰的情况。他就强迫自己睁着眼睛,坐满一柱香。
  上香练功时,肉眼看到的就你一个人坐在那,其实还有很多看不见的仙师在。你老是打瞌睡,就像上学时,老师在台上讲课,你却在座位上开小差或钓鱼。一是对老师不尊敬,二是自欺欺人蒙混时间。
  仙师见我总耷拉着脑袋,不待见我也是正常。一个不听话的学生怎么奢望,得到老师的喜爱呢?所以要自我检讨,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日期:2019-02-25 11:41:49
  人上学多了,就喜欢研究“所以然”。主观意识太强,容易陷入理论的漩涡,摆脱不了理论框架的桎梏。用现代思想理解古人智慧,脑子不容易转弯,所以现代读书人通常很难成为易学大家。就算因为兴趣爱好,研究易经八卦,而且讲得头头是道,但也多是理论家。
  理论跟实践,还是相差很远。玄学很玄,就是玄在它很灵活,常常不按套路出牌,就像武学上层境界“无招胜有招”。

  明明理论是这样学的,实践中却可能反着来。也许按书本知识来看是错的,但在预测当下却是与事实相符。所以你怎么说?师父美曰其名:灵感。
  这“灵感”就不好衡量了,与你的缘分、功力、状态、灵光一动等,都有关系。玄学常常出其不意,让人捉摸不透,所以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现在很多初涉易学者或修行人,刚体会到玄学的神奇魅力,就欣喜若狂或高傲自满。也因难以与身边人沟通分享,慢慢变得故作神秘,或像小王子那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些人学了一点,就想挑战世界。殊不知,当人越懂得多,就越发现不懂的更多。其实越是玄妙的东西,越需要不断探索学习,才不会固步自封。
  这么多年,我跟随玄叶遇到很多事情,一次又一次被打破三观,又重塑三观,才得以一步步提升认知。玄叶也常常感慨,世界之玄妙广博,人之渺小甚微。
  有时候你以为的,不一定就是你以为的。一个理念,也不一定能一通百通。用自己薄浅的经验思维看当下的事情,也容易犯“先入为主、自以为是”的毛病。我自以为“气感、动功”很好,修练道法时,擅自将它们结合。结果失误了自己,荒废那么多时间。
  没有气感意识的人,按师父的要求,简单重复做。什么都不想,只一心坚持,日积月累得到的更多。
  所以不管学什么,“空杯心态”真的很重要!你空了,才能装更多;满了,就溢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